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以“数字变革 创新引领”为主题的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在广州开幕,共3000多项创新创业成果将通过创交会的平台进行深入融合。开幕式上,广州市政府建设的广州国际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同步揭牌。
受今年形势影响,创交会做出了多种革新,助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注重展现防疫科研项目实现的场景化应用;引入大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资本、政策、组织等要素赋能方面,为科创企业带来了更多支持。
“硬核”科研走向产业前沿
在阻击新冠疫情的前沿阵地上,钟南山院士团队研制的院感防控设备“大发神威”。如今,这些技术成果走出病房园区,在创交会的平台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传统的病房,即使是负压隔离病房,也普遍都是大空间。若多个患者住在一个大病房里,房内空气流动可能还是会引发患者和医护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钟南山团队成员、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陈涛谈到。
钟南山团队研发的“院感防控”隔离病床,则通过负压抽吸、消杀系统、空气净化等技术,将患者的呼出气体,单独“隔离”在病床的空间体内,不致使其扩散到其他区域的空气里,从而实现了“单人隔离,即时消杀”。
以隔离病床为代表,广东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研制出的系列成果,悉数在创交会亮相。科研项目的场景化应用是本届创交会的展示重点之一。这种应用反过来促进了科技创新的进程。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康可人对此深有感受。
万孚生物深耕的POCT(即时检验)领域,短短几个月内便实现了数次产品的更新迭代。“从初期需要配合仪器使用的半定量产品,到现在发展为全自动产品,POCT领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标记方式、传感芯片、可穿戴技术的支持。”康可人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厚科研基础,为技术的快速成长培育了土壤。
科技改变生活,生活孕育了科技。在疫情全球化蔓延的背景下,湾区科技也在加速变革健康医疗领域,为早期诊断、健康监控,以及药品与疫苗开发等环节助力。
海外科技企业寻求湾区伙伴
来自以色列的企业伯尔梅特公司,出现在了创交会“一带一路”国际成果展区。该企业的中国分公司总经理石丹坦言,他希望借助创交会的平台,链接到优质的目标客户。
“我们以农业灌溉、水利产品等为主营范畴。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我们的在华业务不断增长。”石丹说,下一步该公司希望用以色列的技术与国内企业展开战略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是他们重点考察的区域。这是因为当前的水利产品需要紧跟“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发展趋势,运用到大数据管理体系。大湾区在这些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底蕴。
在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下,创交会特别举办了“以色列日”主题活动。包括伯尔梅特公司在内,50个国内以色列企业项目参展。此外,创交会还举办了“以色列创新在中国成功的合作模式分享”“以色列创新科技项目路演”等专项活动。
开放包容的广州,涌动着海内外不同国家的尖端智慧成果。今年,创交会还将在线上线下举办创交会欧洲专场——2020全球科创机遇峰会、韩国数字创新论坛等活动,促成更多国际合作机会。
为专利成果提供产业化通道
创交会启动仪式上,随着红绸幕布缓缓拉开,广州国际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宣告揭牌。该中心是广州市政府建设的具有专业化队伍、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国际化合作模式的技术交易平台。
根据规划,交易服务中心将围绕产业发展方向,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科学布局产业,优先发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该中心将分级分类,突出发展重点,打造成为国家级、国际化的技术交易示范单位。
与启动仪式相隔不远的创交会专利技术成果拍卖会上,伴随竞价牌起起落落,竞价声此起彼伏。现场投资者、企业为来自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12项优秀专利成果,提供了产业化通道。
最终,现场拍卖的5个专利包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达到700万元,总成交额1430万元。通过引入市场化的“拍卖”形式,为专利的落地转化注入了活力源泉。
“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逐渐多样化,科技创新服务链条开始不断细化和分解,各创新要素也不断进行对接和重组。”创交会主办方IDG资本联席董事长熊晓鸽谈到,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打通信息壁垒,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
南方日报记者 李鹏程 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