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作为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深圳文博会公司主办的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座谈会在深圳举行。
“国际传播要接地气”
在此次座谈会上,香港贸易发展局深圳代表曾沂靖总结了“三个结合”,即文化与日常生活和产品结合、文化与科技结合、文化与时尚结合。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三个结合有效叠加香港与深圳以及大湾区不同城市各自的优势,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企业的品牌故事。
“科技是深圳的强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强项,未来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点的独特优势,与深圳的‘科技引领’优势叠加、形成合力,在‘文化+科技’板块对外做更多的合作,这也是我们想做的。”曾沂靖说。
曾沂靖认为:“国际传播一定要接地气,要能够走入民众、走进人心,可以更大地发挥民间的力量,比如乐团等,在点滴积累中潜移默化。在国际传播中,国家层面讲好中国故事,企业层面则讲好中国企业的品牌故事,将宏观叙事与微观传播相结合。”
澳门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丁潇则表示,未来将以文化为引擎,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推动跨界跨域力量,深度加强深澳共创,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真诚、立体、全面向世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业文化,将大湾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中国改革开放创新试验高地,更好推动中国文化、中国品牌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丘树宏表示,孙中山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文化相链接的重要纽带,建议大湾区成立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将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个中心核心人物跟各个城市的著名人物连接起来,与此同时,可以制定一个规划、设立一个基金、成立一个队伍、设立一个智库。
“博物馆可彰显文化实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表示,博物馆具有国际准则的价值观,其文化属性得到普遍性的认同。
陈履生表示,在国际传播中不仅要重视当代的手段,使用5G等先进技术,同时也应发挥各个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大型博物馆的作用,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博物馆在国际传播中可以成为重要的平台,国际传播也可为博物馆的发展助力。
他认为,博物馆不仅可以展示文明、传播文明,而且可以彰显国家的文化实力,有的国家甚至创造了与国家实力不太相称的“巨无霸”博物馆,引起全世界关注,其目的就是在国际传播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国的语言不仅是中国人的财富,也是人类的财富。”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杰在题为《华语在全球不同地域的地位、功能和标准》的演讲中指出,语言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形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要提高我们民族共同语的国际地位,推动它的国际化水平,这种提高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
南方日报记者 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