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广东精选

黑科技“种子”破土记:记者解码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

2025-06-13 08:00 来源:南方网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提示信息

字幕
    倍速
      清晰度
        音轨
          倍速正常
          字幕
          音轨
          清晰度

          00:00 / 00:00

            三年前,《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落地为这片热土播下了科技创新的火种。如今,围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正以蓬勃的姿态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

            科创沃土: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高速路”

            走进越秀iPARK粤港智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的标识格外醒目。作为创新区的先行启动区,这里聚焦人工智能、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短短半年已吸引25个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基地毗邻广深港高铁庆盛站,便捷的交通网络让香港与南沙的科研资源得以无缝衔接,为跨境成果转化提供了物理空间与制度保障。

            “黑科技”矩阵:硬核技术点燃产业变革

            在基地的孵化下,一批突破性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广州智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增减材一体化制造机床”,为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复杂零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凯佳光的精密光学仪器设备,打破了该领域的国际垄断,并且持续进行软硬件技术和产品迭代;而燎疆科技的无磁直驱电机,则以高效、高精度、低维护成本的优势,加速具身智能在真实世界中的规模化落地。这些技术不仅是实验室的突破,更是产业链升级的“关键变量”。

            机制革新:从“不占股份”到产业反哺

            “港科大(广州)不占创业团队股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的这句话道出了创新区的独特基因。学校通过“横向课题”机制,将企业成功融资后的部分资金反哺科研,既为师生提供真实场景的实践机会,又形成可持续的“造血”循环。与此同时,南沙以“耐心资本”为支撑,设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池,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为初创团队破解“从0到1”的生存难题。

            跨境融合:大湾区创新的“南沙范式”

            《南沙方案》赋予的使命,在这里化为跨学科、跨领域、跨境的协同实践。创新区不仅汇聚粤港澳三地科研资源,更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改革。

            三年耕耘,南沙以“科产和鸣”的实践,书写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依托广深港高铁庆盛站的交通枢纽优势,吸引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师生团队的技术转化,逐步构建起“科研-孵化-产业”的闭环链条。未来,这片试验田或将培育出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为湾区先进制造业补链强链注入新动能。

            统筹:何静文 门丽丽

            策划:黎妙娟 李健鹏

            脚本:李健鹏 冯妍 郑庚森

            出镜:李健鹏

            摄像:李卓轩

            制作:陈蔚一 黄承霜

            设计:刘晓磊

            支持:郭姗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于艳彬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