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露出鱼肚白,金钟山下雾气散开,中山市板芙镇里溪村从夏夜里苏醒。
早上8时,古翠焕吃完早餐,将党徽别在白衬衫上,跳上电动车赶往村委会。作为里溪村党总支副书记,“95后”古翠焕是村里最年轻的干部。
40多年前,里溪大队党支部林德成等老一辈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率先推行“联产到劳”改革,迈出了广东农村改革步伐,一举改变村民“吃不饱”局面;而今,越来越多像古翠焕这样的年轻人从城市回到村庄,投身乡村振兴一线。近年来,里溪村先后有4名大学生回乡工作。
昔日农村改革先锋,如今依然朝气蓬勃。
大学生回来了
一大早,里溪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就迎来前来办事的村民。
2012年,里溪村办事大厅刚设立。时任里溪村党总支副书记的吴金耀主动申请到这里办公,一坐就是近10年。如今,她把这个座位交给了古翠焕。
大学毕业后,古翠焕在中山城区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工作。2020年9月,当古翠焕准备“跳槽”到大城市时,吴金耀找到了她。
当时,里溪村党总支部的4位委员平均年龄已近49岁。吴金耀意识到,干部结构老龄化,对干部队伍的梯队培养非常不利。
“两家门连门,我看着她长大,各方面都很优秀。”吴金耀认准了这个从里溪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是村里需要的干部。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吴金耀和里溪村党总支书记林国厂多次找到古翠焕,这也让古翠焕第一次了解到里溪村的一个新计划:创建中山市特色精品示范村。
“能为故乡出一点力、做一点事,不是也很有价值吗?”2020年10月,古翠焕下了决心:回到里溪。
2020年12月27日,里溪村党总支部委员会举行换届选举,古翠焕当选党总支副书记。
大学生回了村,却坐不住办公室。回村半年,古翠焕经常骑着车在村里跑,就是为与乡亲们多拉拉家常,了解情况,增进交流。
她说,这是一名“新手”村干部的“必修课”。
保持年轻的党支部
“给年轻人施展拳脚的空间,是一位老干部的责任,也是党员应有的担当。”吴金耀说。一直以来,里溪村党组织都有“求贤”“让贤”的传统,从当年推动“联产到劳”改革开始,几乎每一届党总支部任期内,都有老干部推举年轻人的范例。
1975年,时任里溪大队党支部委员的林子艺,竭力向党支部推荐22岁的年轻党员林德成。当时,里溪农业生产遭遇困难,部分社员吃不饱肚子。林德成当选党支部书记后,顶着风险推动“联产到劳”改革,获得了党员干部的支持。
1976年下半年,里溪村正式推行改革,当年便实现粮食增收,社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随着改革深入推进,里溪村一改落后面貌,成为以改革促发展的先进典型。
1979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在中山县召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场会议,要求全省统一解放思想,学习板芙里溪等大队的成功改革经验。1981年4月28日,《南方日报》头版刊登了《板芙公社实行联产到劳责任制效果显著》的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向全省推介里溪改革经验。
回望40余年改革发展历程,“举贤唯才”成为里溪村党组织始终保持年轻活力的关键所在。如今,在党组织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城镇回到里溪。
近年来,回到里溪村的4名大学生,全部在村里重要岗位工作,均被发展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
美丽村庄新实践
里溪的生动实践,是中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一批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带头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登上中山乡村舞台,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在南朗镇,“头雁”提升工程带动作用明显,今年已优化调整9名村(社区)“一把手”,平均年龄下降14.2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88.9%;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8岁,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比提高11.9%。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21年,中山推动277个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实现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村(社区)带头人队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从上届的45.2岁下降到42.5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从上届的69.7%提高到90.25%。
不久前,中山市推出了伟人故里线、美丽乡村线、改革印记线等十大红色旅游线路,20多个美丽村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红色旅游导览图。
在南朗镇左步村,游客徜徉稻田小径,漫步村庄红色景点,感受乡村新貌;在五桂山麓,人们穿越槟榔山村的青山绿水,追忆革命英烈;三乡镇雍陌村,人们循着伟人足迹登上罗三妹山,感受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
根据《中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山市将打造乡村振兴发展带,对全市222个村(居)分类施策,科学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截至2020年末,中山市已累计创建认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省级专业村16个、市级专业村22个。
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龚晶 罗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