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正式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下称《规划》),进一步明确合作区的空间格局、生态格局、产业空间、生活空间、城市形象、支撑系统等内容,以“山水琴澳岛、合美新家园”为未来发展愿景,营造“国际范、琴澳风”的城市气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谐幸福的琴澳居民共享家园。
构建“十字轴带、三大片区、三心多点”的空间结构。
在空间格局上,《规划》明确了对接澳门北部城市功能、南部绿色休闲的整体空间结构,塑造合作区“北城南野、差异共生”的国土空间整体格局;围绕十字轴带(琴澳一河两岸合作轴带、天沐河城市中心发展轴带),三大片区(琴澳活力核心区、创新智造产城区、生态健康休闲区),三大中心(琴澳活力中心、金融岛金融中心、天沐河科创新中心),构建“十字轴带、三大片区、三心多点”的空间结构。
在生态格局上,衔接广东省、珠海市生态保护格局与澳门相关的自然保护地,构建“一环(环岛生态屏障)、双核(大小横琴山)、多廊(连通大小横琴山和天沐河之间的生态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
在产业空间上,对接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按照“兴科技、精制造、强文旅、优商务”的布局原则,全面保障“四新”产业发展空间,打造适度集聚、环境开放、特色鲜明、生态完善、创新示范的现代产业集群。
在生活空间上,建立“保障为主、市场为辅、租购并举”的多途径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拓展澳门居民生活空间;建立“高等级—社区级”两级公共服务体系,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文体、教育、医疗设施等)承担服务区域、与澳门共享、服务全合作区的综合职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充分衔接澳门建设标准与运营方式,供给适应澳门居民生活方式的创新型社区设施。
在城市形象上,加强十字门水道两岸的风貌协调,建设提升环岛岸线、游山路径、天沐河景观带;对接澳门的城市设计要求,规划“一环一带三廊”的城市景观风貌结构。
规划同步明确要完善涵盖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水上客运、高快速路等交通方式的复合对外交通系统,构筑区域快速联系、与功能布局相协调、与公共服务均衡化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及建设包含风险评估、监测预报、防洪防潮、消防、避难等方面的安全韧性体系。
除上述重点内容外,《规划》在全方位落实“琴澳一体化”方面,还有七大亮点,包括:
产业空间共促互补。产业空间规划建设响应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发展定位,共建国际化平台,同时补澳门空间短板,联动提升科创服务功能。
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与澳门互补,针对性地补充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在常规社区服务配套上,建设趋同澳门的生活街坊,推动澳门民生公共服务延伸到合作区。
交通设施互联互通。规划琴澳一体的轻轨网络,促使琴澳轨道交通无缝衔接;规划合作区至澳门的新通道、直通游艇及客运码头,预留直升机跨境运输点等,丰富跨境选择。
自然生态共生共育。跨境联合保护生态资源,共建生态廊道与生物多样性网络,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观测网络。
空间形态和谐共美。推进滨水地区一体化开发建设,塑造最具特色的高品质景观带;保护文化遗产,依托横琴码头、红旗村与路环等地区共同塑造琴澳特色地区。
规则标准衔接融合。衔接澳门土地分类及用途,在合作区增设二级规划分区旅游娱乐区;探索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法》相衔接的合作区土地出让及管理政策。
编制过程共商共议。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多次征求并充分吸收澳门特区政府及澳门居民意见。
展望未来,合作区将以《规划》作为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统筹配置合作区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以“澳门所需、横琴所为”为原则,围绕粤澳深度合作主线,在产业、居住、公共服务、交通、空间形态等多方面全方位落实“琴澳一体化”。
南方+记者 黄天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