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新变化 新生态 新希望 ——透过丰收节看广东“三农”新发展

2021-09-24 07:08 来源:南方日报 黄进 黄韬炜 范永敬

  9月23日,农历秋分,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了。

  河源增坑畲族村,村前广场,村民正在练习新学的方言歌曲,为在丰收节上展现畲族村的民族风貌做准备。

  梅州梅县区丙村镇红光村,位于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下称“客都人家”)的秋收大典·晒秋活动会场已初现雏形,舞台中央大大的“豐”字下方,摆满了象征丰收的蜜柚和五谷。

  ……

  “突出为农惠农。”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不强,是衡量丰收节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

  从2018年开始,连续举办的丰收节活动,为广东的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哪些实惠?给广东“三农”带来了哪些变化?今年丰收节之际,南方日报记者深入一线,回访丰收节曾经的举办地、参加过丰收节的农户,看到了人、村庄和产业的一系列变化。

  一个村庄的新变化

  循着柚香,记者来到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六个分会场之一的梅州市梅县区。梅州是我国热区农业和岭南农业的大本营,梅县区更是梅州的农业大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梅县区的现实写照,“靠山吃山”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方式。

  因丰收节的辐射带动作用,梅县区丙村镇红光村——这个镇里唯一一个没有山林的行政村,今年也迎来了别样的“丰收”。

  来到位于红光村的“客都人家”,工作人员正在为筹备首届秋收大典·晒秋活动忙前忙后,会场已初现雏形。舞台一旁,村民或跳舞散步,或闲聊小憩,其乐融融。

  红光村位于石窟河与梅江河交汇处,风景秀美,人文资源丰富,但因为没有山林,村民此前多依靠种地、打零工、做小买卖为生,村集体经济收益几乎为零。

  “3年前,我们的脚下还是一片滩涂。”梅州翼天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文旅项目总经理熊杰告诉记者,“客都人家”从去年底开业至今年8月,景区已迎来游客超4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1.7万人次。

  红光村的蝶变源于文旅项目的落户。2018年11月,首届丰收节举办后不久,“客都人家”项目落户红光村,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为契机,投资方梅州鼎盛翼天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红光村结对帮扶,通过“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变化首先从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提升开始。随着项目动工,周边配套建设了万里碧道、滨江公路、石窟河沿线美丽乡村等10个项目,推动着丙雁片区资源互通、要素共享、连片发展。

  “环境好了,人流旺了,生意自然红火了,每天都有新的客户,你看看我的微信收款列表就知道了。”在红光村开了近30年士多店的温向强说,近两年,附近店铺、出租房的租金从三五百元涨到了两三千元,以前闲置的空房也早已被“抢”光了。

  “文旅项目的落户,让村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改变了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岗位选择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发展。”红光村党总支书记廖美华说。

  春华秋实,岁稔年丰。对于红光村来说,如今“丰收”的含义不再限于粮食、柚子的丰产,而是紧跟村庄发展步伐,在发展新路上实现增收。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利用好‘客都人家’这一平台,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引导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吃好这碗‘生态饭’。”廖美华说。

  红光村的变化是近年来广东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见证,广东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新开展具有广东特点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现圆满收官,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一个产业的新生态

  金秋时节,驱车行驶在省道245线上,一座座兰棚在道路两旁迅速掠过,一个个雅致的兰园不断跃入眼帘。

  2019年,翁源县成为全国70个丰收节分会场之一。因其兰花产业具有代表性,“兰香韵翁源 粤北悦丰收”成为庆丰收活动主题。翁源这场丰收节活动持续一个月,是该县农业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次盛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商人。这为当地带来了极大的人气和商机,也给当地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了让优质的农产品到达更广阔的地区,不少企业开始电商转型路。“传统的销售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为国兰‘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国兰走出广东、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翁源县万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温永奇介绍,其公司成立至今已在国内多个主流电商平台入驻,为基地内的春兰、墨兰、蕙兰、杂交科技兰等200多个国兰品种打通线上销售渠道,下一步计划筹备跨境电商业务,面向全球客户销售。

  在兰花企业谋求转型时,翁源县委、县政府积极完善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兰花电商交易平台。去年以来,依托翁源县评为“2020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契机,当地大力促进全市兰花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兰花企业入驻“善美韶农”农产品旗舰店,拓展线上零售渠道。

  在系列举措推动下,韶关兰花产业实现提档升级,兰花芬芳香飘万里。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韶关的兰花产业却呈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销售额从2019年的12.6亿元增长到14亿元。

  丰收节的落地,不仅推动了翁源兰花产业转型,还增强了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的信心。“90后”马芬芬就是其中之一。从一个电商“小白”,到兰花电商销售企业的负责人,她用了两年时间。

  众多兰花企业的发展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看到家乡的发展,江尾镇松塘村村民马姗姗在2019年回到家里,开始加入兰花企业做直播销售兰花。“平时收入能有5000元左右,旺季会更高。相比在外地工作,回乡工作不仅收入更高,又能兼顾家庭。”马姗姗说。

  以丰收节为舞台,翁源兰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其他涉农产业带出了一条路,广东各地乡村产业振兴如火如荼。2020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901.92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增长速度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7月,广东共创建16个国家级、161个省级、55个地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61个省级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3050.99亿元,其中第二、第三产业产值超过一半。

  一个农民的新希望

  早秋午后,天高气爽,河源增坑畲族村的村前广场上传来一阵阵悠扬的歌声。这不是哪个艺术团在进行文艺汇演,而是畲族村村民在练习新学的方言歌曲。在他们中间,一个干练的男人正穿梭其中,纠正村民唱错的曲调。

  这个人名叫欧阳日烈,为在丰收节上展现畲族村的民族风貌,他特地创作了这首方言歌曲。从2018年第一届开始,欧阳日烈便积极参与到丰收节活动中,通过节日,他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不断探索、思考,与河源乡村的发展共成长。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宣布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那时的欧阳日烈回乡成为“新农人”近一年。乘着政策东风,他通过自己创办的文化传媒公司,在乡村成功举办了“采茶节”“村姑节”“公益徒步”等多场活动,切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机遇。

  听闻设立丰收节的消息,他迅速找到乡镇领导与村民,期望在畲族村也办上一场热热闹闹的丰收节。“当时村里刚办过‘采茶节’,大家的态度都是不太支持。”但欧阳日烈并未放弃计划。在他看来,丰收节是一扇窗口,这是畲族村争取成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机会。

  为争取村内更多人的支持,欧阳日烈努力说服乡贤支持举办丰收节。在他和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之下,村里终于达成了举办丰收节的共识。

  最终,丰收节当日成果喜人。“村里来了许多游客,把村子挤得满满当当,还形成了一个小集市,隔壁村的农户都拉着农产品来村里面卖。”欧阳日烈说。现在,畲族村丰收节已成为河源当地备受欢迎的大型节庆活动,参与其中的村民游客越来越多。

  如今,欧阳日烈和他的文化传媒公司已经走过了第4个年头。4年时间里,欧阳日烈持之以恒地投身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他也在不断探索与思考。他认为,现代农民必须要有两个大脑才能做好农业。第一个大脑是“做传媒的大脑”,要有效推广自己的农产品,让自己的农产品销得出去;第二个大脑是“做产品经理的大脑”,要用运营的思维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认可度,完成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畲族村只是广东乡村的一个缩影。展望南粤大地,广东农村处处是“希望的田野”。

  欧阳日烈看好“三农”发展和乡村的未来。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他说:“驻镇帮镇扶村,又是一个机会。”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黄韬炜 范永敬  实习生 韦煜嘉

  策划:王溪勇 何勇荣 统筹:黄进 何雪峰

编辑:许萌萌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