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能源逐“绿” 产业向“新”——汕尾“聚绿成新”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2024-11-06 15:17 来源:汕尾日报

  核心阅读

  在汕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正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近年来,汕尾坚持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主动创新求变、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在海工装备制造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海上清洁能源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从专到特;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核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风光水火核储”一体化全业态新型综合能源体系,全力打造的绿色、低碳、高效的新能源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金秋时节,风景独好。

  金町湾畔,高朋满座。

  今日,一场共谋清洁能源合作发展大计的盛会在汕尾如期举行,这场盛会将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交流技术和产业创新成果,携手各方共同探索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沿路径,开启新能源合作与发展的新篇章。

  这场国际盛会为何在汕尾举行?近年来,汕尾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给出了回答。得益于独特的区域地理位置、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优势,汕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谋划打造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培育完善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链,大力推进核电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电源项目,促进能源供应多元化清洁化。

汕尾俯瞰图。记者 陈茂辛 摄

汕尾俯瞰图。记者 陈茂辛 摄

  立足资源禀赋

  谋划新能源发展新篇章

  在汕尾后湖海上风电场,浩瀚无垠的海面上,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风机随着海风缓缓转动。

  走进陆河南万镇,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

  一台台风机、一排排光伏板释放出强劲的绿色能量,为汕尾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与之相对应的是,一批批新能源企业落地生根,一个个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一条条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零碳理念成为全球共识,以及我国“双碳”等战略政策的实施,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当下最大风口、最强赛道。站在时代风口,汕尾积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充分依托汕尾资源禀赋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探索新能源领域发展模式,推进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明阳智能汕尾厂区。(资料图)

明阳智能汕尾厂区。(资料图)

  在汕尾,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突出的一点在于区位优势。

  汕尾地处广东东南部,东邻汕潮揭城市群,西壤粤港澳大湾区,是珠三角地区东岸第一门户、粤东地区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用电密集负荷区,消纳能力强。

  作为滨海城市,汕尾全市海域面积2.39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海岸线长达455.2公里,位居粤东第一,广东省第二,可开发的岸线达221.2公里;拥有红海湾、碣石湾两大海湾和12个港口。与此同时,海域风能资源丰富、品质良好,年平均风速可达9.2m/s,风功率密度等级可达5—6级,海风的年可利用小时数约3700小时,具有风速高、容量大、效益好、运行稳的特点,非常适合发展海上风电。

  从陆丰市湖东镇南侧海域的岸边远眺,不远处的海面上,一座座高约百米的白色风车傲然耸立,随风“起舞”,唱响了绿色低碳“大风歌”。目之所及的风电装备,是中广核汕尾后湖海上风电项目,也是汕尾海上风电基地的一隅。该项目于2019年12月27日实现海上主体工程开工,2021年11月25日实现全部机组并网发电,项目投运时是国内在运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该项目投运,意味着汕尾海上风电产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海上风电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汕尾蓬勃兴起。

明阳风机。(资料图)

明阳风机。(资料图)

  海上风电作为驱动世界各国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和中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新型多元化的绿色能源生态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汕尾海工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打造的步伐加快,目前汕尾(陆丰)临港产业园已集聚了明阳智能、中天海缆、天能重工等海上风电关键制造头部企业,实现了风机主机、叶片、塔筒、导管架和海底电缆等五大关键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制造,初步建成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测认证、运行维护于一体的产业园。

  同时,汕尾积极探索部署以“深远海养殖+智慧风电场”“海上风电+休闲海钓”“海上风电运维+渔业运输加工”等为主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发展绿色石化产业,立足现有海洋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海上粮仓+蓝色能源”融合发展新样板。目前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和全省首家养殖“红鳍东方鲀”的华润汕尾江牡岛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在汕尾投运。

海工基地码头。(资料图)

海工基地码头。(资料图)

  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从专到特,汕尾海上清洁能源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态势。

  2022年12月,国家批复汕尾“十四五”期间新增规划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达1040万千瓦,远期深远海可供开发海上风电规模仍有2255万千瓦暂未纳入规划,总共容量达3435万千瓦,展现了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期间,按照广东省对海上风电建设的部署,汕尾重点推进省管海域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200万千瓦,国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400万千瓦。汕尾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共吸引了华润、中广核、深能源、中海油等7家大型央企、国企参与汕尾海上风电开发建设,为推动汕尾经济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深挖能源潜力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深挖能源资源潜力,汕尾以“新”促“新”,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一角。记者 陈茂辛 摄

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一角。记者 陈茂辛 摄

  “汕尾作为广东省定位的电力能源基地,发展绿色能源潜力巨大,大有可为。”南方电网广东汕尾供电局副总经理罗煜表示,汕尾目前已初步建成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和投运了14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并积极引入与培育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等“新质生产力”,绿色能源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正逐渐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将有力推动汕尾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沿着汕尾电力能源铺陈的脉络来看,全业态新型综合能源体系建设已初具雏形,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作为省定位的电力能源基地,汕尾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目前已建成有煤电、风电、水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917万千瓦,其中煤电652万千瓦、海上风电140万千瓦、陆上风电27.02万千瓦、水电17.9万千瓦、光伏发电73.11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7.5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全市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将超过1800万千瓦,届时汕尾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清洁能源供给中心。而作为汕尾全业态新型综合能源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海上风电也有着亮眼的表现:截至目前,汕尾已并网投产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建成了粤东地区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其中甲子风电场是全国最大平价海上风电场。

“天成号”拖航画面。(资料图)

“天成号”拖航画面。(资料图)

  汕尾在发展绿色能源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在清洁煤电、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小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等能源发电项目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核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燃气发电、新型储能电站等重大电力能源项目建设。

  多个电力能源项目在汕尾落地开花、结出硕果,助力汕尾在全业态新型综合能源体系建设上跑出“加速度”。煤电方面,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红海湾电厂5、6号机组等重大电力能源项目已开工建设;气电方面,已规划布局海丰天然气热电联产保障电源项目;抽水蓄能方面,已开工建设陆河抽水蓄能电站,正在推动陆河吉溪抽水蓄能电站和赤石牙抽水蓄能电站纳规等前期工作;新型储能方面,已建成汕尾电厂3、4号机组储能调频项目,并规划建设多个新型储能电站项目纳入规划建设,其中汕尾华电汇宁华侨管理区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已被列为国家重点示范项目;海上风电方面,从后湖项目的5.5MW风机,甲子一项目的6.45MW风机,甲子二项目8MW风机,再到目前已下线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明阳智能MySE18.X-20MW海上风电机组和正在推进建设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技术逐步迭代升级,为深远海平价海上风电示范打下了应用基础;核电方面,规划建设了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目前已开工建设2台华龙一号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机组,是具有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电站。

海上风力发电。记者 陈茂辛 摄

海上风力发电。记者 陈茂辛 摄

  围绕风、光、水、火、核、储,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赛道竞相涌现。着眼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汕尾坚持多点发力,力争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多元协同、智能普惠”的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打造汕尾(国际)绿电创新实验区。

  在电网建设方面,汕尾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及清洁能源发展优势,携手广东电网签订了《汕尾市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2021—2025年)》,制定了《汕尾市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合作共建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奋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的“汕尾样板”。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汕尾供电局累计投入约86亿元用于电网规划建设,建成以500千伏茅湖站、陆丰站为双核心的骨干网架,并规划建设三大能源通道,持续提升对大湾区清洁电力送出保障能力,积极主动服务汕尾绿色能源经济发展建设。

  如今的汕尾,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业态丰富、智能电网结构日趋完善稳固,发展清洁能源的步伐稳健有力。

  坚持绿色发展

  把绿色能源送进千家万户

  汕尾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更要逐“绿”前行、向“绿”而兴。

光伏-中广核内洋二期。(资料图)

光伏-中广核内洋二期。(资料图)

  随着汕尾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发展绿色能源,以绿电交易为基础的创新绿色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绿电走进千家万户。就在去年,汕尾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占全社会总用量的82.88%,相当于每用100度电就有82度的绿电。同时,汕尾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绿电市场交易,2023年完成绿电绿证服务客户6家,通过绿电认证的出口产品产值2500万元。

  在推动提高绿色能源利用效率及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上,汕尾积极走在前列。从地理位置上看,汕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辐射区第一圈层,与“双区”之间的输送距离短,且具备完善的电力输送网络和电力能源保障能力,可以就近且顺畅地为“双区”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能源供应。据悉,目前汕尾重点推进省管海域200万千瓦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并已把正在推进建设的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陆上登陆点设置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公司附近),每年可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提供60亿度绿电指标。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汕尾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科技创新驱动为牵引,持续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造汕尾绿电创新实验区。

  一方面,汕尾结合能源发展优势,参考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充分开发可再生能源,依托构建“风光水火核储”的新型综合能源生态体系,锚定打造广东省重要的清洁能源保障地、产业转移承接地、绿电创新先行地的目标,聚焦“海上风电、海工基地、绿色石化、海洋融合发展综合体、先进船舶制造”等五大任务,进一步培育开拓配套电力系统和绿色低碳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强化科技和人才赋能,构建绿电科研创新基地,加快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汕尾分中心建设,谋划推动国电南自南方区域研发中心、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粤东分室、海上风电腐蚀安全应用国家中心分中心等科研中心项目落地,支持抗台型大风机研究和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创新,推动漂浮式风机智造中心落地;构建高端科创人才聚集地,引进一批国内外技术研发前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在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汕尾技师学院等高校设立电力能源特色品牌专业,搭建校企产学研的实操、创新合作平台,促进绿电技术与教育领域融合发展。

华电华侨储能电站。(资料图)

华电华侨储能电站。(资料图)

  汕尾还探索建立绿电产业标准,构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绿电产业的建设、验收、运营管理标准体系,探索推动创建深远海海上风电、风渔融合数字化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绿电应用先行示范,大力促进绿电市场交易,推广绿电使用范围,在汕尾高新区和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绿电应用示范工程,构建绿色发电、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的“零碳”示范园区,开展零碳示范小镇、社区、村庄试点,推进绿色农业、绿色渔业等发展,促进绿电资源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绿色发电、绿色用电,在能源发展道路上,汕尾不断深化“绿”的底色,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步伐,致力于把绿色能源送进千家万户。

  “双碳”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积极推动发展绿色能源,既是对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深远谋划。

  在汕尾,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无限。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