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产业援疆变“输血”为“造血” 为富民兴疆注入“源头活水”

2021-10-25 07:28 来源:南方日报 黄叙浩

  新疆喀什疏附县吾库萨克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里,一排塑料蔬菜大棚在暖阳照耀下反射着银白色的光。今年以来,这里的蔬菜在广东乃至港澳地区的餐馆、酒楼卖得火热。

  在疏附县往东300多公里的图木舒克市,达坂山工业园区里,唐锦纺织有限公司的厂房从沙漠里拔地而起。等到64个车间厂房全部投产,企业每年可织出14亿双棉袜,年产值可达25亿元,带动数千人就业致富。

  广东与新疆相隔万里,但随着援疆工作队引进、培育的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两地间的经济互动往来更加频繁。广东援疆已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将受援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富民兴疆注入源头活水。

  蔬菜大棚带来“家门口”就业机会

  “疏附是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过去这里的农民长期只种少数几种作物,不仅经济价值不高,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地力也会变得贫瘠。”广东援疆工作队队员、疏附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韩彦铭说:“我们希望通过引进蔬菜种植企业,推动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后来,援疆工作队联系到了广州昇永集团。这家企业种植经验丰富,同时还经营加工、配送业务,与广东、港澳地区的不少酒店、餐厅都有合作,不仅能够帮助疏附县延长、完善农业的产业链,还能解决市场销路问题。

  “这边的气候条件与宁夏比较接近,宁夏可以种的菜,这里应该也可以,于是下定决心把项目落地。可以说,我们是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广州昇永集团现场负责人、新疆昇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倪伟成说:“今年是第一年试水,目前看来出苗是没问题的。新疆早晚温差大,水源也干净,有助于农产品生长,我们对蔬菜的品质很有信心。”

  豆苗从大棚里采摘下来,五天左右就能通过冷链物流运到珠三角或者港澳地区,送上消费者的餐桌。随着航线织密,速度还能加快。在大棚里,倪伟成告诉记者:“今年中秋节前,我们送了两批豆苗到香港,没想到一下子就被高档酒楼订光了,一公斤卖40多元钱。”产自新疆的豆苗在香港如此抢手,这让倪伟成坚持干下去的决心更加坚定。

  倪伟成告诉记者,为了跟上市场需求,这个“菜篮子”规模,有望在明年内扩大到一千个大棚以上,在周边乡镇推广。

  蔬菜大棚建起来后,更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我在这里一个月的工资可达3000元左右。挣到了钱学到了技术,工作地点离家里还很近。”一位正在分拣红菜苔的女工告诉我们,比起过去看天吃饭,现在除了工资收入,还有土地流转收益,生活更有保障。

  一茬茬新芽从旧的枝蔓上冒出,黄土地里“种”出了绿色产业。老百姓从“看天吃饭”变为在“家门口”就业,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道路更加平坦。

  “养在深闺”的新疆瓜果在大湾区打响品牌

  和蔬菜一同销往广东的,还有新疆的瓜果。广东援疆工作队引进、培育了一批瓜果加工企业,不仅帮助果农延长了瓜果产业链,也大大降低农产品对气候、物流的依赖程度,利润更高、市场空间更广阔。

  新疆瓜果虽好,但过去由于缺少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渠道,常常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君说:“像核桃和红枣,如果不加工,就是一种‘慢消品’,要想办法把它变成一种快消品。因此,我们瞄准都市白领这一人群主打‘口袋零食’。”通过差异化的定位和社群营销的方式,疆果果的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

  今年9月,“新疆好瓜果·就选疆果果”号地铁专列在广州发车,车身彩绘为乘客描绘了疏附县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也让更多广州市民认识到这一援疆品牌。

  车间里,数十名工人在流水线上熟练操作,腰果、杏仁、果脯顺着流水线被分装到包装袋中。这是疆果果生产现场的“冰山一角”。为了扩大产能,疆果果在当地找了八家企业合作,每年给到各家企业的代工订单达千万元级别。马路对面,疆果果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新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在广东援疆企业支持下,农户家种植的农产品再不愁卖不出好价钱。在2016年至2020年间,疆果果助农收购超过1万吨瓜果,收购金额超亿元。

  企业迅速壮大,还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帕尔哈提·阿布拉江是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团队月均业绩稳定超过200万元,他的月均收入也能超过3万元,这在当地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随着“广东市场+新疆产品”“广东总部+新疆基地”的模式不断深化,“土生土长”的新疆农产品在千里之外也能亮出品牌、撬动新市场。

  一双棉袜“织”出荒漠里的亿元产业

  “没想到第一次开展家庭工坊培训,会有这么多人来听讲。大家都对这样的模式很感兴趣,想学多门技术。”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达坂山工业园,唐锦纺织有限公司人事部员工帕提古回忆,去年首次开展家庭工坊培训的那天,厂房里挤满了人。“大家都凑近了机器,想看得更清楚一些。”

  父母在家庭工坊加工棉袜,孩子就在一旁嬉耍。随着越来越多家庭工坊在图木舒克市落地,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常见,足不出户、居家就业的模式越铺越广。

  唐锦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家庭工坊一般由团场、连队提供场地,企业负责安装机器,大型的家庭工坊可安装二、三十台机器,每台机器可以吸纳三名劳动力。自2020年9月唐锦公司推出了第一户家庭工坊以来,已经吸引了160户农民参与,每家农户全年都能增收5万元以上。今年该公司的棉袜产量达2亿双,年产值约4亿元。

  广东援疆前指副总指挥、第三师党委副书记、副师长曲洪淇告诉记者,在图木舒克市,援疆工作队注重引进更高端的产业、企业,更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尤其是群众就业。

  19岁的古丽哑尔是唐锦纺织生产车间的一名质检工人。“我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还能把学校学到的技术派上用场。”古丽哑尔说,她的爸爸在附近的镇上经营一家超市,家里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还在读书。“每个月发了工资,我能省下1500元帮补家用,帮助爸爸减轻压力。”

  纺织机器轰鸣,家庭工坊、卫星工厂遍地开花,一双棉袜“织”出了亿元产业,也为当地老百姓织出了更绚丽的生活图景。广东援疆“筑巢引凤”的成效显现,为富民兴疆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黄叙浩

  发自新疆喀什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