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珠水润天山:粤新携手惠民生 奔赴共同富裕

2023-04-25 07:45 来源:南方日报 黄叙浩 邵一弘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作为19个对口援疆省市之一,做好新疆工作责无旁贷。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聚焦民生援疆、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文化润疆、民族“三交”等重点精准发力,广东援疆干部用真心真情为南疆带来了巨大改变。

  4月20日以来,广东省第九、第十批援疆工作队已正式进行压茬交接。此前,南方日报记者多次到新疆走访,深入乡镇、医院、学校、企业、果林、田野,见证了许多动人的援疆故事。如今,这些故事都被收录进近日正式付梓出版的援疆纪实报告文学《珠水润天山》一书中。

  即日起,本报推出“珠水润天山”系列报道,以飨读者,敬请垂注。

  在广东对口支援的新疆喀什地区三县一市和兵团第三师,广东援疆10余年来的历程,也是受援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民生“短板”逐步补齐的过程。

  曾经住在茅草棚屋的村民,如今都搬进了富民安居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下称“塔县”)班迪尔乡等村庄的村民曾经出行受阻,如今深塔友谊大桥一桥飞架,连通了民生要道;边远地区同胞看病困难,援疆医生的到来和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打破了地理阻隔,把广东的优势医疗资源带到了万里之外的南疆……

  民生要提升,经济发展是根本支撑。走进村庄,我们看到,在广东援疆干部的用心帮助下,一批批“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迅速成长、发光发热。“90后”阿布都热合曼江靠着养安格斯牛另辟蹊径,把疏附产的高品质雪花牛肉端上全国的餐桌是他的梦想。

  广东援疆为南疆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人民群众带来“心”能量。在塔县,深喀社工站在深圳市的支持下,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卫生建设、独居老人心理关怀等工作。在社工站的帮助下,这座苦寒的高原小城多了丝丝温暖。

  边远地区同胞看病困难,广东便积极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援疆医生的到来和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打破了地理阻隔,把广东的优势医疗资源带到了数千公里外的南疆,形成了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辐射带动各县市区的“组团式”医疗援疆新格局。在南疆大漠之中,一座“健康绿洲”拔地而起,为各族同胞守护健康与幸福。

  广东援疆干部用心付出,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辛勤浇灌,换来了各民族同胞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广东省第九批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王再华介绍的一组民生数据勾勒出了粤新深情:广东援疆坚持将80%以上的资金和项目安排给受援地基层和民生领域,累计帮助32.8万人脱贫,建设富民安居房14.1万套,圆满实现所有对口支援县市(师)高质量脱贫摘帽。数据的背后,是受援地一个个家庭实现了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有让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民生,才能真正做到凝聚人心。在奔赴共同富裕的大道上,珠水与天山的共振,必将谱写出伟大壮丽的篇章。

  镜头一

  养好一头牛 “启程”致富路

  在喀什地区疏附县布拉克苏乡乌润巴斯提村,说起养牛专业户,大家都会想到启程养殖合作社的阿布都热合曼江。

  这位年轻人通过引进安格斯牛,把养牛场办得有声有色,更带动了周边数十户贫困家庭脱贫。

  在启程养殖合作社,阿布都热合曼江讲述起他的创业历程。

  2010年时,阿布都热合曼江刚从高中毕业。那时候,塔县的建设提速,对建筑行业人力需求很大,阿布都热合曼江便考取了挖掘机操作证,到塔县一带参与公路修建。“那边条件很艰苦,但因为我有技术,加上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边疆地区的投资开发力度,基建工程项目很多,所以收入还不错。”阿布都热合曼江说。到2020年,他带着打工10年攒下的100万元,回到了家乡疏附县。

  “我从小在农村地区生活。那时候,村里谁家里要是有三头牛,条件就算很不错的了。养牛创业的想法就这么自然而然在我脑海里出现了。”阿布都热合曼江向记者解释起他决定创业的缘由。

  就这样,阿布都热合曼江便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跟着村里的老乡一起,到昌吉市选购肉牛。

  在过去,疏附县以养殖西门塔尔牛为主,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听说安格斯牛产肉量高、易饲养,在当地还没有人养过,阿布都热合曼江等人当即决定,要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挑牛的时候,阿布都热合曼江再次做了个不同于其他人的选择。“当时其他人都买的公牛,因为大部分人都打算买回来养大之后就卖掉,公牛的生长周期会更短一些。母牛每年都会繁育、生牛崽,更符合我发展养殖业的想法和要求,我就从昌吉买了35头安格斯母牛回来。”

  “启程”就此启程——阿布都热合曼江和父亲、哥哥还有朋友合伙,开起了农业合作社,又承包了村里的场地,创办了“启程养殖场”。

  由于是初次创业,阿布都热合曼江还是缺乏经验。养殖场才开起来没多久,就遭遇了难题。

  “我们的想法是留着繁育幼崽,所以第一次采购的全是母牛。但第一年还远没到屠宰、售卖的时候,养这么多牛,购买饲料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又没有销售额进账,到了年底,我们项目资金已经周转不过来,一年来赚的钱,连支付场地租金都不够。”

  在走访中,广东援疆干部从村干部口中听说了阿布都热合曼江的窘境。经过实地考察,他们纷纷认为项目的潜力还不错,便主动找到阿布都热合曼江,邀请他参加致富带头人的评选。

  广东援疆干部朱毅说:“开始时他的确有点紧张。我们希望他能够做足准备再上场,就帮助他仔细修改演讲稿,陪着他一遍遍练习演讲。好在小伙子也很争气,他的项目最终在同一批的1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这也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在此之后,广东援疆资金便如一股“活水”,解了阿布都热合曼江的燃眉之急。

  阿布都热合曼江先用一部分资金购买饲料,又买了几头牛,剩下的一部分资金被用来升级场地的设备,提升整个养殖场的管理水平。

  让阿布都热合曼江喜出望外的是,他原先购买的几头母牛正好也在这段时间开始产崽,启程养殖场提速驶上了快车道。

  “广东援疆干部还帮我联系了华南农业大学的几位专家、教授,指导我们改进养殖技术,我才知道,原来安格斯牛可以生产、加工成雪花牛肉。如果顺利开发出这种高档次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利润还能更高。”阿布都热合曼江说。

  阿布都热合曼江还联系了直播团队,购买了直播设备,准备在网上开直播间卖货,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产自新疆的优质安格斯牛肉端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下一步你有什么打算?”当记者提问时,阿布都热合曼江心中已有蓝图:“我要把养牛厂规模继续扩大,养更多的牛,生产品质更好的肉,将它们继续销往全国各地!”

  镜头二

  带不走的社工站 带来援疆“温度”

  到2023年,董欢就在喀什援疆10年了。作为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社会工作站(下称“深喀社工站”)的负责人,董欢从事的社会工作是诸多援疆工作中最需要耐心的。在她看来,社会工作援疆由深圳首创,“温度”正是其中最独特、最有分量的东西。

  多年来,在深圳的全力帮助下,社会工作援疆在培养喀什本土社工人才、孵化公益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助力就业稳工、促进民生改善、增进民族“三交”、促进民族团结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喀什市和塔县焕发出勃勃生机,深喀社工站正是重要抓手。

  自大学时起,社会工作专业的董欢就有一个支边援疆的梦想。2013年,深圳招聘援疆社工,专业对口的她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并顺利被录用。

  “刚到喀什时,我感觉所有工作都有机会,但是都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语言。”董欢说。社会工作需要若干团队互相配合,而且南疆地区方言众多,让大家重新学习显然不现实。

  为了顺利开展工作,深喀社工站自2011年就陆续招聘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本地大学生,或抱有热情的本地人参与。

  一开始,工作进行得不算顺利,不少人觉得社会工作辛苦且不稳定。本地社工小曼就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工作几年之后,小曼家庭遭遇变故,差点坚持不下去。

  “自己的工作给老乡带去了切实的变化,农村出身的小曼看在眼里,不忍割舍;同事也倾尽全力,支持小曼到乌鲁木齐、成都等地深造,最终帮助她渡过了难关。”董欢说。

  越来越多人加入、坚守,一项项工作开展也更加顺利了。2011年开始,深喀社工站先后投入援疆资金、引入社会资金共计800多万元,实施“小母羊”生计发展项目和“驴宝贝”妇女生计发展项目,为1734户农户家庭提供了7794只母羊、151头母牛、52头母驴,发展养殖,增加收入。

  在南疆,一些家庭只有一名劳动力。一旦家里的“顶梁柱”倒下,这家人的生计马上就变得紧张起来。而深圳社工在当地推动“小母羊”“驴宝贝”等项目落地,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大大降低了返贫风险。

  喀什市英吾斯坦乡的祖热古丽·吐拉克家就曾遭遇类似不幸。靠着参加“小母羊”项目带来的一圈羊、9亩地,祖热古丽独自抚育6个孩子长大成人。

  “我们家遭遇困难时,大女儿正在上大学。靠着‘小母羊’项目,大女儿的学费、生活费都有了来源,学业才能继续下去。”祖热古丽说。

  看到帮助的对象生活改善,小曼再没有想过换工作,她已成为深喀社工站坚实的一分子。

  在喀什的10年里,董欢见证了这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当地群众而言,贫困正与他们渐行渐远,但拥抱幸福似乎还需要一些“温度”。

  比如,虽然搬进了新楼房,但社工注意到张奶奶情绪一直很低落。在走访中,社工了解到,原来张奶奶身体不好,又一个人在家,平时特别孤单寂寞。有时张奶奶想找人说说话聊聊天,但周围都是维吾尔族邻居,语言不通也造成了沟通障碍。

  社工安慰了张奶奶,并邀请张奶奶参加社工开展的“家有好邻”社区活动。活动中,社工发现了同样独居的古丽阿姨,便安排两位老人一起参加活动,还会安排她们互动。

  渐渐地,张奶奶和古丽阿姨会在活动后有所交谈,还会相约一起回家,关系越来越亲密。活动外,古丽阿姨做饭会多做一份给张奶奶送过去,张奶奶也会邀请古丽阿姨一起包饺子。

  “现在和古丽成了好朋友、好邻居,有什么事她们都可以相互关照,不但家里人放心,自己也觉得生活有趣味了许多。”张奶奶说。

  镜头三

  互联网医院

  把优质医疗送到家门口

  “以往科室遇到这样的患者,多数是请乌鲁木齐或国内其他知名教授来手术。”“虽然我们已学到很多,但心里依然有些忐忑。”……这是广东“组团式”医疗援疆之初,喀什的医护人员向广东同行吐露的心声。

  以往,在喀什地区开展重症救治,当地医护常面临人手不足、技术不够等情况,病人常要费尽周折到乌鲁木齐等地看病。遇到无法转运的情况,当地医院请其他医院的专家来“飞刀”手术也时有发生。

  这一切,正随着广东医护的到来逐渐改善。随着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下称“喀地一院”)等医院建立起有效的远程医疗体系,顶级医疗团队在线诊断疑难杂症已成为可能。而广东援疆医生通过“传帮带”,更为当地培养出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医护团队,南疆地区“缺医”的情况逐渐得到改善。

  医疗援疆一直以来都是东西部对口帮扶的重头戏。从祖国“南大门”到祖国“西大门”,喀什患者在广东援疆远程医疗的帮助下,在“家门口”摆脱病痛。

  2020年6月10日下午,喀地一院远程医疗中心多学科会诊多功能会诊厅里,一个4岁的罕见严重肿瘤疾病小患者,正牵动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喀什医院所有进行多学科会诊医生的心。

  原来,患者小古丽(化名)因“腹部包块10天”入住喀什医院泌尿外科。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泌尿外科的援疆专家陆立主任团队立即接诊,在前期超声引导下进行肿瘤穿刺活检后,病理已经明确诊断为“肾母细胞瘤”。

  这对小古丽一家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这种恶性肿瘤十分复杂罕见,仅占儿童恶性肿瘤的6%,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目前国内外并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加之喀什医院尚未开展相关诊疗,使得小古丽的治疗难上加难。

  为此,粤喀两地的医生携起手来,由广东援疆专家发起了这次跨越5000公里的远程多学科会诊。

  现场,虽然隔着屏幕,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多学科会诊团队与专家仍对小古丽的病情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前方医护团队的疑惑得到了专家耐心全面的解答,甚至对儿童肿瘤化疗的用药剂量和配药方法,专家也事无巨细地逐一耐心指导。

  如何成功开展儿童恶性肿瘤综合诊治,降低转诊率,让患儿和家长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优质医疗保障,一直是喀什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想要解决的瓶颈难题。此次多学科会诊,正是一次成功的试验,有效填补了喀什医院肿瘤患儿在当地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空白,为广大喀什患儿带来了希望。

  南疆地域广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难以触及基层的问题,在过去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尤为明显。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广东援疆医生来到戈壁深处,互联网技术使当地医疗援疆更精准、更惠民。

  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李坊铭回忆,2020年底,有一名患者来自南疆边远山区,患有乳腺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和多种基础疾病。

  为了给患者定制最好的治疗方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的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发挥了作用,10名广东援疆医生与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放射科、麻醉科、心血管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进行了远程会诊。

  “我们还积极探索并开创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方舟健客互联网医院与各实体医院‘线上+线下’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李坊铭说。如今,当地疑难病或重症患者,借助远程平台便可以完成专家会诊,再由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完成相关手术和治疗;而慢性病患者,通过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可实现在线问诊、购药。

  互联网医院为援疆医生提供了诊疗上的便利,但广东援疆医生并不满足于此。在填补医疗技术的空白后,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已成为援疆医生的共识。

  自2010年起,中山大学主动承担起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医疗队员一批接着一批扎根喀什,持续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精准式的组团帮扶,在喀地一院,“一所医院带动一个科室,一名人才引领一个科室,一个科室服务一方群众”成为现实。

  在中山大学多年倾情帮扶下,通过援派院长、增派干部、以院包科、以院包学科群、导师带徒、建设专科联盟、特派硕博士轮转学习等“造血式”帮扶手段,更多疑难杂症可以在本地解决。

  这样的“传帮带”,如今在喀什正遍地开花:中山眼科中心帮扶喀地一院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分别对口帮扶喀地一院肿瘤、感染、心血管疾病三大学科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喀地一院影像中心、急诊医学科、超声医学诊断、妇科、产科签订“以院包科”协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与喀地一院签订了感染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康复科及护理专科联盟协议,以专科联盟助推专科发展……一系列举措,既使喀什百姓看病更加精准化、高效化,也使喀什地区本地医生有了合作交流的圈子。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邵一弘

编辑:王璐瑶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