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一线实践】PPP模式助力江门黑臭水体蝶变 儿时的清澈河流又回来了

2021-02-15 10:34 来源:南方网

整治后的沙坪河水清岸绿。(摄影:陈敏锐 冯洁滢 阮航)

  春节假期里,许多人愿意携老带幼到城市中风景秀美的地方徜徉休闲,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享受天伦之乐。驻足江门鹤山市沙坪河景区“清泉如许”滨河公园,微风轻拂,带起岸边林木青草香;水清岸绿,落日景色使人心旷神怡。眼前孩童嬉耍、长者畅谈的场景,让人怎么也不敢相信在五六年前这里是堆满垃圾的黑臭水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为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珠西门户城市,江门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采用PPP模式,在助力黑臭水体蝶变的同时,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近日,记者来到鹤山和新会,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两个关于黑臭水体蝶变的真实案例,以及背后的故事。

  从“不敢靠近”到“好生热闹”

  堆满垃圾的黑臭水体,是过去许多人对沙坪河的印象。如今的沙坪河岸边,却成了附近街坊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鹤山市沙坪河综合整治项目是江门地区首个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的治水工程,分为两期推进建设,于2016年4月启动首期工程。首期工程运作采用“设计—建设—运营—移交”(DBOT)模式,由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鹤山市水利局通过向社会资本方支付可用性服务费的方式购买河道综合整治和截污管网工程服务(符合验收标准的公共资产),并以支付运营维护费的方式,购买项目公司的运营维护服务。通过采用PPP模式,不仅吸引了社会资金,还降低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大大减轻了财政负担,助力民生改善。

  鹤山市水利局总工程师乐坚透露,沙坪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总投资5.08亿元,重点治理下游城区段9公里河道,并将水体治理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包含建设“三段八景点”,即文化段、水乡段和新城段以及“鹤舞沙坪”“荷塘月色”“梯田花园”等8个特色景点。一期项目已于2018年8月完工并进入运营期。二期工程主要采用EPC模式,以截污治污为核心,总投资约2.8亿元,预计2021年7月完工。

  如今,住在附近的麦高敏小姐几乎每天都会带着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到沙坪河岸边的公园游玩。“以前一到晚上这里就特别安静,而且漆黑一片,根本就不敢靠近。现在不仅水质变好了,路灯也装上了,地面也平整了,晚上还有很多阿姨来跳广场舞,好生热闹。”麦小姐说。

  “沙坪河是鹤山人的母亲河,沙坪河的环境和市民的幸福感息息相关。”负责项目的江门北控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红告诉记者,沙坪河整治过程中,看到企业资金的投入给鹤山的生态带来的种种改变,甚至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

  在沙坪河岸,鹤山市水利局还打造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鹤山市治水教育展厅”,展厅里不仅有鹤山治水的图文介绍,还有污水处理厂模型等寓教于乐的创意设施,把保护生态的理念传递给市民大众。

  沙坪河综合整治项目将自然生态环境整治和人文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了水安全、水治理、水生态与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的和谐统一,该项目成功入选了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之一,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政企合作生态修复实施范例,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生态修复的关注度,增强了生态修复的社会影响力。

  鱼虾畅游景象再现

  江门地处珠江水系的西江下游,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在家门口的小河打捞鱼虾、游泳嬉戏可能是不少江门人的年代记忆。但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带来了不小的生态压力,尤其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欠缺,大量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河水污染、河道堵塞,对农村的耕地种植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曾经清澈的河流渐渐消失不见了。

  土生土长的新会区会城南庚村村民黎伯告诉记者,两年前的南庚村,各家的生活污水还是直排到河道。“村民家里排出的污水是什么色,河道就是什么色。一到南风起,巷道里都是臭味,真的让人很痛心。”他说。

  所幸,2018年底开工建设的有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让南庚村的清清溪流重现。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陈伟军告诉记者,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期项目涵盖会城街道、双水镇、崖门镇等11个镇(街),项目分成A、B、C三个“包”公开招标采购,其中“A包”覆盖会城街道等四镇(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4个。

  “不同于城镇,农村的居民相对比较分散,政府很难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过去很多村的污水都是直接排到潭江里。引入社会资本后,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困扰解决了,PPP模式让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我们农村地区多点开花。”新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期项目总投资达7.2亿元,其中由社会资本方公用环境发展(江门)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A包”占2.95亿元。项目于2019年7月陆续完工,实现了雨污分流、织网入户,污水处理效果均满足一级B排放标准。

  公用环境发展(江门)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根据南庚村“新村”和“旧村”的不同情况分别建造了地埋式设备和地上式设备。“旧村”的用地面积较小,采用了地上式设备;河道另一岸的“新村”面积大,建造的是地埋式水质净化站。尽管设备的摆放位置有所不同,但处理之后的水质同样清澈干净。

  “这两年水质变好了,河虾、跳跳鱼又重新在河里畅游。”黎伯指着水闸的方向欣喜地说。今年48岁的他,重新见到了儿时那条流经村庄的清澈河流。

  更令人欣喜的是,水质的改善吸引了村民的回迁。就在“新村”水质净化站附近,一栋新房的门上贴着“进宅大吉”的红联。在这栋新房不远处,还有一栋在建的砖房。

  告别“重建轻管”

  以往,生态环境治理管理投入不足,“重建轻管”现象较为普遍。PPP模式引入了绩效考核机制,将项目分为建设期和运维期,并将费用支付与绩效考核相捆绑,只有运维期的绩效考核达到标准,企业才能收到相应金额的工程建设费和服务费,有效破除了“重建轻管”现象。

  据江门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江门市PPP中心的指导下,新会区、鹤山市参照设立了PPP专门机构,近年来大力推广发展PPP模式,两地PPP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均位居江门全市前列,推动PPP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尤其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社会资本的加入为项目的常态化管理带来了新技术与新方法。

  北控公司除了安排人员每天打捞沙坪河道垃圾、清扫岸边栈道、养护绿植外,还建立了智慧化河长制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为管理提供支撑,实现区域全方位、可视化监管。同时,市民还可以通过微信端、河长巡查移动端等4种途径参与到河道管理工作中。

  “发生一起市民投诉,在绩效考核中我们都要被扣分。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们愿意花更多的心思把项目做好。”曾红说。

  在新会区,有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也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将各个净水站的实时数据与云端相连,获得权限的操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即可动态监测净水站情况,还可以通过软件实现远程操控设备的开关机。“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各个净水站点装上监控,更大程度地释放人力资源。运维期结束后,移交时我们也会保证设备完好。”公用环境发展(江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刚说。

  “PPP模式当前已成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的主要渠道之一,不仅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还拓宽了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资金投入机制。更重要的是,它能将政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动力有机结合,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实现了公共利益最大化。”江门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单位:江门日报社)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