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月亮湖的湖心环形小岛。张向良 摄
2018年10月15日,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揭晓,中山成为珠三角最年轻的国家森林城市之一。至此,珠三角9市全部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开启新征程。
中山1800余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上仅有不到2.9万公顷的林地资源,是全省林地面积最少的地级市,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来之不易。
为克服先天不足,2016年,中山提出建设“绿染宜居水乡、林荫和美中山”国家森林城市目标,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奋斗,全市新造林面积3.7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迅速提高到35.48%,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1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8.62平方米。以城乡绿化更加一体、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崭新姿态迎接评审,最终“免检”通过。
自广州于2008年成为广东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到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再到2021年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通过验收,一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尺度统筹山水林田湖建设正在广东结出硕果。
目前,广东全省21个地市已全部加入“创森”行列,已建成11个国家森林城市。随着茂名、阳江、韶关入选2022年拟批准国家森林城市名单,广东拥有此称号的城市有望达到14个,林城一体、林水相依、生态优美、绿色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
笃行不怠 全面推行林长制
南粤“绿色国土”蕴含全新发展机遇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通过验收后,广东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推进造绿守土,开创绿色天地。随着2021年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广东“绿色国土”被进一步激活,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中山,“创森”成功意味着一个全新开始。当地以打造全域森林小镇和建立林长制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各镇街资源优势,将全市18个建制镇(含原东升镇)及五桂山街道按照省森林小镇评价标准高位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并全部通过专家评审认定。实施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2021年中山完成搭建林长制领导架构、全域建立市镇村三级林长体系、健全林长制制度机制,全市近1000名各级林长按照职责履行林长制各项具体工作。
“目前,林长制具体工作已分别纳入2022年市专项督查检查考核、市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绩效考核事项,将50多项工作任务压紧压实。”中山市林长办相关负责人说。截至今年9月,中山市高质量水源林种植434公顷、新造林(2021年度项目)抚育完成506公顷,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实施红树林造林10公顷,完成率100%;完成核查省下发2021年森林督查图斑158个,查处整改率全省第一。
今年也是林长制年度督查考核的第一年,全省已将林长制督查考核列入本年度督检考计划,这也是目前林业工作中唯一一项督检考事项。省级考核实施细则已于7月印发,全省21个地市于8月底前全部印发了当地考核实施细则。以考核促提升,以考核促落实,放眼全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带来的活力正在处处迸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逐渐形成。
“林长+”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广东各地普及推广“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等合作模式,一改林业工作“单兵作战”局面,加强跨部门协作,推动各级林长“有名”又“有实”。在茂名,林长制多项配套制度的落地,有效提升森林督查整改查处进度,仅用约1个月就完成近50%的案件查处整改。“有了林长制这个平台,全市所有案件可以100%如期查处整改完成。”茂名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智慧林长”实现林业资源管护现代化。各地研发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一套数”“一体化”,通过巡林APP、小程序,护林员可实时上传巡林情况,实现各业务信息共通共享。
“产业林长”激活“两山”转化渠道。通过动员林地经营者担任产业林长,林地使用权责进一步明晰,林下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在产业林长的带领下,梅州平远发力梅片树种植,37个村集体通过村企合作共建梅片树种植基地,提取天然冰片有望在2030年成长为50亿元级的富民兴村产业。“根据规划,广东力争到2025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万亿元,随着林长制及配套制度的全面推行,广东绿色国土空间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南方日报记者 陈少宏 邵一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