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从“出圈”到“出海” 岭南文化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

2023-06-06 07:44 来源:南方日报

  潮起珠江,文耀湾区。

  潮汕英歌舞以“酷炫”之姿走红海内外,舞剧《咏春》秀出岭南范、全国爆火,广州永庆坊微改造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称赞连连,电视剧《狂飙》让广东文旅成为“顶流”……

  揽中西文化之长、展当今时代之风,岭南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岭南文化“双创”,南粤大地的文化瑰宝熠熠生辉,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文化为魂,产业赋能。从岭南文艺、影视动漫到游戏电竞,岭南文化“双创”绚丽夺目:一方面,精品力作激活岭南文化IP,爆款“出圈”;另一方面,产业赋能助推扬帆出海,向世界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南海潮涌风帆劲,奋楫中流正当时。乘着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岭南文化正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不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出圈”

  岭南文化IP变身“顶流”

  问手起势,拳法如风。今年元旦,粤产舞剧《咏春》以酣畅淋漓的武打对决舞段,在B站跨年晚会“破亿出圈”;随后,该剧从深圳北上,“燃爆”国家大剧院,巡演陆续登陆上海、无锡、宁波、郑州、武汉、南京等地,口碑与票房“齐飞”。

  广州歌舞剧院原创舞剧《醒·狮》线上直播,以340万的流量“火出圈”;当代舞剧《龙·舟》以千年龙舟文化为题材,书写新时代年轻人奋勇劈波的传奇;而改编自同名爆款动漫的原创音乐剧《雄狮少年》,也将于今年底跨年档迎来首演。

  此外,还有粤剧、粤菜等充满浓郁粤韵粤味的岭南非遗,借助影视、舞台、网络等多元渠道,成为备受全国年轻网民追捧的“顶流”文化IP。

  ——时尚创新表达,让岭南传统文化的面孔愈发年轻、生动。

  5月23日晚,由珠江电影集团、广东粤剧院、佛山文投出品的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摘得了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白蛇传·情》不仅创造了中国戏曲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还在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中成功“出圈”,为戏曲电影的推广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原来戏曲电影也可以“很潮、很美、很好看”。

  今年广交会期间推出的原创音乐剧《广交天下》,处处展现岭南文艺创新气息。该剧以中法恋情、香云纱等元素,巧妙讲述广交会66年发展历程,以小见大、清新活泼,收获大量年轻粉丝。

  ——文创持续发力,掀起文化消费新潮流。

  抓住“南海I号”水下考古这一国际级IP,广东省博物馆去年推出“南海I号”考古盲盒,一经面世就风靡文创圈。指尖碰触一件小小文创品,让观众触摸数千年波澜壮阔的海丝文明史。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泥古。广东各大文博机构发力文创,探索用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文物故事。据统计,2022年全省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3250款,比上年增长41%。今年“五一”期间,南越王博物院文创板块更收到近13万元的销售额。

  ——岭南文艺“进景区”,为文旅市场复苏注入新的消费动能。

  今年“五一”,省内多个文艺团体纷纷走进景区,上演别具本土特色的“拿手好戏”:广东粤剧院在佛山祖庙的万福台演绎了一出折子戏,向观众介绍水袖、把子功、走圆台等粤剧趣味知识;广东歌舞剧院则将古典舞独舞《粉墨》带进岭南印象园……一场场精彩演出让各地游客沉浸式领略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批批慕名而来的观众也让景区热度持续升温。

  今年“五一”假期,广东全省接待游客4546.1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8.6%;实现旅游总收入274.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7.7%。今年一季度,广东旅游总收入1571.7亿元,同比增长46.5%。文旅深度融合激活了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诗和远方”相得益彰。

  ——数字创意赋能,让深藏博物馆的岭南文化宝藏“活”起来。

  讲好粤菜故事,博物馆有高招。一本民国老菜谱,在粤菜师傅的巧手下“复活”成一桌诗意佳肴。广州博物馆近年与中国大酒店跨界联手,推出“消失的名菜”系列,从馆藏民国老菜单中“打捞”出失传的粤菜,将菜谱、广告单等活化利用,创造性地重现可尝可观的广府风味。

  广东各大博物馆积极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3D建模技术等实现“云参观”,开启游览博物馆的新方式。今年初,广东省博物馆甚至把“主动权”交给公众,推出“虚拟策展人”活动,让观众在线上过一把当策展人的瘾。

  ——游戏动漫“加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鲜活力。

  通过数字和科技创新推动岭南文化“双创”,与年轻人“共振”。今年初,广州三七互娱发行的一款游戏《叫我大掌柜》,开启了一场广府文化探寻之旅。五羊雕像、骑楼、粤菜、醒狮、龙舟等广府文化元素融入游戏场景,还植入广府木偶剧、南粤醒狮等关卡,粤语讲古、广东音乐科普等互动环节,这些更新颖、更新潮的方式,不断激活广府文化的千年魅力。

  电竞产业方面,趣丸科技TTG战队与南越王博物院、广州乞巧文化节深度合作,带动年轻人爱上岭南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广州TTG主场比赛场场爆满,创下门票开售1分钟售罄的纪录,将岭南文化植入电竞,实现成功“圈粉”。

  古城改造助力文旅“狂飙”

  2023年新春,一段激情澎湃的英歌舞视频在海内外网站上火速走红,拉满“粤味”新年的氛围感。从汕头潮阳海门镇的英歌巡游、到普宁春节市区的文娱活动……随着大锣鼓在潮汕各地响起,心潮澎湃的市民和游客挤满大街小巷,奏响文旅复苏的最强音。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承载着浓浓乡情的非遗英歌舞,让潮汕文旅又一次“火出圈”。

  紧随其后,开年热播剧《狂飙》,带火了江门侨乡文旅“狂飙”:海内外游客赶到剧中的旧厂街、强盛小灵通、京海车站等拍摄地,晒出“狂飙同款”照片,热度一时无两。

  ——广东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保存完好的各地特色建筑群,为影视行业提供了“天然影棚”,也带火带旺广东文旅。

  从粤西湛江,珠三角中山、江门,到粤东潮汕,越来越多的广东历史文化街区在《让子弹飞》《一代宗师》《隐秘的角落》《除暴》《破冰行动》《四海》等影视作品中精彩亮相,更借助作品的火爆上映或开播,跻身热门“打卡地”。

  今年1月10日,《狂飙》取景地——已有371年开埠建墟历史的赤坎华侨古镇,以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修缮,最大限度保存古镇肌理,引进新经济新业态,赤坎华侨古镇独特的侨乡风韵,吸引大批游客蜂拥而至,古老的赤坎古镇变身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近年来,广东以“绣花”功夫保护活化古老历史街区,让古城“活”起来,变身年轻人竞相奔赴的“诗和远方”。

  韩江边,夜幕华灯下的潮州古城楼古朴又灵动。潮州制定出台古城提升行动计划,推进“百家修百厝(祠)”工程,近百条古街巷重拾精致“潮味”,广济桥恢复“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盛景,复建完工的潮州镇海楼(旧府衙)还带来了激光投影秀。今年春节,潮州共接待游客285.3万人次,同比上涨44.1%,客流量远超历史同期“最高峰”。

  广州恩宁路,永庆坊历经两期微改造,凭借西关风情的再现与“广州最美骑楼街”的新生名声大噪。别具岭南特色的历史建筑修旧如旧,非遗传人与网红达人汇聚,艺术民宿与创客空间云集……老城区正成为人们寻找和感受城市历史肌理的理想去处。

  3月28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到访广州永庆坊,被浓郁的广府风情吸引,不时举起手机拍照。老街区的“蝶变新生”让他记忆深刻,称赞连连。

  潮州牌坊街、广州永庆坊,双双跻身2022年公布的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一座座岭南古城古街“活”起来,历史在这里延续、文脉在这里传承、壮大,生生不息。

  湾区共融描绘产业腾飞蓝图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以来,粤港澳三地文化交融合作日益加深,文旅融合、产业合作让人文湾区蓝图更动人,前景更开阔。

  ——打造世界级精品线路、活动赛事、平台品牌,文旅融合在湾区放飞想象。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出台,深化粤港澳文旅合作,加快港珠澳大桥等标志性景点开发和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推广,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等品牌深入人心。

  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将文化遗产串珠成链,勾连湾区居民共同情感。广东创新推出历史文化游径、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粤美乡村”游精品线路650条(个),培育了1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6个城市入选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携手港澳,对标世界一流湾区,建设展现科技之光、文明之光、时尚之光的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022年的粤港澳青年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体验活动中,近30名粤港澳青年来到中山、江门,游读岐澳古道、孙中山故居、开平碉楼,在行走中品味大湾区的文化魅力。“尽管是第一次来到开平,走进碉楼,我依然能够感受到百年前华侨的生活气息。”澳门大学学生李佳慧写下游读感悟。

  ——聚人、聚势、聚能促进机制融合,大湾区电影产业合作迸发新优势。

  “湾区制造”影视作品一鸣惊人。《中国医生》《拆弹专家2》《明日战记》等“湾区制造”影视作品屡获佳绩,获得金鸡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重量级”奖项认可。

  电影《中国医生》以13.28亿元票房创造了湾区电影新的票房纪录,并获评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它是博纳影业落户广东后出品的首部作品,将香港电影的工业化制作、大湾区的情怀和主旋律现实题材相结合,探索出的影视制作新范本。

  今年4月上映的粤产谍战片《暴风》,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的一次高能联动。电影由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领衔出品,主创团队从导演陈嘉上,到领衔主演陈伟霆,再到监制陈志良、音乐总监张家诚等,均是拥有多年经验的香港资深电影人。

  在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看来,大湾区将成为中国电影的“第三极”。2021年,香港英皇娱乐大湾区总部落户广州,着力发挥广州本地文化底蕴深厚和香港影视人才丰富的优势,打造立足广州、大湾区乃至国际的文化演艺交流中心。

  当下,越来越多香港影视人在大湾区寻求机会。近日,香港电影制作发行协会理事长黄百鸣和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带领60余名香港电影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考察。“未来的发展重心在大湾区”成为不少香港影视人的共鸣。

  “出海”

  文化“扬帆”正当时

  湾区八方来风。从电影到动漫游戏产业,文化产业新业态激活岭南文化内核,以更新潮、更酷炫的方式,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广东动漫IP及衍生品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近年来加速出海。

  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伴我“熊芯”》在国内拿下14.95亿元票房。在全球,“熊出没”动画作品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院线、流媒体平台播映,刷新国产动画在海外上映的票房纪录。

  “猪猪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一众知名的广东动漫IP,不再满足于“圈地自萌”,而是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以更自信的姿态走出国门。

  孵化出“猪猪侠”著名IP的咏声动漫,于2019年打造轻教育系列IP《百变校巴》,走出国际化路线,已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上线播出,荣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选的“2021年优秀海外传播作品”。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是全国唯一入选《“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亚洲规模最大的纪录片专业节展。经过逾20年的辛勤耕耘,已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年度文化盛事。纪录片节将以孵化、运营具有潜力的中国故事项目,覆盖全球海内外播映平台为策略布局,提升中国故事项目的海外传播范围。

  ——本土游戏产品激活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新渠道。

  截至目前,三七互娱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发行游戏超过180款。网易研发的《永劫无间》通过李小龙、双节棍等岭南武术元素的全新表达,借游戏出海向世界传播中华武术精神,全球销量已突破1000万份。

  2022年,广东省游戏产业国内营收规模达2115.7亿元,游戏产业规模和营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全国近1/3的游戏企业和超过三成的游戏从业人员分布在省内。同时,广东自主研发的游戏产品出海规模逐年攀升,海外影响力、海外市场份额、全球用户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广东省游戏出海营收规模占广东省游戏营收总额的17.5%,较去年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

  ——插上科技的翅膀,音乐产业“飞”向海外,在更广阔空间寻找跨界发展新动能。

  广州数字音乐总产值约占全国1/4,酷狗音乐已成为中国最大的P2P音乐共享软件,并从2021年底开始,面向印尼、越南等华人聚集地区开启数字版权出海业务。2022年,酷狗将原创歌曲《后来遇见他》改编为印尼版,推出后受到印尼听众的广泛喜爱,刷榜了当地多个音乐平台。

  去年,广州启动了“大湾区音乐产业创新服务中心”,立足大湾区、面向全国,为音乐人提供版权、对接市场等服务的公共服务。据悉,已有不少原创音乐产品被游戏公司收购或上线海外音乐平台,从大湾区扬帆出海。

  ——对外文化贸易稳步增长,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涌现。

  围绕“一带一路”,利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推动广州市天河区、番禺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以及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等提质扩容,广东以新业态为重点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逐步形成。2022年1—10月,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3451亿元,同比增长12.8%。全省形成较完备的文化产品出口体系,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出版版权、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出口企业和品牌。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讲好中华文化故事,广东文化产业巨轮正扬帆起航、奋楫前行。

  数说广东文化产业

  3250款

  2022年全省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3250款,比上年增长41%。

  37.9亿元

  2022年,广东省电影票房37.9亿元,全国占比12.6%。广东省电影票房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

  4546.1万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广东全省接待游客4546.1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8.6%;实现旅游总收入274.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7.7%。

  3451亿元

  2022年1—10月,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3451亿元,同比增长12.8%。

  17.5%

  2022年,广东省游戏出海营收规模占广东省游戏营收总额的17.5%,较上年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

  2115.7亿元

  2022年,广东省游戏产业国内营收规模达2115.7亿元,游戏产业规模和营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全国近1/3的游戏企业和超过三成的游戏从业人员分布在广东。

  专家说

  讲好湾区故事是广东影视产业发展关键

  广东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开放、包容的社会大环境,这是广东影视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文化产业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带动作用,需要“恒星”企业发光发亮,周围的“卫星”企业才能加速成长。当下,亟须标志性的领军企业的出现和带动,广东影视产业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持续“出圈”效应。

  创作方面,讲好湾区故事是推动广东影视产业出海的关键。好的湾区故事,创作必须是跨地域的,要为中国讲湾区故事,甚至是为世界讲中国故事。在影视作品创作中还是要找到区域特色与大时代、大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角度、题材和主题表达上的局限。我们应该立足湾区、放眼全国,甚至放眼世界,才能讲好湾区故事。

  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多差异性互补的优势,但是怎么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影视产业发展的实际可能性,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政府部门应推出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配套,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题材、企业、资本等资源循环和流通,让这些优势资源集中起来,“活”起来,发挥它的作用,为湾区影视出海保驾护航。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尹鸿

  “文化科技双赋能”力促更多影视作品“高峰”诞生

  近年来,粤产电影在金鸡奖、华表奖等权威电影奖项评选中屡创佳绩,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奖影片涵盖故事片、动画片、戏曲片等多种题材类型,说明广东影视创作的链条日趋完整。大力的扶持政策以及较好的营商环境,也大大提振了广东影企和整个电影市场的信心。同时,强大的科技制造力让广东成为了全国电影产业的科技核心,例如作为本届文博会分会场之一的深圳定军山电影科技产业园,就具有鲜明的“文化科技双赋能”特色。

  在未来的发展中,广东培养具有主流商业类型片操盘能力的制片人才。人才是影视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出圈”“出海”的关键。制片人相当于一部电影的“项目经理”,在类型片的创作中至关重要。有了好制片人,才能将好的题材、好的电影人聚集起来,形成更为良好、高效的创作氛围和生产链条,促进更多湾区电影“高峰”作品的诞生。

  在创作上,首先要讲好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做出真正能令观众产生广泛共鸣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讲好湾区故事。以《雄狮少年》《白蛇传·情》为例,它们都具有岭南文化的特色,但影片讲述的故事并不局限于广东地区,将地域特色与符合大众审美的故事融合到一起,才能真正地“出圈”。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冶

  挖掘深厚岭南文化,实现湾区协同优势互补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东发展影视产业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非常突出。广东还有着非常强大的经济发展优势,尤其是在与影视发展息息相关的数字领域,较为领先。因此,要想“出圈”高质量发展,就要做到取长补短。广东应利用好区位、政策和经济优势,全面加强自身在人才创意、科技发展和专业制作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打造集创意、科技、制作于一身的影视创作中心。

  其次,着力发展粤产电影,需要在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基础上,探索更加类型化的影像表达,从而提升粤产电影在票房市场和艺术传播上的影响力。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元宇宙”等走在时代前沿的新兴数字领域,我们需要深入探索如何让这些新兴技术赋能广东影视产业的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相信湾区影视行业的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湾区影视作品想要更好地“出圈”“出海”,需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创作上,要有湾区特色,讲好湾区故事。具体来说就是要挖掘深厚的岭南文化,以及湾区历史发展中的侨乡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等,从题材、主题、类型、方言等多方面探索湾区电影的创新发展。

  第二,制作上,要湾区协同,优势互补,提高湾区电影工业化水平。粤港澳三地影视产业发展不尽相同,各有优势,在国家战略布局下,从政府、行业、高校三个层面进行优势互补,加强协同发展,专注于提升电影工业化水平,才能更好地“出圈”“出海”。

——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青年教师、电影学博士曾严彬

  广东演艺事业是大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强劲生力军

  近年来,广东演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备受全国行业瞩目。广州芭蕾舞团继《浩然铁军》之后推出《旗帜》,又即将推出《白蛇传》;广州歌舞剧院继《醒·狮》之后,推出了《龙·舟》;广东歌舞剧院的《沙湾往事》获得了中国的最高荣誉,广东的话剧《深海》也在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评奖当中摘金夺银。

  演艺新力量的萌发生长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应运而生的珠海演艺集团的作品话剧《龙腾伶仃洋》和歌剧《侨批》都展现出不俗的艺术力量,他们的创作也引起全国关注。

  打破固有艺术创作模式,锐意创新,让我们看到广东创作力量的底气。以前剧场只是被动接受来自剧团创作的艺术产品,现在像广州大剧院这样的演出市场的旗舰式艺术殿堂,也开始制作剧目,同时开展艺术培训。

  我非常看好广东的文化发展事业。我相信,广东的艺术创作和演艺事业一定会行稳致远,在中国文化艺术版图当中,会有它应有的地位,并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发展当中,成为一支强劲的生力军。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宋官林

  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的广东新表达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突出优势,一是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汇聚了广府、潮汕、客家多元文化,为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文化产业链完整,9大类146个行业门类齐全,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强,文化产品形态持续更迭,催生了许多文化消费新场景;四是文化产业发展拥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五是毗邻港澳地区,国际化程度高。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广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打造跨界创新破圈下文旅深度融合的广东新表达。构筑粤式文旅深度融合新生活,打造文旅产业多方位、全链条、跨领域的深度融合,深度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广东新模式。

  第二,探索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广东新引领。积极推动广东文化+实体经济融合,加速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发达的制造业深度结合,形成全产业链的文化发展模式,探索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广东新实践。

  第三,构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广东新模式。一是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文化原创IP;二是引入数字化技术和创意产业帮助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以实现乡村特色资源向优势产业转化;三是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文化产业共同体。服务乡村文化建设,推动多元文化业态与农业农村有机融合。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李军

  现在是广东动漫出海最佳时机

  广东省动漫产业这些年的亮点频出,尤其在动画电影方面,已经在全国成为一个高地。熊出没、喜羊羊、灰太狼、开心超人、猪猪侠等知名动漫IP的影视作品也不断更新。广东动漫产业链衔接配套得非常好,如肥志的原创漫画《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从漫画制作成动画,再到品牌IP授权生产周边,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

  在未来的发展中,广东动漫一方面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多创作原创漫画和动画,同时也要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广东动漫出海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今年5月出海到日本的《雄狮少年》,就获得很好的成绩。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国外几个重大的动画漫画节展中去,进行国际化的推广,如法国的昂西国际动画节、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还有美国的圣迭戈国际动漫展等。现在是动漫产业出海的最佳时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制造平台、创造机会、制定政策,让广东动画和漫画出海,传播我们的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

——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游戏大势所趋

  游戏产品作为文化的特殊载体,一直承担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近年来,广东不少游戏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些游戏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角色人物、推出文化味十足的游戏皮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国产游戏的一大特色。

  游戏与文化IP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游戏产品的推陈出新,还有利于激发影视、动漫、数字藏品等衍生产品的发展活力,以带动广东省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未来,游戏IP也将逐步走线下发展路线,使用户能在真实世界与IP有所互动,游戏IP有望在助推数实融合领域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例如与文旅联动、推出线下展会、售卖周边产品等,游戏IP也会因此承载更多的文化使命,并衍生出更多元的发展方向。传统文化寓于游戏之中,将会是游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

——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鲁晓昆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刘奕伶 王芳 王涵琦 张思毅 蔡华锋

  策划:李贺

  统筹:李培 张由琼 郭珊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