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黄茅海跨海通道进入通车倒计时

珠江口两岸融合加速 西岸要素流通更畅顺

2024-12-03 08:05 来源:南方日报

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大湾区将形成“三环”跨海跨江通道群。招凤仪 制图

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大湾区将形成“三环”跨海跨江通道群。招凤仪 制图

  进入12月,黄茅海跨海通道迎来通车倒计时,珠海到江门的车程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这是继6月深中通道开通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年内通车的第二座跨海大桥。

  与先前通车的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不同,黄茅海跨海通道联通的不是伶仃洋和黄金内湾,而是它们以西约30海里的黄茅海。

  为什么广东要斥资130多亿元,花4年时间,把珠江西岸两座经济体量相当、都在4000亿元级别的城市连接起来?这座新的跨海大桥要打通哪些地方的资源要素,又计划把资源要素引向何方?

  这就不得不提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另一个身份:港珠澳大桥西延线。

  跨越海岸线

  沿海“小特区”相连

  黄茅海跨海通道东西两端,分别是珠海金湾和江门台山。从两座城市的规划来看,这两个地方都带有强烈的经济“小特区”属性。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金湾区内,大广海湾经济区则有相当大一部分区域就在台山市。

  金湾区是黄茅海跨海通道东侧的第一落脚点,坐拥千万级机场和亿吨深水良港,是珠海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工业体量占全市超过四成,近年珠海新招引的重大产业项目多落地于此。在冲刺“千亿大区”的当下,金湾区乘着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的东风,将在新一轮的区域融合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金湾区西南部,新兴产业和外贸发展迅猛。

  12年前,这片热土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珠江口西岸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拥有珠三角西岸唯一的深水良港高栏港以及高栏港综合保税区两大平台,被视为大湾区西翼对外开放的“引擎”。

  目前,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聚集近千家企业,形成“3+2”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即绿色新材料、清洁能源、海洋工程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和智能家电两大特色潜力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它以珠海约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近1/4的工业产值,高栏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均增长约三成。

  相比之下,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潜力更早被发现。

  100余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写道:“在西江河口,东起澳门,西至铜鼓洲,可用之地约二百英方里。”意思是可以在这里开发出一片新的天地。当初的铜鼓洲,就是如今的广海湾。

  2019年,由广海湾、银湖湾、镇海湾和川山群岛组成的大广海湾经济区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

  这片区域的特点之一是大。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面积达到3240平方公里,相当于南沙的4倍、前海的26倍、横琴的30倍,河套的832倍,而且开发强度不到6%。放眼整个大湾区,这样广阔的空间都是少有的。

  目前,大广海湾经济区已经划分出深江经济合作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海工装备产业园、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园、能源“双碳”、电力装备等多个细分园区。

  江门也把这里作为对外开放合作的重点区域,计划携手港澳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与香港谋划建设港邑绿色产业园,携手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

  面朝大海,曾经隔海相望的两片区域通过黄茅海跨海通道相连,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没有深水港的江门,可以通过大桥把货物运往高栏港,在广深两地港口之外多了一个选项。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广海湾经济区还可以开展联合招商,围绕新材料、海工装备、新能源开展产业分工合作。

  不仅如此,黄茅海跨海通道还被赋予连接更远处的期待。

  向西也“向心”

  “延长”港珠澳大桥

  2018年,飞跃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见证了世界级湾区的诞生。尤其是2023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粤港澳居民跨境购物、休闲娱乐成为潮流,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照进现实。

  就在港珠澳大桥建成2年后,黄茅海跨海通道动工,打下首根钢管桩。它东接港珠澳大桥,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被称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

  如果仅计算大桥两端城市的人口,深中通道连接人口大约2224.83万(根据2023年末两地常住人口,下同),黄茅海跨海通道连接人口大约731.65万,只占深中通道的1/3。

  与港珠澳大桥相似,黄茅海跨海通道这样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超级工程,仅靠通行费收回成本难度较大,但它带动的物流、投资、产业以及文旅发展,有很大的回报空间。

  今年上半年,珠海接待香港游客约176万人次,同比增长9倍。其中“经珠港飞”项目客流量超过2.2万人次;“大桥游”项目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8月,珠海借助港珠澳大桥举办招商推介大会,20个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投资总额达18.5亿元。

  现在,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港澳居民驾车通过港珠澳大桥“北上”珠海之后,可以沿黄茅海跨海通道到江门,接上西部沿海高速后还可以前往粤西和大西南。

  这条“香港—澳门—珠海—江门—粤西”大通道,将为沿线城市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打开“快车道”。

  还有一个新现象,“北上”的港澳居民除了爱逛大超市,爱吃小炒肉,还爱到江门买房子。

  江门素有“中国侨乡”美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530万人,比常住人口还要多。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5个香港人就有1人祖籍江门,每3个澳门人就有1人祖籍江门。

  回江门老家买房生活,是不少港澳居民的心愿。

  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数据显示,今年10月港澳居民来江门购房171套,较9月购房数增长41%。以蓬江区为例,在10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面积中,港澳购房者约占2.5万平方米,占总新建商品住房销售面积的1/4。

  祖籍江门的澳门居民陈先生说,现在交通十分便利,从澳门回江门只需要1个多小时,退休之后他经常回来和同学聚会、约老友喝茶,也萌生了置业的念头。“江门空气好,房子大,在这里生活舒服又轻松。”

  连通港澳,既是一本经济账,更是一本“同心账”。

  三环已成形

  东西两岸发展轴升级

  同样是冲积平原,长三角通过修建跨海大桥,逐步构建起从“C”到“O”的大闭环。而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深中通道补上了珠江口A字形的关键一横,又通过黄茅海跨海通道搭建起更牢靠的三角形交通骨架。

  遇水架桥,大湾区已然形成“三环”跨海跨江通道群——

  南沙大桥和虎门大桥是珠江口跨海的“内环”,深中通道是腰部“中环”,港珠澳大桥和黄茅海跨海通道构成“外环”。三级通道成形,把东西两岸曾经隔水相望的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东西发展轴的升级,对大湾区两翼均衡发展、加速一体化进程意义深远。

  去年,珠江口东岸深莞惠GDP合计5.22万亿元,而西岸珠中江只有1.21万亿元。西岸三城“不敌”东岸一城,是珠江口两岸“东强西弱”的现状。

  广东省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促进要素资源在两岸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明确构建“四轴”,其中有两轴提及今年通车的两座大桥。

  一个是“沿海经济发展轴”,依托港珠澳大桥、伶仃洋通道(深珠城际)、黄茅海跨海通道、西部沿海高速等通道,向东承接香港、深圳外溢的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向西辐射带动粤西发展,形成以高端城市服务、滨海旅游、先进制造等功能为主的沿海经济发展轴。

  另一个是“中(山)江(门)阳(江)至深圳发展轴”,依托深中通道、深茂铁路、中开高速等通道,向东承接深圳都市圈的城市功能和产业辐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向西拓展与湛茂都市圈的协作。

  两个关键词反复出现——“向东”和“承接”。

  今年,横贯东西的两道新“产业走廊”已经形成,珠西都市圈的目标很明确:通过交通大动脉承接东岸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更新在大湾区产业分工中的角色,为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财政金融室测算,1万亿元公路投资可直接带动GDP增长0.8万亿—0.9万亿元,间接带动GDP增长2万亿—2.5万亿元。对于珠中江这三座GDP在4000亿元左右的城市来说,2024年是“交通大年”,更是经济跃升的“机会之年”。

  现在,大桥即将贯通,珠江口西岸期待新一轮东风。

  统筹:何山

  南方日报记者 李霭莹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杨格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