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们排队购买的“广州酒家”月饼,拆开包装竟成了“广洲人家”;车主信赖的国际品牌机油,实为作坊勾兑的廉价货;外包装标榜的“小米”“美的”产品,实则是鱼目混珠的山寨货……
以上这些都是近年广东公布的知识产权侵权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到,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只属于创作者的战斗。我们每项消费选择的背后,都有知识产权制度构筑的防护网。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创新大省和外贸大省,更是深谙此理。
4月24日上午,广东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这份“年度成绩单”可谓亮点满满。
首先是司法为创新撑起保护伞。2024年,全省共审结专利等核心技术类案件1.75万件,特别是在通信技术、生物医药、种业种源等关键领域,通过典型案例审理,构筑起守护科技创新成果的司法屏障。全年知识产权民事赔偿总金额突破88亿元,单案最高赔偿达1.07亿元。这种“让侵权者痛到不敢再犯”的司法导向,正在为科创企业培育更肥沃的创新土壤。
广东公安也亮出“护企利剑”。2024年以“蓝剑”专项行动四度出鞘,锁定500余条企业举报线索,对移动通讯、家电制造、无人机、建材等产业领域展开打击,捣毁制假售假链条,斩断商业秘密侵权黑手。
此外,海关也架起“国门盾牌”。2024年,广东省内海关在重点渠道、重点领域加强对侵权高风险商品的管控查处,精准查获侵权商品1.44万批次、3478万件。
正是在这样全方位全链条的高压打击态势下,我们生活中的“李鬼”才越来越少,品质生活才离我们更近。
截至2024年底,广东发明专利有效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这份白皮书里跳动的数字,同时也是一份广东宣言:让每一粒创新的种子,都能在这片热土长成参天大树。
统筹:李琳
策划:申晨 许萌萌
脚本/出镜:杨政芳
剪辑:李江锐
设计:陈伟红
校对:赖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