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6位省人大代表与媒体“面对面”,分享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畅谈履职心声、传递信心力量。
打好“大科学装置牌”、发挥大湾区优势聚集人才、让老百姓“零距离”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让传统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代表们围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话题建诤言、谋良策、出实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合力。
谋“新”重“质”,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创新是必经之路,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表示,得益于广东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中微子实验站落子广东江门,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技创新格局。李小男介绍,下一步将与江门市积极谋划打好“大科学装置牌”,以实验站为依托打造集科研、科普、研学、商务、旅游于一体的创新型科普基地,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的科技动能。
省人大代表、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勇分享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亲身感悟。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技术研发,全力攻克行业痛点,研发出微电独特的三点式结构专利技术,极大提升了产品安全性,成功打入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的供应链。陈志勇表示,未来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为行业提供质优量足的锂电池产品,为广东能源变革贡献力量。
强“技”重“才”,增强制造业内生动力
当前,制造业占广东GDP比重约三分之一,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三分之一,这是广东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信心和底气。省人大代表、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之涵建议,要加强对半导体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发挥下游应用的带动作用、发挥大湾区优势聚集人才。“在日趋完善的半导体产业基础下,我们一定能在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新突破!”他满怀信心表示。
“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主平台乘势而上。”省人大代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化雪荟介绍,广东全省拥有93所高等职业院校,5所职教本科,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占据了广东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近十年间为社会输送了近800万技能人才。针对数智化转型新生态,化雪荟认为,要把新质职教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把职教出海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能,进行更具前瞻性和突破性的探索,更好地培育适合时代需求的技能人才。
强“医”兴“农”,增进可感可及民生福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作为一名医生,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弩深感医疗资源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他建议,对粤东西北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和城市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医疗资源定向扩容,包括设施扩容和人才扩容。同时还可以考虑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扩容和下沉,让老百姓“零距离”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百千万工程’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扎根乡村18年,省人大代表、乐昌市云岩镇秉珍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书记廖石秀深刻认识到,兴一个产业可以带活一个村、一个镇乃至一个县的经济。多年来,她亲眼见证了油茶树对特殊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和改造能力,认识到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如今,她创新性地提出“石漠化治理+光伏+油茶+林下种养”的互补模式,不仅帮助当地实现缩减了石漠化土地面积、减轻了石漠化程度、提升了植被覆盖度,更为当地农户铺就了一条“致富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廖石秀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担当。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婷 冯泽概
摄影 张琪达 罗渊
设计 廖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