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活动”在广州中学(凤凰校区)举办,本次活动旨在总结展示广州教育数字化成果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场景,部署深化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有关工作,加快推进广州教育数字化转型。
主会场活动中,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爽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时代使命。广州计划以“三个融合”为主线,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包括产教融合,以产业优势反哺教育创新;城教融合,以智能教育助推城市能级跃升;价值融合,以人文温度驾驭技术发展。
活动现场,广州市教育局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订人工智能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并促成广州11区学校与科大讯飞、视源股份等人工智能企业达成结对合作,未来将围绕广州市学校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的发展需求,充分整合发挥各方优势资源,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态。
据了解,广州从2018年起开始探索在试点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2022年7月,发布《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启动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的通知》,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8年级全面普及,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2023年,全市1-8年级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入选民生实事项目。经过近7年的推进,广州形成“1+8”(一个平台+八大体系)推进模式,依托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从政策、资源、教学、装备、师资、教研培、活动竞赛及协同推进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以政府统领,中小学、高校和企业等多主体协同参与,发展“规模普及和拔尖培育”的双轮驱动教育模式,总结创新教学范式与实践策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区校,逐步实现人工智能在教、学、研等方面的常态化实践。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已覆盖全市超1500所学校,惠及200多万名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度应用是本次活动的另一重点。2024年,广东省成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广州切实贯彻落实,加强平台丰富资源和智能工具的应用指导,支撑从备课到评价的全流程创新。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广州将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普及”转向“深化”,从“试点”迈向“全域”,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在智能技术赋能下绽放光彩。下一步,广州计划通过“融合型教研”模式,聚焦学科化、均衡化和体系化,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例如,将推动越秀、天河等教育强区与增城、从化结对,共享优质资源;每区遴选5-10所“双平台融通应用”实验校,形成可复制的教学模式及案例,定期组织全市交流。此外,广州市教育局将实施“三优一培”工程,每区每学期遴选优秀课件、教学片段及案例各100份,市级择优遴选30份进行培育推广,开设“智慧教育平台研修班”,分阶段提升教师数据驱动教学与资源创新能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