“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抓落实,扎扎实实把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湛江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日前,湛江市委书记刘红兵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面向新征程,湛江将认真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九个必须”根本要求,深刻体悟总书记、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对湛江的深情厚爱,坚定扛起“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抢抓机遇、感恩奋进,在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上谋求新突破,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湛江篇章,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掀起学习贯彻热潮▶▷
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问湛江如何在全市掀起学习贯彻热潮,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湛江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刘红兵:学习宣传贯彻好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连日来,湛江认真落实党中央及省委要求,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迅速在全市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7月1日下午,湛江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7月2日,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对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7月5日,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组织社会各界畅谈学习体会,共谋发展新篇。
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际,湛江把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核心内容,部署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深入学习研讨。我个人也参加了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与支部党员共同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谈收获体会,讲差距不足。
全市宣传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活动,在主流媒体重要版面、重点时段开设学习专题专栏,组织开展“百姓宣讲”和专题宣讲活动,推动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在工作中、体现在实效上。目前,全市上下正按照相关部署要求,联系工作实际,持续用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制定落实举措,更好地把握当前湛江面临的大好机遇和大好形势,咬定奋斗目标,增强信心决心,全力推动湛江走上发展快车道,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锚定四大战略定位▶▷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南方日报:上半年,省出台了支持湛江发展的系列扶持政策。湛江如何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担当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将政策利好转化为发展红利,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湛江贡献?
刘红兵:近几年,湛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窗口期。特别是今年3月29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赋予湛江四大战略定位,明确了湛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路径。
第一是服务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区。湛江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等几大国家战略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湛江将主动承接“双区”产业转移,融入整体产业链,更好地提供产业配套和规模支撑。“与海南相向而行”是总书记赋予湛江的使命和任务,湛江将推动与海南自贸港联动融合发展,重点加强交通对接、产业对接,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推动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建设,合力打造琼州海峡两岸优质生活圈。
第二是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城市。以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加快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畅通湛江与西部省(区、市)的内循环,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好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
第三是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湛江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经济为引领,以钢铁和石化等临港大工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正按照李希书记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全力做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融合发展“四篇文章”。
第四是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作为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湛江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将主动扛起区域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
目前,我们结合湛江工作实际,梳理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意见》的102项具体任务,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本月底,我们将召开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系统谋划、深入推进下一阶段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抓好三大重点工作▶▷
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湛江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刘红兵:当前,湛江与全国全省一道,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赶考路。我们将切实抓好加快大园区建设、推动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等重点工作,在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上谋求新突破,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体现中央精神、顺应时代趋势、切合湛江实际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湛江大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园区包括两个范畴,一是落实建设“全省最大工业园区”的要求,加快建设620平方公里的广东湛江临港大型工业园;二是各县(市、区)都要以园区为抓手和平台,加快工业化建设步伐。对湛江而言,工业化发展乃是当务之急,必须通过大园区建设,加速实现湛江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同时,湛江地处南海之滨,三面环海,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地市,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设世界级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不久的将来,湛江将融入大湾区1.5小时交通圈。届时,湛江的文旅资源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越来越多的人会体验“在大湾区加班,到湛江来度假”。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湛江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深化大数据应用,一方面要推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整个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赋能和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制造、智慧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提升群众幸福感▶▷
跑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接力赛
南方日报:湛江是农业大市,曾经也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市。在脱贫攻坚战中湛江交出了圆满答卷,接下来将如何跑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让发展红利惠及人民,提升人民幸福感,让百姓获得感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共成长?
刘红兵:湛江是农业大市,农村户籍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的62%,农用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7%。脱贫攻坚战之前,湛江有23万多贫困人口,高居全省第一。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全市的共同努力下,湛江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这个基础上,怎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们已经成立了乡村振兴局,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进行新一轮谋划部署。下一步,将全力用好5年过渡期,推进强镇兴村,推动工作着力点从过去主要在村一级转向统筹镇、村两级发展,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乡村振兴不仅仅关乎农业、农村、农民,实际上和整个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省委、省政府为湛江量身定做的“四篇文章”中的特色优势农业,为湛江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明确了方向。我们正谋划如何以大园区为抓手,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依托工业力量来做强做大优质农副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形成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成为湛江发展新亮点。
■数读
●今年前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69亿元,同比增长43.1%,居全省各市第1位,投资总量及增速均为近6年来同期最高水平。5月份当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6%,居全省各市第1位。
●湛江市第二季度新开工重大项目43个,总投资614.27亿元,其中包括5个省重点项目。第二季度竣工16个项目,总投资127.81亿元。
●2018—2020年,湛江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3名。2020年,AQI达标率为96.7%,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保持全面达标。
●湛江现有广东海洋大学等4所本科高校,是珠三角以外广东本科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0.81万人。
●全市“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共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
■工作清单
1 着力打造以大港口、大交通、大航空为主骨架的全国性高水平综合交通枢纽。
2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3 全力推进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廉江清洁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4 规划建设“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推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发展。
5 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热带农业,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特色产业。
6 聚力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商贸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
7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
8 深化广州、湛江“核+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快融入“双区”建设。
9 加快中国(湛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好用好湛江综合保税区。
10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 顾大炜 林露 刘稳 通讯员 黄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