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广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卓志强:切实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 不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2019-01-24 13:00 来源:南方网 李强

“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要求,我深切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倍感亲切,倍感振奋,倍增做好新时代广东民政工作的奋斗动力和前进信心。”近日,广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卓志强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全省民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不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新时代广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构建广东民政工作新格局

南方日报:请您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和感悟。

卓志强:有幸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意蕴深邃,关乎广东当前和长远发展,关乎国家改革开放大局,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广东的具体化,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科学行动指南,也是我们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动力源泉。

作为民政干部,我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广东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深刻领悟总书记对民生工作、社会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省民政工作,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职责,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在保障底线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对标对表,深入调查研究,规划发展路径,落实政策措施,切实扛起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努力推进我省民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构建广东民政工作新格局。

南方日报:请您介绍省民政厅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卓志强:省民政厅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和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民政部门贯彻落实意见。会议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措施。同时,组织厅机关全体公务员、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召开省民政厅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部署大会,要求全厅各级党组织迅速组织传达学习,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立足学懂弄通做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抓实抓好。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民政厅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以持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为主线,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到推动新时代广东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

编密织牢底线民生保障网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改革开放,抓好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套、同向共进,省民政厅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

卓志强:民政部门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为创新的思维,审视民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跳出民政看民政,转变观念,创新举措,深入探索构建民政领域“大救助”“大慈善”“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引领带动广东民政事业不断实现新突破。

一方面,以政策创制为重点,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机构改革后,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将持续扩大,这对相关保障条件的加强和政策的延伸创新都提出了新要求。要突出规范长效,注重总结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重点推进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等领域政策创制力度,加快形成完备、精准、管用的民政法规政策体系。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熟做法,实现点上突破、面上结果。

另一方面,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的作用,构建民政开放合作体系。在坚持政府主导、履行好政府兜底保障责任的同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在社会组织管理、慈善与社会工作、养老服务等领域加强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切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到民政领域我省将怎么落实?

卓志强: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不仅要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质”上做文章,关键要落实“专、精、细、实”。“专”就是专心、专业,要带着为民爱民深厚感情,努力提升民政专业化水平;“精”就是精准、精品,要用高标准来衡量工作成效;“细”就是细致、细节,民生无小事,要从细处入手,以小见大,细微中见真功夫;“实”就是务实、实效,各级都要往实里抓,往实里做,形成整个队伍真抓实干、务实进取的良好局面。

一是推进高质量社会保障。进一步筑牢兜底安全网,在提高保障力度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民政救助的精准性和减贫效果。适应社会诉求多元化发展趋势,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简单的生活型救助向物质保障与精神慰藉、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综合型救助拓展。

二是推进高质量社会服务。持续开展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养老机构、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促进福利服务扩面提质,逐步推动儿童福利服务惠及普通家庭。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不断提高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水平。

三是推进高质量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广东省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继续强化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发展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支坚实可靠力量。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深圳龙华区北站社区时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推动民政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南方日报: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方面,我省民政部门将如何持续发力?

卓志强:全省民政系统将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高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一是积极投入乡村振兴战略。民政部门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培育基层社会组织等方面大有作为。

二是大力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推动健全党委和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完善各级层面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政策文件,推动人财物向欠发达地区、基层一线倾斜。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工作和继续实施社会工作“双百计划”,增强乡镇基层民政力量,提升基层工作水平。

三是全面建设民政文化。这是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民政事业软实力的现实需要。要将文化建设融于业务工作之中,打造慈善、孝道、祭祀、地名、婚姻、社区等领域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营造社会和谐局面。

南方日报:如何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民政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的能力?

卓志强:全省民政系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准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执行。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大力强化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干部培训和挂职锻炼,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深化“治理庸懒散,提升执行力”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省民政系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省民政厅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做到抓好学习和抓好工作相结合,凝心聚力,牢记使命,全力以赴把广东民政工作做好,奋力谱写广东民政发展新篇章。

■综述

做好民生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奋力书写幸福温暖民生答卷

打造困难群众申请绿色通道,困难群众办事周期从2至3周缩短到48小时;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落实老年人补贴制度;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救助……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工作,兜住兜牢底线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社会救助安全网

2017年,《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出台施行,这是我省第一部社会救助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救助等9项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作为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构建了一个分工负责、相互衔接、协调实施、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解决了救助制度“碎片化”、救助对象“覆盖窄”和“认定难”等问题,为开展社会救助提供了制度遵循。

其中,救助范围不仅包括我省户籍的困难群众,还包括非户籍人口,救助形式不仅是物质救助,还提供心理疏导等非物质服务。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救助信息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各项救助流程转办分办清晰,部门间救助对象信息逐步共享,整合优化了救助资源。

同时,打造困难群众申请绿色通道。建立一门式办事大厅,实现困难群众办理社会救助业务“以前多次跑现场,现在办事可上网”。困难群众可以直接向全省范围内任一乡镇(街道)提交救助申请材料,不用返回原户籍地申请。我省还上线运行了广东省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管理系统,与多个政府部门及商业银行实现数据对接,核对系统可以自动判断申请人家庭是否贫困。通过这些举措,困难群众办事从跑多个部门变成只去一个办事大厅,从多次跑现场变成只需到一次,办事周期从2至3周缩短到48小时。

针对特困供养机构发展情况,我省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省级特困供养机构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首创县级区域统筹打包改革做法,引进社会力量运营,将特困供养床位升级改造成为护理型床位。改革两年来,全省共引入社会资本5.2亿元,将10351张床位改造为护理型床位。

推动养老服务优化升级

每到中午,住在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的老人们,都会循着饭香,三三两两相邀,来到街道的长者饭堂就餐。在广州,长者饭堂的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100%,不仅帮助老人解决了就餐问题,还将服务延伸到健康体检、心理慰藉等方面。去年5月,省民政厅印发《关于推广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经验做法的工作方案》,将珠三角地区纳入复制推广范围,以点带面提升全省养老服务水平。

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服务是我省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具体举措。截至2017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67万,占全省户籍总人口的14.7%。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土地供应保障、出台扶持优惠政策等措施,我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养老机构2033家,养老床位46.9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34.3张,全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5.1万个。

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全省持续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包括开展全省养老机构大检查大整治、实施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推广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等。“互联网+养老”让老人获取养老服务更便捷,全省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综合性服务。目前,服务平台已录入45万多条老年人基础信息。各地通过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机构新建或转建养老机构、新办医养结合机构等措施,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目前,已有76%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老年人补贴制度进一步落实。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4.6万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享受护理服务补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均建立普惠型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发放高龄津贴资金超过14亿元,领取高龄津贴老年人总数达225万余人。

我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各地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及新增床位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落实税费优惠措施,减轻养老机构运营成本。

健全困境儿童保障体系

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方面,我省坚持政府主导、家庭尽责、分类保障、社会参与,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儿童保护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去年9月,我省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的通知》,明确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分类保障制度。孤儿实现基本生活保障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自身困境、家庭困境和临时困境儿童分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范围。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其中,父母双方不能履行抚养义务的儿童以个人为单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按低保标准全额享受低保。因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确需临时监护的,可由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施救助。

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县(区)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乡镇(街道)设1名儿童督导员、村(居)委会设1名儿童主任。儿童主任负责掌握本区域儿童基本情况,一旦发现困境儿童,及时通过村(居)委向儿童督导员报告情况,儿童督导员进行评估,根据需要帮助困境儿童申请救助保障。

2017年以来,全省为4.7万余名困境儿童申请了基本生活保障,协助11142名无户籍儿童办理户口登记,落实21247名监护缺失儿童的监护责任,协助281名失学辍学儿童返校复学。

我省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救助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入户调查关爱“雨露计划”,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孤儿养育大行动”“孤儿圆梦红包”“大爱救心”和百家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困境儿童“牵手行动”等系列活动,链接社会资源,在社会形成帮扶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李强 见习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莫冠婷 叶金鑫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