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这就是“新顶流”?1个锚碇100万吨,1根沉管相当1艘航母

2024-11-28 10:00 来源:南方+


  一桥飞架,气象万千。

  在位于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上,有一座超级工程,如同“神来一笔”,连接了深圳与中山两地。这就是历时7年筹备、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

  作为当前珠江东岸“深莞惠”与西岸“珠中江”两大城市群的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通车以来,车流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是名副其实的“大湾区新顶流”。

  做“新顶流”,要有哪些看家本领?

  “最大”

  足够两艘上下叠置的泰坦尼克号通过

  世界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世界上最长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深中通道的建成,创下了很多项“世界之最”,其中一项就是“最大”。

  牵拉大桥主塔的悬索,主缆直径达到1.06米,由25000多根直径6毫米的钢丝组成,每根小小的钢丝都足以吊起3辆家用小轿车。

  桥塔的两侧,还有两个钻石模样的锚碇,每个都重约100万吨,面积相当于17个国际标准篮球场。锚碇用自己的体重,再通过桥塔拉起整个桥面,并承担着桥面上所有车辆的荷载。

  正是有了这些“最大”的设计,让深中大桥足够容纳两艘上下叠置的泰坦尼克号通过,成为世界最高通航净空、也是最大跨径的海中大桥。

  “最长”

  用32节“航母”在水下“绣花”

  另一个“世界之最”,是“最长”。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是双洞双向8车道,长约6.8公里,由32个重达8吨的管节和一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

  身处水下40多米,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甚至破坏。因此,每一节沉管都是个航母级的“大家伙”。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不仅用了32个“大家伙”,还将它们滴水不漏地连接起来,相当于用航母在水下“绣花”。铺设这32节“航母”,就用了整整3年时间。

  “超级大脑”

  1∶1比例还原真实物理环境

  面对庞大的车流量,深中通道还有着“超级大脑”。

  打开深中通道数字孪生平台,全域车辆运行情况实时呈现,区间车速、特种车辆、交通事件统计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

  与国内工程领域其他数字孪生平台不同,深中通道建立了与物理世界完全一致的数字孪生底座。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精准的三维仿真建模技术以1∶1的比例高度,还原了深中通道桥、岛、隧、水下互通等真实物理环境,并且具备车辆智能追踪、驾驶行为分析等功能。

  在大车流时段,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还应用了无人机巡航装备,进行空中自动化巡查,保障了道路通行的安全通畅。

  【谈高质量发展】

  从地理位置上看,深中通道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位置,犹如一条伶仃洋上的巨龙,优雅蜿蜒向天际。

  如今,深中通道已通车数月,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新“打卡地”,珠江两岸的城市群也在积极谋划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之道。在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长亮看来,助力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管好用好这条“超级通道”,不仅实现陆地和航运的“硬联通”,还能促进经济和产业的“软联通”。

  一个“通”字,是通行,也是经济、社会、文化各种要素的流动。有了一个个“新顶流”,大湾区加快融合发展,定会迈向新的高度。

  编者按:一年来,乘着高质量发展东风,南粤大地崭新气象勃发。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高质量发展大家谈”系列融媒体报道,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展现各领域真抓实干、奋楫扬帆的生动实践,推动全省上下共同唱响高质量发展时代强音。敬请垂注。

  文案:南方+记者 尚黎阳 陈嵘伟

  出镜:南方+记者 吴晓娴

  通联:袁佩如

  统筹:祁雷 尚黎阳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卢绍聪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