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跃居全国第一!广东县域发展崛起“专精特新”新势能

粤东西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连年攀升

2023-09-15 07:59 来源:南方日报 赵文君

  658家,跃居全国第一!

  近期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广东省第五批入围数量再创新高,一跃超过江苏、浙江,以总量1525家的总数荣登榜首。其中,粤东西北虽然占比不大,但是从时间的跨度来看,却以总数5、9、15连年攀升。

  专精特新企业,天然与制造业联系在一起。今年一开年,广东就吹响了“制造业当家”的高质量发展号角。同时,今年也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

  当“制造业当家”遇上“百千万工程”,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就成为一面观察县域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镜子。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粤东西北县区,这些产业发展“尖兵”很大程度上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其发展的脉动中也隐藏着县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

  什么是县域经济的振兴密码?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春天在哪里?过去三个月,南方日报策划推出“制造业当家 县域新势能”深调研系列报道。多路记者深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十几个县区,对这些制造业发展“尖子生”进行了一线走访和深度观察。

  深融

  不一定只能靠传统产业或者接受珠三角淘汰产业,瞄准全省产业格局,粤东西北不少地方和企业主动谋划,积极对接,一批能够与湾区发展共舞的新兴产业、配套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培育和成长起来。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选择在粤东西北的县域蓄力成长。

  “我一直认为清远是先导科技集团的发源地和福地。”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03年公司在广州初创,但是成本压力较大。这时清远市清新区进入先导科技主创团队的视野,“我们小企业非常注重成本控制。清新区位优势明显、各项要素成本比较低,能很好满足我们的需求”。

  从2003年扎根清新,先导集团跑出了发展加速度。一组事例可以佐证:2005年,先导稀材即买下原本租用的10亩地;2014年与比利时优美科合资成立ITO(氧化铟锡)靶材清远工厂;2017年实现对优美科ITO业务的全资收购;2022年,面对诸多考验,先导科技集团旗下的先导薄膜逆势而上,连续完成两轮融资。

  日前,先导科技集团业务辐射至全球,连续完成多轮融资,被称为“全球稀有材料行业的领跑者”以及“我国稀散金属材料科技领域的领头羊”。

  和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不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粤东西北县区不是只能靠传统产业甚至接受珠三角淘汰产业。瞄准全省产业格局,很多政府和企业主动谋划,积极对接。在新的赛道上,一批能够与湾区发展共舞的新兴产业、配套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培育和成长起来。

  其中,最为亮眼的是,围绕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一条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铜箔等几乎所有上游核心材料的供应链正在粤东、粤西、粤北串联起来。一批落户粤东西北的国家级或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列其中。

  在梅州梅县区,扎根铜箔产业22年的嘉元科技连续五年获得宁德时代颁发的铜箔材料类唯一“年度优秀供应商”荣誉称号,成为国际上极薄铜箔重要的供应商。

  在湛江坡头,负极材料球形石墨的中国大陆技术首创者聚鑫新能源正在加足马力建造新的厂房,以消化已经排到年底的订单需求。

  在清远英德,佳纳能源成立的广东佳纳能源高性能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研发与应用企业实验室入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积极抢占全球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产业制高点。

  在揭阳揭东,从事丙纶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蒙泰科技,也在换道超车,利用在化学品行业浸淫多年的技术积淀,积极试产锂电池隔膜国产替代。

  下游的动力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方面,粤东西北也有佼佼者。在汕头土生土长的光华科技,早在2017年就先人一步,布局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凭借在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链中的核心优势地位、技术创新与产业带动影响力,光华科技成功入选2022年首批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

  “县城跑出‘小巨人’启示我们,粤东西北等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并非只能靠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样大有可为。”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招富刚表示,广东产业体系健全,制造业的31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广东全部拥有,其中15个规模为中国各省份第一。粤东西北县(市)一定要坚定发展制造业的信心,立足自己的产业基础,瞄准湾区产业图谱,积极布局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道路。

  深耕

  它们多数规模并不大,年产值多在50亿元以下。但都是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专注深耕,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甚至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在其经典著作《隐形冠军》中有一句经典名言。“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仔细观察粤东西北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无一不是这句话的鲜明佐证。

  2009年,深圳大运会召开在即。发现能够承担超大跨度场馆建设的密闭钢索产品完全依赖进口,在钢索行业深耕十年的迈诺科技创始人廖东帆立志,要做世界第一的密闭钢索。

  落户河源龙川,为产品量身打造生产基地;聘请国际顶尖团队,联动全国50多家现代建筑产业集群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投入随便一花就是几千万元。

  历经五年,不信邪的廖东帆做成了,而且还以187毫米的超大直径打破了世界纪录。如今,从广州小蛮腰到迪拜哈利法塔,多数国内外耳熟能详的知名地标建筑,都有迈诺钢索参与其中。

  发现产业链短板——专注技术研发——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和迈诺一样,走访很多专精特新企业,记者发现相同的路径在过去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在不断上演。

  长期主义、专注创新是它们共同的特点。记者走访发现,这些企业多数规模并不大,年产值多在50亿元以下。但都是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专注深耕,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甚至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这一点,从入行时间、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等多方面都能得到证明。

  光华科技是这批企业中成立时间最久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家街道生产组算起,光华在电子化学品行业深耕了40年,之后换道超车又成为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之所以能不断超越,不断领先,创新是不竭动力。光华科技汕头总公司经理陈雄告诉记者,公司拥有一支300多人的研发团队,近10年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到销售收入的5%,且在逐年增长。

  在过山瑶之乡韶关乳源,国内首条干膜型光刻胶生产线于2022年5月在硕成科技正式联动试车,目前已实现产业化生产。这一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一定程度解决了新一代信息产业基础材料的供应链安全。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企业在这个赛道上已经专注了20年,多款产品打破国外垄断,获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此外,湛江坡头的聚鑫新能源专注石墨产业20年,研发人员达到公司总人员的将近一半,成为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供应商;揭阳揭东的蒙泰科技从丙纶行业起步,结合变化的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项目,今年以来转化的新技术、工艺、产品超过了40项。

  立足大市场,深耕小而美。还有一些县域企业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文化,发展出颇有市场影响力的特色产业。

  在“中国刀剪之乡”阳江阳东,刀剪新秀企业拓必拓瞄准国际市场,将传统刀剪制作技艺和国际化设计能力结合起来,成功打入欧美中高端刀具市场。

  在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的潮州饶平,专注电子茶具的新功电器在不断推陈出新,其产品占据了全国电茶炉市场的七成。

  背靠千年渔港博贺港,茂名电白的水产加工行业兴盛不衰,成长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海宝食品,将中国鱼罐头端上了五大洲的餐桌。

  深谋

  政府要懂得产业,懂得企业发展的节奏。在粤东西北最为有效的乡贤招商的背后,对很多企业家来说,都是始于乡情,感于政策,忠于服务。如此,才成就了企业与县域之间的双向奔赴。

  企业固然是产业发展的主角,但是政策驱动也是粤东西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长提速的重要因素。

  招商引资是培育新的增长点最直接的途径,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源头活水。作为抓经济的头号工程,粤东西北各县区近些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力求以招商引资新成效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此次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走访的12个企业中,有7个是从珠三角城市搬回粤东西北。这些企业家都出身于当地。

  以独角兽企业微容科技为例。一个高科技企业为什么会搬回云浮罗定这样的山区县?这和创始人陈伟荣分不开。

  陈伟荣是云浮罗定人。投资罗定前,陈伟荣和他的团队在珠三角从事MLCC研发和制造,深耕行业二十余年。2017年,罗定招商团队找到陈伟荣,打出“乡情牌”的同时,仔细介绍了罗定的营商环境等优势。

  “我们此前也考察了珠三角多个城市。罗定招商团队诚意满满,尤其是在得知我们后期还会扩产后,立即承诺除了首期100多亩土地供应外,还将预留周边300多亩土地用于项目扩产。这对我们成长型科技制造企业吸引力很大。而考察过的珠三角城市难以提供这样的条件。”参与投资决策的黄卫钢回忆道。

  这同样也是很多企业家的心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通常其产品体积小、质量不大,相较于土地、水电等方面的成本优势,运输物流等成本的增高影响不大,核心竞争力在于科研。粤东西北青山绿水的优良环境更有利于科研团队专心于科研工作。

  但是也必须承认,对粤东西北县域最为奏效的乡贤招商的背后,对很多企业家来说,都是始于乡情,感于政策,忠于服务。如此,才成就了企业与县域之间的双向奔赴。

  这些年,随着广东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各个县区都在财税、金融、人才、技术、市场等多方面,为中小企业升级成长提供有力的激励和帮扶。

  就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说,各地市纷纷给出了优惠的奖励政策。茂名和清远市对于首次入选的企业一次性给予奖励50万元,其他多个地市奖励30万元。汕头市专门成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联盟,打造精准化、专业化的“专精特新”服务。阳江市、梅州市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对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实行服务台账管理。

  除了强有力的激励,营商环境是破解产业转移“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难题的关键钥匙。多年来,省内各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充分发挥珠三角城市理念创新、改革先行的独特优势,开展被帮扶地政务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很多项目享受到了粤东西北成本+珠三角服务的优势。

  7月7日,政策再加码。《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将营商环境帮扶作为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协作的重要内容。

  未来,随着被帮扶地全面接轨珠三角地区的营商环境,在广阔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一批批充满创新活力、具备“造血”能力的优质企业将不断涌现,区际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将逐渐形成。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文君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