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展开深入交流。据悉,广东将从政策扶持、产业培育、文化数字化、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推出“五项举措”助力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图/羊城晚报记者 钟振彬
打造广东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试验田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主流媒体带来崭新机遇和重大挑战。
近年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高水平打造羊城创意产业园,全力推进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建设,朝着“成为国内一流新型文化传播媒体集团”的目标不断迈进。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试验田,汇聚更多新型文化业态,赋能“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为媒体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建成“竖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更多具有垂直优势和辐射能力的头部企业入驻,带动业态升级,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成为“年轻态”的人才汇聚高地,用优秀企业、优质服务、优美环境招才引才,办好人才公寓、创业工坊、演艺剧场,为文化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新舞台;建立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的实验室,夯实技术底座,推动岭南文化的数字化保存、智能化解析和产业化应用,为岭南文化“双创”增添新活力。
羊城创意产业园吸引年轻人才。图/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广东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有“五大优势”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具备扎实基础。
据介绍,广东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有“五大优势”——
一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机遇。广东集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于一身,高水平人才高地、国家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密集布局,对文化建设形成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二是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基础。近年来,广东建成广州国家版本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文化地标,编纂出版《岭南文库》《岭南文化辞典》等文献典籍,以“两端一云”建设牵引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21年保持全国领先。
三是强大的市场活力。广东有1.27亿常住人口、1.5亿实时在粤人口,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2024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电影市场总票房超52亿元,文化消费需求旺盛。
四是雄厚的科创实力。2024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近8万家,拥有众多头部科技企业,为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五是对外开放的广阔格局。广东毗邻港澳,海陆空交通便利,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联通内外,是外贸大省、出口大省,202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规模分别突破1.3万亿、7000亿,是中国“文化出海”的重要窗口。
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文化”行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如何推动我省数字创意产业拔节生长?据悉,接下来,广东将推出“五项举措”助力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出系列政策支持。将于近期完善动漫游戏、影视生产、创意设计、现代演艺等重点行业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优化简化审批备案流程,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空间。将统筹省文艺精品扶持专资、省电影专资等专项资金,办好“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等活动和平台,让耐心资本加持好的创意、陪伴青年企业成长。
二是支持培育产业生态集群。位于羊城创意产业园西侧的科韵路,被称为“中国游戏第一街”,短短11公里的道路上汇聚了近150家规上游戏企业,创造了千亿产值的产业生态,孕育出网易、三七互娱等知名企业。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托举。接下来,广东将高标准建设数字创意产业园,吸引更多优质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构建以头部企业为引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完善服务体系,构筑宜文、宜业、宜游、宜居的魅力园区。
羊城创意产业园。图/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三是深挖岭南文化富矿。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2》的爆火说明,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创新的重要形式。将支持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打造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岭南文化大模型,推动文物古迹、典籍版本、非遗民俗等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建立岭南文化IP系统转化开发体系,让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相互赋能。将服务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文化大数据下沉一线、直抵基层,赋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和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普惠。
四是广聚天下文化英才。将搭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东风,创新实施“广东特支计划”等人才计划,引进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吸引更多有文化、善创意、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校优秀毕业生来粤工作。
五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广东正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集中发力,最新出台12 项支持举措。全省文化单位、高校和互联网企业正在深入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模型,全省已经有45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接下来,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文化”行动,谋划一批“十五五”期间新的重大牵引性项目,在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建设这个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文|记者 丰西西 高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