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新时代答卷人|“全村的希望”,有个“共富”计划

2024-09-29 23:02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75年来,中国人民敢为人先、实干苦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推出“新时代答卷人”特别策划,一起走近不同行业领域的实干践行者,记录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故事,诠释“时代答卷人”的使命担当。

廖志略。

  不熟悉廖志略的人也许很难相信,眼前这位个头不高、长相清瘦,言行还有些学生气的“90后”,已经是化橘红产业的带头人、全国人大代表、产业协会会长。

  今年8月,化橘红等4种物质被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这标志着产自茂名化州市的道地中药材化橘红“药食同源”得到认定,产业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天,廖志略电话、信息不断,和同行、政府部门、媒体分享这个令人喜悦的信息。在他履职的两年里,他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为化橘红“药食同源”发声。

  除了人大代表履职,廖志略过去十年向自己、也向家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从专科学校毕业回乡,学着下田管地、规范种植、直播卖货,到推动家乡产业全链条发展,幼时在外公果林玩耍时埋下的农耕传承种子,在这十年沉淀中悄然生长。

化橘红胎果。

  毕业即返乡

  下地做学徒“打零工”

  中秋前的化州阳光依然炽烈。午后,廖志略来到镇上大岭村一片化橘红树下,采下今年最后一批胎果,青绿的表皮长着一层细密、结实的小绒毛,这是化橘红区别于其他橘红最显著的标志。

  对于今天身上的这些头衔,廖志略自嘲是“鸿运当头”。无数村民廖志略的成功和走运津津乐道,但其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坚持

  2015年,从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毕业的廖志略,放弃可以升学机会和丰厚提成的白领工作,选择回家和外公一起打理几十年来不温不火的化橘红生意。

  很多从小看他长大的乡亲不能理解他的选择——家里好不容易供出一个大学生,为什么还要从大城市回到这穷乡僻壤

  廖志略的理由很简单,家里一没背景二没钱,他自己学历又差,在大城市里“卷不动”。选择回农村跟土地打交道,反而让他心理踏实。

  刚回乡的前两年,他一直处在“gap”的状态。他不知大生意该从何入手,也不甘心“躺平”。于是他开始系统学习化橘红种苗嫁接培育、果树种植管理、化橘红炮制技艺,并且对仓储、加工、销售等进行深入研究。他把外公的果园当作实践基地,一边检验理论知识,一边给外公“打零工”。

  农技学成之时,他决定成立一家专研化橘红种苗嫁培、收购化橘红的合作社,并以外公的名字命名。那时,除了全力支持他的外公,只有妻子和大姐愿意加入几个人搭起了一个“草台班子”。

  更多的是质疑的声音。镇上有能力的投资人都不相信这个在家“坐”了两年的后生能成大事。父母也曾反复“劝退”,希望他三思而后行,做生意远没有找一份工作来得踏实稳当。

  外界怀疑的声音没有动摇廖志略的目标。他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化橘红的环境中长大,每年寒暑假帮外公打理化橘红的生活他再熟悉不过。“其实从高中起,我就决心把化橘红当作一辈子的事业来做。”

  于事业,他不仅想把外公的化橘红卖出去,还要把全化州的化橘红卖出去;个人,他不想自己和下一代再分居两地。在他的童年里,家里的化橘红只能等批发户低价收购,利润十分有限,难以撑起一家生计,父母只能选择外出打工。

做成七爪形状的化橘红。

  “我们这里外出务工的人越多,从事化橘红炮制工艺的人自然就会越少。希望从我这一代人开始可以改变这个局面。”廖志略说。为了增强果农对市场的信心,合作社成立初期,他尽可能地采购果农无法卖出的果实,因此曾背负四五百万元欠款。幸好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力度扶持化橘红产业,廖志略艰难地度过几年低谷期。

  年轻人试图给化橘红产业带来新技术、新办法。一天,廖志略往外公的果园带回了一个和朋友合作研发的七爪开皮机,柚子逐个放上机器,不到1秒就能将果皮平均分成七瓣。在那之前,去皮工序只能依靠人手,费时费力。廖志略回忆,当时外公看到这一幕时沉默了许久,笑着叹气说:“以后,你不用我再帮你了。”外公的神情,既是对外孙初步独当一面的骄傲,也是对现代化技术赋能传统工艺的感慨。

  在同龄人之间“传帮带”

  “产业发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如今的化州市平定镇,每隔数米就有一间卖化橘红的商铺,这里离最近的高速公路有50多公里乡道的距离。为了让“土特产”卖出去,不少商户开设电商直播间,店主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努力地推销自家的化橘红。

  一天上午,同事给廖志略递来一沓快递单,这百来张单子是昨晚店铺直播的业绩。快递单很快被贴上堆满小半个库房的纸箱子,一箱箱化橘红经由细密错综的交通路网,被送到全国各地千家万户。

  好生意,是这几年才有的光景。数年前,廖志略花了很长时间摸索直播后台功能和平台规则。没有互联网思维、没有产品策划意识,网店刚开张时,一个月仅有少得可怜的几单生意。几次因为宣传不当,还被平台下架产品。

廖志略和外公。

  电商平台的“冷清”给了廖志略缓冲的时间。他带着外公拍摄一系列介绍化橘红文化的短视频。“俗话说得好,‘好吃的拿来吃,不好吃的都进了《本草纲目》’。”店铺里一条时长不到一分钟的视频里,外公劳作的几个镜头覆盖了化橘红炮制工艺的多道工序,视频配以诙谐幽默的台词,引来不少网友互动。多个电商平台上,他们发了一千多个视频,很多都获得了数千乃至上万的点赞量,为他们带来了超100万单的销量。

  短视频传播出去,流量逐渐涌入,电商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合作社里几个人忙不过来,廖志略想到了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表妹黄艳雯,决定辞去一线城市月薪万元的稳定工作,加入廖志略的团队负责新媒体运营。姐姐姐夫们、同村同龄人也在廖志略的动员下加入了“新农人”行列,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一家人不用分居两地。

  一家人一起“触网”,化橘红大卖,生活越来越好,这是20年前父辈们想不到的。廖志略向记者介绍,20年前,推广化橘红的方式多是出走外乡的化州人口口相传,他们把化橘红作为土特产随身带着,冲茶饮用时顺嘴向身边人交流分享。

  正金毛化州橘红创始人谭平岳等前辈们身上得到启发,廖志略意识到推广化橘红文化比宣传自家品牌更迫切更重要。“一枝独秀不是春。电商时代也一样,好卖的化橘红不能只有我一家。只有整个化橘红的品牌响亮了,才能带动化州全产业的发展。”廖志略说。

  在廖志略的动员下,合作社从最初的5人逐渐发展到了300多人,地方化橘红产业协会也涌入了越来越多新鲜血液,“90后”成为化橘红产业的中坚力量。

  今年30岁的陈松立,在深圳工作的几年没少从长辈那儿听到廖志略的励志故事。两年前,他决定乘着化橘红产业兴起的东风,回乡搞科技兴农。记者在他的种植基地看到,无人机在果树上空自动巡航,监控果树生长状态,土壤传感器对土壤墒情实时监测,山上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使浇水、施肥实现了自动化……科技种植手段随处可见。

  越来越多年轻的化州人看到,只要有情怀、能坚持,回乡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十年过去,产业发展带动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不再把青年返乡当作不可理解的事,“新农人”能做的也不再只是农活。廖志略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希望他们未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要忘了家乡的化橘红文化。“这是老天赏给化州人的饭碗。”

  推进“药食同源”

  化橘红赛道被拓宽了

  在获批“药食同源”之前,化橘红产业链一直未能完全延伸。成为人大代表的这两年,廖志略和地方政府机构一直深化探索,寻找这把通关“钥匙”。

  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食药物质。化橘红长久以来未能被列入食药物质目录,只能被当作是一味药剂。

  不过,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化橘红可以作为食品原料用于茶饮、煲汤、入菜,在广东、广西地区有长久的药食同源历史,且未曾出现有副作用的情况。但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目录”中没有收录,化橘红在法理上仅限于药用,尚不能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为了让化橘红在市场上正常销售,化橘红经销商们不得不常年靠打“擦边球”做生意,他们不能把“化橘红”三个字打在产品标签上,标签品名大多标注“化州橘红”或“橘红”。有商家告诉记者,前些年还有一些专门通过恶意打假敲诈的不法分子,他们就盯这类产品的品名标注问题上门“找茬”。

  实际上,橘红和化橘红相差甚远,橘红是指橘皮,在江苏、安徽等多省份均有种植。而被誉为“南方人参”的化橘红是化州柚皮,得益于化州土地丰富的锰、铜、硫、硒、锗等元素,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广东道地药材“十大广药”之一

  2021年,广东省卫健委专门成立化橘红增补进入食药物质目录申报工作申报团队,茂名和化州成立市、县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省市县三级协同发力,扎实推进各项申报工作。化橘红从业者一直在等待回音。

  今年是廖志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二年,他第二次向推动化橘红药食同源的进程发力,这关乎到家乡产业在消费升级和“大健康”浪潮中,能否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

  为了把基层的声音集中向上反映,廖志略到一线多家加工厂、农户家调研,并向专家学者讨教,系统地收集、整理化橘红药食同源的史料。他向记者介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第二天就接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有关情况。此后半年时间里,双方多次沟通对接一线产业情况。

  8月26日,好消息落地。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化橘红、地黄、麦冬、天冬4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化橘红产业超35万名从业者的心声,成为现实。

  瞄准大健康市场的产业链已经蓄势待发。以广东深融生态产业有限公司为例,他们联合高校科研团队开发出20多款化橘红的延伸产品,饮料、口腔爆珠、压片糖果和润喉糖等,都是利用化橘红中的黄酮成分研发而成。

  名气越来越“红”的化橘红正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目前,化州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从事化橘红产业人员超35万人,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达1542家,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2亿元。

  化橘红有了“食药物质”目录这把通关“钥匙”后,廖志略有下一个目标,他想和乡亲们一起推进化橘红炮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让化橘红依托文化出海,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前不久,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广东把汇聚田间浪漫秋景的主会场设置在茂名化州。廖志略和扎根在广东各地农村的“新农人”们汇聚一堂,同庆南粤大地上的丰收喜悦。他们将在现代农耕文明里,守候稻菽再次卷起千重浪。

  统筹:李琳 申晨

  策划:李润芳 黄小殷

  记者:黄小殷 张菲菲 王子瑜

  设计:武君丽

  校对:赖玉清 梁洁萍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林涛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