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中外瞩目的珠海航展将如约而至。自1996年举办首届航展以来,珠海航展已走过28年历程,并跻身世界5大国际航展之列。那么,当年中方为何决定举办国际航展,其中有哪些深层次考量?多年来,珠海航展发挥了哪些巨大作用?眺望未来,珠海航展又将扮演何种重要角色?围绕这些问题,本文试做一解读。
01
举办航展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
珠海航展真正的官方名称,是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因举办地常设在珠海,于是仿效国际惯例,简称为珠海航展。
如今,“珠海航展”已经比它的本名更为世界所熟知。那么,在上世纪90年代,中方为何决定举办这样一个国际航展,并坚持至今呢?
首届珠海航展虽举办于1996年,但作为唯一由中央政府批准的综合性国际航空航天专业博览会,其酝酿、决策、诞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与当时的国际局势息息相关。
1991年底,随着冷战结束,新的国际格局开始形成。当时,已经改革开放十余载的中国,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如何跟上国家发展步伐,更好地与国际航空业接轨,成为摆在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而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不仅让全球目睹了军事科技革命的巨大威力,也让中方敏锐意识到:需要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提升包括航空航天在内各关键领域的综合实力。
纵观历史,举办国际化的大型航展,是成为空天强国的必由之路。以跨越百年的巴黎航展为例,其不但推动了世界航空业的变革、交流与融合,也为法国的空天产业体系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今天回过头再看,中方当年做出的这一战略举措,确实是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02
选址珠海:
是展示窗,更是竞技场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最终花落珠海,也有多重考量在其中。
上世纪90年代,亚太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而当时亚太规模最大的国际航空展,是始自1980年的新加坡航展。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新加坡航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足以支撑和驱动亚洲航空工业持续发展。
反观中方,如果能定期举办与自身实力、国际地位相适应的高水平航展,则有望在东亚形成航空工业的世界级新地标,进而助推中国与全球航空业的交流、互动和发展。
广东不仅是当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大陆经济最发达、外贸最繁荣的地区之一。珠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居中位置,近可辐射东亚和东南亚,远可面向亚太乃至全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弹指一挥近30年,珠海航展可以说实现了当初设想。如今,珠海航展已成为比肩巴黎航展的世界5大航展之一。
作为集军品贸易、专业交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际盛会,珠海航展既是彰显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最新成就的橱窗,也是接触全球先进空天科技的桥梁,更是与世界一流空军同台竞技的赛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断推陈出新、迭代升级的国产军机,就是珠海航展巨大贡献的生动写照。
1996年首届航展,中方展示的是歼-8ⅡM歼击机,其性能与国际顶尖战机还存在不小差距。12年后的第七届珠海航展上,歼-10横空出世,综合作战效能已可比肩国际同类战机。
又过了8年,2016年第十一届珠海航展上,歼-20隐身战机首次进行飞行展示,引发全球轰动。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5代制空战斗机,歼-20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先进能力,标志着中国在航空领域的科技实力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而今,在本届珠海航展上,中国第二款5代机歼-35A,将和歼-20、歼-15T等一大批新型国产军机一同亮相。
03
未来的珠海航展
远不止是一场博览会
来自珠海航展官网的数据显示,1996至2022年,报名参展的国家和厂商数量逐年递增,已从最初的20余国、400多家厂商,增至近年的超40个国家、700多家厂商。成交额也从20亿美元,增加到400亿美元。
这些数据很有说服力,但珠海航展的战略意义却远不止于此。
航空航天工业是人类科技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冷战期间,在国际航展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北约、华约两大阵营角力斗法,展现自身实力。
1989年巴黎航展,苏联试飞员普加乔夫驾驶苏-27战斗机上演了精彩的“眼镜蛇机动”,技惊四座,一时间让西方对苏联航空工业敬畏有加。
而今,中国不仅有歼-10B可轻松实现“眼镜蛇机动”,更有歼-20能够完成诸如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度急速转弯、持续大载荷下连续斤斗、倒飞通场、垂直拉起等高难度动作。也正是在这些酷炫飞行特技的展示中,世界看到了新时代中国的强大与自信。
由此可见,航展不仅在经济层面推动科技和工业发展,也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战略举措。
新世纪进入20年代后,国际风云变换,中国从产业经济领域到国际政治领域,都面临着各种新挑战。这种大背景下,见证了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由弱到强的珠海航展,未来自然也被寄予更高期望。
随着珠海航展影响力不断提升,势必对全球航空工业布局乃至整体产业格局,产生巨大的正面辐射效应。而2022年以来,世界多地战事不断,而中国正可借助珠海航展,对外传播和平发展、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理念,有力回击某些国家逆全球化潮流的“脱钩断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