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产业资本如何投出未来产业?

2024-12-02 07:54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10月份,因ChatGPT而声名鹊起的Open AI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复盘Open AI成名之路,离不开微软。通过投资,占领技术高地,做大做强主业、培育新的未来产业……Open AI的成名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产业巨头和科创公司互相成就的故事。

  当前,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来自上市公司、产业龙头的产业资本正在成为培育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有接近8000家产业集团直接或通过下属投资平台参与过股权投资,披露的累计投资金额超2.75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来自产业方的资金支持则呈现出“更懂行业”“更耐心”“更有资源”等特点,在“募投管退”各环节均拥有其自身优势,不仅提供资金,产业资本还通过加持产业资源,加快培育产业。在硬科技等高壁垒高技术的赛道上,如何激活更多的产业资本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关键力量?坐拥最多上市公司,广东如何发挥产业资本优势培育更多未来产业?我们在调研中寻找答案。

  深入源头挖掘早小项目

  风险投资成为大型公司标配

  一根楠竹,摇身一变成为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湖南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钠科新材”),成立不足两年就已完成了竹基生物质硬碳材料从实验室样品、中试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钠科新材高速发展的背后,与企业“科技+产业”基因分不开。

  2022年,中南大学化学电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唐有根和团队准备带着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时,众多投资蜂拥而至。但唐有根选择合伙人有一个希望——不能只提供资金,还得懂产业、有资源。最终,上市公司威胜控股实控人成为他的合伙人,投入了3000万元与中南大学共同启动这一项目。

  后续的事实证明了他选择产业资本为伴的正确性。“我们团队主要负责研发工作,包括技术路线确定、原料选择和工艺优化等,威胜团队负责营运管理。项目从实验室走向成果落地,再转向产品开发。”唐有根表示,双方分工明确,公司运作很快就走上了快车道。

  有钱、有资源,还懂得产业发展逻辑,这是很多科创企业心目中投资方的最佳拍档,产业资本往往具有以上特点。

  中孚新材料创始人陈俊孚对此深有感触。“不需要精美的PPT,只要带他们往工厂里面走一圈看了生产线,立马就懂了我们的价值。”陈俊孚形容,同属一行业的产业资本对企业而言,类似于化学反应里提到的相似相溶。

  “当前中国创投界背后的出资主力,已经基本从美元基金转变成人民币基金。而拥有产业资源和资金硬实力的产业资本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民营产业资本。”赛智伯乐董事长陈斌表示,企业风险投资已成为越来越多有一定规模的龙头公司标配。有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企业风险投资(下称“CVC”)在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占比已达20%—30%。

  “产业资本是典型的耐心资本。”陈斌表示,他们多数时候用的是自有资金,且投资时间长、产业嗅觉也更加灵敏,了解市场有同理心,更能从早小项目中识别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企业。并且,产业资本善于识别出优秀的中早期基金管理公司,通过专业化的优秀中早期基金管理团队和产业资本出资人协同努力,真正实现市场化的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产业巨头们的投资版图验证了以上观点。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重点行业的转变和互联网资本的退潮,中国产业资本投资也在发生变化,华为、宁德时代等硬科技强势崛起,同时,许多手握丰沛资金的传统企业或企业家也正在探寻新路,投资目光逐渐转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很多投资是在A轮甚至A轮前就已经进入。

  据记者观察,不少产业资本甚至从大院大所等科研源头寻找科技成果的创新源头,积极挖掘具有潜力的科技项目。

  “带有产业背景的资金,对于行业发展逻辑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清楚知道如何强链、补链、延链。”国电投旗下的融和科技、融和租赁董事会秘书兼战略协同部总经理王辉向调研团队展示的一张投资版图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公司投资新能源上下游企业120家,已有11家上市,并成功孵化出1家独角兽企业——启源芯动力。

  “我们会研判哪些技术问题是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然后针对性寻找投资项目,或者孵化相关项目。”王辉介绍,融和科技、融和租赁成立了产业创新中心,进行跨行业、跨学科的项目研究,挖掘新能源行业的更多机会。公司80%的员工都有产业背景。

  启源芯动力的独角兽成长之路就是这么诞生的。融和科技锚定换电重卡赛道后,通过联合研发与联合推广的创新模式,牵头建立了以换电重卡为锚点,涵盖“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核心生态圈。

  在启源芯动力2020年成立之时,融和租赁已经在重卡换电领域打造出了一条初具雏形涉及上下游产业的全新链条,所以当启源芯动力被孵化出时,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发展直接步入了快车道。

  推动建圈强链

  区域新质生产力重要推手

  一位长达11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成功移植自体再生胰岛细胞后,实现了临床功能性治愈。这是杭州瑞普晨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瑞普晨创”)正在为糖尿病的治愈带来新的希望。11月,杭州瑞普晨创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瑞普晨创的成立,离不开两个人——邓宏魁和丁列明。前者是国际顶尖的干细胞研究学者,后者是“中国创新药第一股”贝达药业的创始人,其一直致力于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

  在瑞普晨创的创设中,丁列明不仅以自有资金出资,助力瑞普晨创早期的孵化,并且在面临不同技术的发展路径如何选择时,以丰富的产业经验为企业确定发展方向。

  在杭州,多位投资界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丁列明就是做产业投资最典型的“三合一”人才,懂科学、懂产业、懂投资,建圈、强链是他的强项。

  翻开贝达产业基金的投资版图,可以看到其沿着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早期投资的足迹。在肿瘤领域,参与投资了圣域生物、和剂药业、华昊中天等;在肿瘤伴随诊断领域,投资了瑞普基因科技;在重制血制品领域,投资了禾元生物;在细胞疗法领域,投资了瑞普晨创、邦耀生物……

  当国家层面开始呼吁“投早、投小、投科技”,拥有殷实资金能力和丰富金融手段的产业资本方迎来了新的高光时刻。

  不仅自身下场挖掘项目,产业资本还积极与地方国资合作。2020年,贝达药业与杭州科创集团成立了总规模4亿元的贝达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一期(贝铭基金)。2022年再次设立了贝达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二期(贝橙基金)。在瑞普晨创的A轮融资中,不仅有贝达药业的身影,杭州科创基金参股子基金贝橙基金也参与了跟投。

  杭州资本相关负责人指出,贝达药业是扎根当地建立生态圈的典型样本,“如果说贝达药业是杭州科技金融1.0培育的明星企业,那么瑞普晨创则是升级后的杭州国资与产业方合作的科创金融2.0赋能的典型案例。”

  产业链条上的一家家头部企业,就像一个个重要的关节。“链主”企业牵头设立产业基金,不仅强壮了关节,更串联起上下游一条条骨骼,提升建圈、强链的效率,并反哺地区产业生态。

  在苏州,产业龙头参与产业基金设立也热情高涨。元禾控股近年来就先后与多家龙头企业合作,如与旭创科技合作设立聚焦光模块产业链数字科技基金,与信达生物合作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与艾隆科技合作设立医疗设备产业基金,孵化培育领先的医疗健康早期项目;与纳芯微合作设立早期基金,专注芯片项目创新投资……

  在广州,金域医学与广州市合作设立医疗产业基金,培育出康立明生物、康润生物、雷德生物等一批企业,在肿瘤早筛、生殖遗传、结核筛查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有效推动了广州市体外诊断产业链的补链固链。

  “产业资本是区域经济创新捕捉器、未来产业孵化校准器、产业并购助推器,对于区域产业链的培育和整合至关重要。”华南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产业投资人形容,产业资本通过追踪最前沿的技术、产品与项目,可以敏锐捕捉并持续跟踪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创新动态。如比亚迪投资重要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为公司未来的创新战略提供有力支撑。自2018年以来,比亚迪通过CVC投资了涵盖整车、模具、零部件、电子元件等制造领域。这些投资不仅为比亚迪弥补了产业链短板,更是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助力比亚迪领先布局与快速扩张。

  上述产业投资人提到,创新企业在选择孵化方向、研发立项时,往往在技术趋势判断、产业化论证等方面存在大量盲区,产业资本正是扫清盲区、校准方向的重要手段。

  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内部孵化方面缺乏外部视角,尤其对一级市场创业项目的洞察,由此导致大量孵化项目投入很多、但最终难以产业化。而企业自身的产业资本不仅能深入观察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展,对该方向的竞争格局形成清晰认知;也能透过资本对该赛道的态度,真正把握该方向的孵化价值。

  此外,在当前IPO收紧的背景下,产业资本往往可以提升并购成功概率。因为相比直接并购,产业资本的提前介入,可以帮助企业更深入了解并购标的、控制并购风险。不少产业资本通常采用由早期少数股权投资,逐步增加股权占比的方式获取项目的控股权,最终实现对被投企业的并购。

  健全体制机制

  打通“科技—资本—产业”循环

  一个月前,位于广州的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正式动工,该基地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规划年产能1万台。

  从一个航模发烧友,到异想天开,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一度资金紧张到需要卖房创业,直至2020年,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为当时的汇天科技投入了一笔关键投资,自此公司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

  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当产业龙头躬身入局,与创新链、资金链紧密结合,正在形成生生不息的科技创新的生态圈。但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上市公司参与企业风险投资业务长期处于自发、散发、无序式发展状态。如何激活更多产业资本方形成上市公司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合力?

  据业内人士观察,今年以来,多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各地政府引导基金注重在投资中与具备产业背景的管理人及团队合作,引导各类市场化资本合理参与科技产业。

  各地母基金对于产业资本方的合作热情进一步上升。“在十几年前做母基金时,基本不会去投资配置CVC。但我们现在会花很多时间去跟CVC进行沟通。”一位长三角地区市场化母基金管理团队负责人表示,该机构目前还做了不少此类的管理团队的配置。

  政策环境也在进一步优化。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就明确指出“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机构等参与创业投资”。

  各地也纷纷开始行动。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企业风险投资。浙江宁波也出台了类似政策,推动“链主+基金”招商模式,对全球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实施靶向招商。

  3月,福建厦门发布全国首只目标规模100亿元的自贸领航上市公司CVC母基金,加强与上市公司和链主企业的合作。

  10月,深圳发布关于征求《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大力发展“产业资本”,支持产业链主企业、大型科技企业和上市公司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企业风险投资、参与上下游协同创新;探索设立面向CVC机构的专业化母基金。

  “未来还有来自产业端的丰厚资本可以挖掘。”业内人士指出,从源头上,可进一步支持产业资本与科技创新项目对接,激发创新活力。如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共建研发中心、技术转移平台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资本的有效对接。培养和吸引更多懂技术、懂产业、懂金融的专业人才,激活更多来自产业的资金进军科技领域,助力打通“科技—金融—产业”循环。

  此外,激发产业资本投资热情,还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打通堵点、痛点。如,有上市公司提到,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控制,或者共同控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再融资。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可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财务性投资的认定标准,通过出台相关细则,进一步加强股权投资事中事后的穿透性监管。

  他山石

  杭州:

  “链主”引领 “雁阵”齐飞

  一家“链主”企业,足以孕育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进而繁荣整个地区的产业生态圈。

  在杭州,上市公司通过加码投资未来产业,助力产业生态强链建圈的实践尤为显著。2022年起,杭州加快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

  链主企业通过对外合作,不仅加强了自身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也为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圈作出了积极贡献。以杭州生物医药链主企业贝达药业为例,公司不仅在科技研发上持续投入,更积极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贝达药业打造的位于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贝达梦工场,一期已有诊断技术、基因测序、干细胞、医疗大数据、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信息管理等上百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日前,贝达梦工场二期也正式落成,可接纳3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作为耐心资本的重要一员,产业投资方看得透、敢出手,擅长沿着产业链进行精准投资。近年来,贝达药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外投资,逐步构建起其庞大的生物医药投资版图,推动生态圈内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2022年以来,贝达药业投资了禾元生物、赋成生物、天广实等。2024年,贝达药业“四驾马车”战略正式出炉,该战略在原“三驾马车”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生态圈”,这一新增的“马车”,即通过直接参投和设立产业基金,布局潜力项目。

  国有资本的积极参与,也为杭州产业生态圈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产业龙头有机结合专业基金管理人的经验及其他出资方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联动合作,推动产业资源优化配置。

  例如,2023年,杭州资本与杭州三大生物医药上市龙头企业——泰格医药、贝达药业、华东医药,以及西湖区举行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金合作签约,成功组建了杭州资本第一只自主管理的市场化基金。该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金帮助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更好地发掘市场机会,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探索基金方式强链补链延链,全面助力杭州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和加速构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广东策

  支持龙头企业投资并购需求

  助力地区产业链培育整合

  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资本实力,同时,有众多资金丰沛的传统产业企业亟待寻找新的赛道拓宽生态圈。因此,激活产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将为广东经济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一级市场普遍面临“募资难”问题,产业资本不仅拥有母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还携带产业基因,能够通过自身的产业网络,为被投企业注入活力,与我国发展“硬科技”所需的“耐心资本”需求不谋而合。

  在更好地激活产业资本下场方面,未来广东可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更多激励政策。例如,引导部分行业上市公司开展CVC等股权投资业务试点。选取半导体、智能制造等若干“硬科技”行业,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主业的投资并购需求,适度安排再融资绿色通道,引导上市公司与链上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分工合作,减少同质化恶性竞争,激活更多独角兽企业在硬科技赛道上生长。

  科技创新需要更耐心和专业的全方位支持。广东可加强鼓励产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领域。如由各地牵头设立专业化CVC母基金,联合上市公司、龙头企业等共同出资设立“链主”基金,吸收辖区有实力的实体企业参与管理政府引导基金。

  同时,广东还可推动成立相关并购基金,或独立或与产业龙头合作参与到产业整合当中去,推动基金围绕产业内在逻辑和新萌发的业态进行投资运作,合力推进产业链实现补链强链,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 周美霖 陈颖  唐柳雯 张艳 黎华联

  发自上海、杭州、苏州、长沙、深圳、佛山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卢绍聪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