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代表委员建言文化强省建设 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光彩

2025-01-17 09:21 来源:南方日报

    近年来,岭南龙舟频频“出圈”,广东“非遗经济”持续发展。图为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龙舟邀请赛暨龙舟嘉年华。   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摄

      近年来,岭南龙舟频频“出圈”,广东“非遗经济”持续发展。图为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龙舟邀请赛暨龙舟嘉年华。 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摄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大湾区文化新地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首位,龙舟赛、英歌舞等岭南传统文化活动频频“出圈”……一年来,广东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体育强省。代表委员们建议,要继续深挖岭南文化题材“富矿”,打造粤产文艺精品,不断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光彩,文化发展实现新突破。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推动戏剧艺术创新发展

  绵延不断的文明进程,在岭南大地留下丰富多彩的见证。如何全面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支持地方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能够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在省人大代表,茂名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玲看来,地方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参与项目指导,建议组建以省级专家为主的申报团队,深入地方开展调研工作,提供针对性支持。

  王晓玲举例说,化橘红中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取得不少成效,如果能以生动的形式展示化橘红的历史渊源、炮制技艺和文化内涵,就能进一步提升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不断绽放岭南文化新光彩。省人大代表、广东香山粤剧团团长黄嘉裕说,近年来,国内涌现了一批小剧场戏曲展演的项目活动,创新地将各类传统剧种与小剧场表演形式融合起来。小剧场戏曲正以一种具有探索性、实验性的戏曲演出样态,逐渐被戏曲行业和年轻观众所接受。这样的形式不仅激活了本土戏曲的创新活力,更拉近了传统戏曲与年轻观众的距离,让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剧场,沉浸式、近距离观看戏曲表演,甚至参与互动。

  黄嘉裕建议,在大湾区积极开办“粤港澳大湾区小剧场戏曲展演季”活动,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广东戏曲文化特色的金牌项目,为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注入活力。

  打造“非遗经济”样本

  以文化振兴促乡村振兴

  文化产业不仅提供精神产品、创造精神财富,还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创造物质财富。近年来,各地用新创意、新技术赋能传统文化,“非遗经济”活力迸发。

  “广东在‘非遗经济’发展上有巨大潜力,这两年,岭南龙舟更加出圈。东莞龙舟系列活动、佛山南海‘叠滘龙船漂移’,都对旅游收入有很好的带动。”省人大代表、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说,她在调研中发现了不少生动的例子,如东莞在万江街道滘联社区打造的“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其内部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她建议以龙舟文化为龙头,选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非遗经济”示范区,完善“龙舟+”产业链,为粤港澳大湾区“非遗经济”发展打造优秀样本。

  省人大代表、佛山市祖庙博物馆馆长凌建说,文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做好岭南本土文化保护的基础工作,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保护的基础上,还可以拥抱新潮流,创造更多“出圈”出彩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激活消费新活力。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省政协委员、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卜绍基建议,在乡村基层开展一线调查,搜集整理乡村文化资源和艺术特色,建立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资源库,形成文化视觉标识。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等方式制定不同的发展路线,树立乡村‘个性’,避免千村一面。”卜绍基说,促进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的成果走进城市,还可以使城市居民通过旅游等方式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成果,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可持续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尚黎阳 王芳 马新杰 曾艳春 许宁宁 戴雪晴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