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红姐快来看!菜心最近销路挺好,早上摘的,下午就能送到广州的餐桌上。”1月10日中午,“菜心大户”潘汉始正把一筐筐蔬菜扛上卡车。一看到陈燕红,他连声打招呼聊起近况。
看着自己号召回乡的新农人干得红火,省人大代表、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党总支书记陈燕红笑得合不拢嘴。
“我来自农村,就要为农民说话。”自2018年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陈燕红履职4年将广泛搜集的农民诉求写成18份建议,为乡村振兴鼓与呼,为新农人回乡安居乐业创造更好条件。
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呼吁加快乡村公路建设
推动“出门硬化路”成现实
隔坑村口的路,前两年刚从泥泞小道“升级”成水泥路,前不久又再次拓宽,现在运输农货的卡车往来不绝,村里一派生机景象。
“要致富先修路。”2018年是陈燕红担任省人大代表的第一年,她领衔提出加大乡村公路扶持力度的建议。忆起提出建议的初衷,她直言,调研发现,当时相对贫困村内200人以上的村组乡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任务艰巨,“例如当时阳山县青莲镇峡头村,出村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村民想到镇上,要么走这条小路绕行28公里,要么靠小船摆渡”。
因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这份建议得到高度关注,被列为当年重点督办建议。在建议办理推动下,到2019年,全省19412个建制村已全部通行客车,群众“出门硬化路,客车到家门”成为现实。
建言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助力乡村休闲农业发展
早在2016年,陈燕红便看中隔坑村产出的丝苗米质量上乘。她组织了10多户村民成立“燕红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他们增加收入。但她发现,村里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急需吸纳一批懂营销、会技术、思想活的年轻人回乡发展。
在陈燕红的号召下,2018年,在珠三角打工的陈世雄回村当起了新农人,短短2年家庭收入就实现了可观的变化。
村里水稻收割后,中间有近半年的“空档期”。陈燕红又吸纳了3名分别从事市场、销售和种植的年轻人,利用“空档期”种起菜心,搭起菜心产业链。这让3名年轻人一年获得约20万元收入,还给50名村民提供了固定工作岗位。
“新农人带来新想法,他们提出可以开民宿搞活休闲农业,但实践下来遇到不少实际困难。”陈燕红说,通过调研发现发展休闲农业面临农业建设用地转换的难题。因此,她在履职第三年提出建议,希望完善土地管理等相关制度,加大力度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建议提交后,陈燕红很快得到省农业农村厅答复,表示将尽快出台相关文件,支持以现代设施农业为依托的休闲农业发展。2020年10月底,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明确允许县级结合实际增加设施农业用地类型,包括农家乐、餐饮、住宿用地等农村二三产业用地等,这为实际需求变动和基层实操留下一定空间。
希望畅通产销渠道
让农产品可以卖得更远
现在,陈燕红的办公室,也是七拱镇隔坑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她和11名县、镇人大代表联系周边选区8356人,“有事找代表”成了当地村民的习惯。
今年,陈燕红继续关注乡村振兴话题,计划围绕农副产品销售问题积极建言。
“路畅通了,新农人多起来了,想要增收致富,就要把山里的好东西卖得更广、更好。”陈燕红曾是粤北地区第一批玩转网络带货、助力农货“出山”的“乡村新闻官”,她为滞销的阳山淮山代言,最多一天收到过300多个订单。但在实践中她发现,现在“丰产不丰收”等情况时有发生,产销不畅通制约了农产品发展和农民增收,缺乏营销和品牌打造也使得好东西不能卖出好价钱。
陈燕红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产销渠道,提升特色农副产品的品牌打造和线上推广,让村里的农产品走得更远,融入大湾区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