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广东精选

国新办重磅发布会,国家部委何以三点深圳?

2025-07-12 09:17 来源:南方+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特别提及河套深圳园区。

  “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开篇就点明了发布会的特殊背景和节点,也标注了该系列主题发布会“回头看”中蕴含的特别意义。

  笔者注意到,在这场意义重大的发布会上,国家部委负责人三次特别提及深圳,三个领域也都事关国家重大战略。

  01

  河套,深圳

  区域,是国家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大国经略发展格局的主要依托。

  郑栅洁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9场区域协调发展座谈会,频次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不断塑造着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新格局。

  郑栅洁说,我国经济三大引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动力源更强劲,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2024年三地经济体量占全国的40%以上。

  郑栅洁举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深化,资金、人才等要素在三地高效流动,在横琴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超过2.7万人,河套深圳园区聚集超440家科技企业、200个高端科研项目。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围绕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广东携手港澳向融而进、向新而行、向强而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拔节生长。

  2024年,14.8万亿元——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距离15万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总面积3.89平方公里,深圳园区凭借“两大口岸”、保税区一号通道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香港园区形成“一区两园”协同创新格局。

  河套深圳园区,高端科研和产业化项目蓬勃发展,形成了涵盖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世界500强研发中心等多元主体的科创产业集群,成为展示大湾区融合发展成果与湾区科技创新实力的绝佳窗口之一。

  02

  改革,深圳

  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改革是对未来最大的投资。”

  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把改革作为关乎民族命运的永恒命题来关照,没有任何一个政党一次次谋划深入推进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十四五”时期是聚力改革攻坚的重要历史交汇期。2020年10月,时值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央发布了重磅改革文件:《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

  这是党中央首次为一座城市量身定做新时代的改革总纲领,并首次采取“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滚动推进的全新方式授权改革。

  这份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发布的改革图谱,意味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统筹谋划,决意让深圳以新的改革方式,向体制机制的“深水区”率先挺进。

  7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在介绍“十四五”改革成效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说,我们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支持上海浦东、深圳、厦门等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分4批推广88条创新举措,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的改革经验。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已累计48条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推广,也就是说,在国家层面向全国推广的88条综改创新举措中,超过半数是“深圳经验”。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周年,6月10日,中办、国办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在国新办6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春临曾表示:此次《意见》,是2020年印发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升级版,也是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宣示。

  当前深圳正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努力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更好发挥深圳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03

  创新,深圳

  科技创新是百年变局的“关键变量”。

  建设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新质生产力正在全面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研发投入加速增长”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显著特征之一。据悉,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68%,规模增加到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

  袁达用“标杆”来形容深圳——“从标杆看,深圳作为创新标杆城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46%。这都说明,中国正从全球制造中心大步迈向全球创新中心。”

  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又称“研发投入强度”。这个指标的分母是GDP。

  深圳2023年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2236.61亿元,同比增长18.9%;R&D经费投入强度6.46%,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首次实现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城市“双第二”。

  2014年深圳GDP为1.6万亿元,2023年GDP为3.46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在分母较高增长的前提下实现高增长,说明深圳对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投入越来越大,扭得越来越牢。

  当下深圳正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市科技创新局日前公布的一个数据,可以说是“创新之城”发展成绩和前进步伐的另一硬核体现——

  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目前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而河套深圳园区,作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已设立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香港高校“河套研究院”;落地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国家科研平台分支机构,引进苹果应用研究实验室、意法半导体全球封测创新中心等世界500强外资企业研发中心,招商局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华润生命健康研究院等大型央企和国内顶尖企业研发中心;授牌建设10个行业级中试平台,建成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