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中央发文!广东基础教育改革迎来这些新信号

2025-01-22 19:50 来源:南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下称《纲要》),透露出了不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信号。

  公平和优质,是其中的重要关键词——首次提出“开展高中均衡派位招生试点”,让更多孩子有机会读好书;探索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资源、生源等应在市县范围内更均衡分配;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加强科学教育等,提升教育质量。

  这给广东教育强省建设带来了哪些新启示?

  “市县结合”模式推动优质均衡

  此次出台的《纲要》,尤为强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对于基础教育的定性为“公平优质”,要求为“办强办优”。

  在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广州中学荣誉校长吴颖民看来,以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办好一批重点学校就是例证,但如今已转向了“公平优先”。

  《纲要》中透露出了诸多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风向。首先在机制建设上,探索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这便是一个最新提法。

  吴颖民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4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一直“以县为主”,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曾经独立的县变成了市属区,或是归到市域内管理,教育管理体制也应与时俱进。

  “我们现在说要振兴县中,但如果优质生源都到了市属学校,县中要怎么振兴呢?”吴颖民说,《纲要》提出“市县结合”的管理新方式,正是一个契合时代发展、破解当下困境的解题之道。

  市县结合,意味着市级层面要承担起更多统筹责任,促进市县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和生源等更均衡分配。吴颖民指出,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未来的招生模式、经费投入等可能都会发生变化。例如,区属学校和县中,也许能够实现跨区招生。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方征也认为,市县结合的方式,将能降低教育管理中的属地化、行政化阻力,更好地打通教育用地、师资等层面的资源调配。

  在《纲要》中,与“市县结合”管理体制一脉相承的,还有另一个新提法——深入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有序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这对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方征表示,从县到市,彰显了国家对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对此她建议,广东应尽快推进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和学区化办学,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健全财政保障机制,推动更多县(市、区)进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单。

  “均衡派位”化解高中生源竞争

  在方征看来,备受瞩目的中考改革和高中录取制度,是本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头戏”。

  《纲要》强调,要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并首次提出“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

  方征解释,“均衡派位招生”,意味着各优质高中学校在招生时要按生源成绩平行分配。例如,当报考人数超过该校招生计划数时,应对所有填报此意向高中且达到最低标准的考生进行电脑随机均衡派位,以此来决定各高中学校所录取的考生名单。

  “有点类似于小升初的摇号均衡随机排位,并不是说分高就一定会被录取。”她表示,这将是中考改革的一个新动向,能够促进高中学校在生源质量上的均衡,引导高中由生源竞争走向办学水平上的竞争;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考生及其家长的升学焦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负担,化解“择校热”。

  专家们均建议,对于处在教育改革前沿的广东而言,在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的基础上,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稳妥开展均衡派位招生的试点工作。

  为了保障更多孩子能读书、读好书,《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的目标。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公办幼儿园占比较低、民办园收费较高的现状。方征指出,我国已经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未来学前教育可能是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的重要方向之一,此举不仅能够直接减轻家庭负担,更是完善人口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而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必须加强教育财政经费保障。对此,《纲要》给足了安全感——要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以往“一般不低于”变为“高于”4%。

  另一个有人情味的信号也在《纲要》中出现——要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此前,我国在教育布局上更为强调“撤并小微教学点”,将分散学校适度集中,为乡村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但对于部分边远地区的群众来说,确实存在上学不便的问题。

  “如今的新提法,充分回应了边远山区和乡村群众对教育的呼声,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吴颖民说。

  强化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

  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提出学校应聚焦加强科学教育课程实施、深化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改进科学教育评价方式等,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大背景下,《纲要》也对加强科学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作出系统部署。

  例如,要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大学应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等,完善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贯通式培养体系。

  “单一追求分数和统一答案的教育评价方式,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吴颖民表示,推动科学教育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本质上还应改变教育评价“指挥棒”,对此《纲要》也透露出了改革新风向。

  其中提及,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防止和纠正“分数至上”等偏差;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或考核内容体系,重点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

  大风向下,作为改革先行地,广东当何为?

  “从加强科学教育,到教育评价改革,广东都应当先行探索和示范。”吴颖民建议,目前广东已有少数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但范围应该扩得更大,要让更多广东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向基础教育开放,并与中小学建立起紧密的合作互利机制。

  此外,他认为,一定要加快评价改革的步伐,不以升学率作为考量办学成效的唯一标准,要让科学教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标准“站出来”,并且强化影响。

  对此,《纲要》提供新思路——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制度。

  在专家们看来,大数据赋能教育评价,将能更全面地观察人才培养的成效、衡量个体综合水平,促进建立更为科学的人才选拔体系。

  吴颖民指出,如今广东的大数据建设和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良好,应当更充分地将技术运用到教育评价改革当中,敢于先行先试,勇立潮头。

  南方+记者 陈伊纯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卢绍聪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