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专访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如何打造免疫医院?

2022-11-25 08:07 来源:南方日报 李秀婷 朱晓枫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下称“20条”),明确提出要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增加救治资源等举措。

  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医院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提出打造“免疫医院”的理念,即通过优化医疗装备、物资储备、专业培训、规范流程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构筑起立体防控体系,并保障疫情期间群众日常就医。

  广州本轮疫情发生一个多月来,中山一院日均门诊量8500余人次,日均手术量接近200例,日均出院近400人次,均保持高位运行,群众就医未受明显影响。

  什么是免疫医院,为何要建免疫医院?如何打造免疫医院?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免疫医院”理念的提出者,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

  什么是免疫医院?

  南方日报:什么是免疫医院?

  肖海鹏: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发展,历史上传染病的总体发病率不断下降,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医学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肿瘤、心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领域,导致与传染病相关的重症、感染、呼吸和急诊等学科的地位下降,学科能力建设、人员队伍配备都存在较大不足。

  在新冠这样的传染病大流行出现后,一旦出现院内感染,就会带来严重影响:医护人员因处理传染病知识和能力不足,自身都感染了,导致医院关掉了,谁去抗疫?还会挤兑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造成社会恐慌。

  当大量传染病患者出现,如果只依靠几家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使得每家医院都有收治处理传染病的能力,我们很难做到在传染病大流行下维持社会的常态化运转。

  所以我们提出了“免疫医院”的理念,这是一种现代化医院治理模式,通过组织、流程再造和资源配置,使医疗机构生成全系统即时应答机制,具备常态化立体防控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的能力,在接诊传染病感染者的同时,能保障其他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以及行政后勤等非医务人员的安全,履行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简单来说,就是对医院从硬件、人员、流程规范上进行改造建设,保障患者来医院就诊是安全的,医护人员也不会被感染,医院不因为出现院内感染而封闭关停,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间群众日常就医。

  南方日报:在“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建设免疫医院的必要性在哪里?

  肖海鹏:动态清零的核心,是不能出现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疫情暴发导致医疗资源挤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总体上医疗资源还存在较大不足,建设免疫医院也是为了避免因院内感染而出现医疗资源的挤兑。

  医疗资源的不足,我们可以从几个数据来看。从每千人口的床位数来看,全国是6.7张,广东到2021年底是4.64张。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2025年的每千人口床位数要达到7.4—7.5张,我们仍有不小距离。

  重症床位尤其重要,国务院优化疫情防控的“20条”提出,定点医院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在美国,100张床有16张是ICU床位,广州是2.5张,广东省是2.3张,全国是1.7张,我们医院是4.4张,总数也只有160多张。如果真的出现大量的新冠感染者乃至于重症患者,医疗体系就会垮掉,医疗资源会遭受严重的挤兑。

  从医生数量来看,2021年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仅3.04人,广东全省是2.53人,广州是3.5人,还是很不足的。

  另一方面,医生队伍的传染病专业素质仍有待提升。除了呼吸科医生、ICU医生、传染科医生外,其他专科的医生大多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专业化的传染病培训。如果医院还出现医护感染或者院内感染而导致关停,医疗资源会更短缺。

  也就是说,医生的数量、质量,医生应对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再加上硬件方面每千人床位数、ICU床位数,都是远远不能应对新冠感染者短时间内突然大规模增加。

  我们打造免疫医院就是要实现三个零:院内零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新冠感染者零漏诊。医院正常运作既保证新冠的救治,又保证非新冠患者诊疗不受影响。

  免疫医院要怎么建?

  南方日报:建设免疫医院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肖海鹏:硬件上,要重新规划设计人流、物流、车流,做好通风系统的设计,准备好负压病房、负压病床,备足ICU病床、抢救设备。目前我们医院建了两个负压手术室,一个负压产房,两个负压诊室,要是送来的患者疑似新冠,就可以立即在负压病房里开展诊疗,不会给其他人带来感染。我们近期还准备在有ICU的每个科都要建负压病房,保证整个流程都是安全的。

  另一个硬件要求就是要在医院的检测中心建设一个快速检测系统,能很快就出结果。医护人员是流动的,如何保障不把风险带回医院?我们建设了一个抗原检测的自报系统,确保回到医院的医护人员是安全的。

  建设免疫医院的关键在人。在软件方面,要高度重视全员防控培训工作,对医生、护理、行政后勤、保洁、保安等人员都要全覆盖。以中山一院为例,我们制定了科学精准的全员培训方案,录制了16套中英文疫情防控操作示范培训视频,包括个人防护操作、新冠临床诊治流程、危急重症救治技能三大板块。对于非重症、呼吸、传染病科等专科的医护人员,规范的培训体系可以让他们能够快速熟悉并上手,尽快投入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来。

  南方日报:中山一院已经在着手准备吗?建立了什么样的运行机制?

  肖海鹏:我们医院成立了6个小组:医疗救治、教育培训、科研攻关、后勤保障、党建引领、精神心理支持等,覆盖传染病应对所有环节。

  医疗救治组,就包括了所有医生护士;教育培训组就是通过培训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医护人员专业化,特别是传染病防控能力;科研攻关组就是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例如接种疫苗的效果研究,为疫情防控措施提供支撑,也会开展与国际的合作;后勤保障组做好物资储备,我们储备了可以正常使用三个月的药品和器械,即使医院封闭了也能保障正常运作三个月,并且按照10%的ICU床位来配呼吸机;精神心理支持组就是为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提供心理辅导;此外还通过党建文化去凝聚战斗力,关爱鼓励抗疫人员,让医护人员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去参与抗疫。

  在本轮疫情中,我们总协调、各小组、各临床与职能科室执行“每天一交班、每天一巡查、每天一会议、每天一报告、每周一通报”的“五个一”制度,保障引擎一旦发动,全院力量即可高效投入风险防控。

  每家医院都要建成免疫医院吗?

  南方日报:您刚刚提到中山一院进行了诸多软硬件方面的改造,但其他医院可能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去开展这些建设。

  肖海鹏:我认为,各个医院都应该具备有收治传染病的能力,每个医院都成为免疫医院,能就地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同时,不出现院内感染,也不影响非新冠患者的救治,保持医院正常运转,才可以将应对传染病的总体成本降到最低。

  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少医院因出现院内感染而关闭。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非新冠肺炎患者,他们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这是要考虑进去的。所以对于建设免疫医院的投入,我们更要算总体账。

  但不同层级的医院建设免疫医院的侧重点不同,要建立分级分类分层的救治体系。不同层级的免疫医院都可以应急反应,大医院收治好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基层医院则做好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分流工作。像中山一院这样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应该更侧重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所以需要提前规划布局好负压病房等资源。

  所以说,建设免疫医院并不意味着都要进行大规模硬件改造,应该由政府统筹分配资源,支持建设免疫医院,对于基层医院,可以侧重于提升医院全体人员的个人防护能力、对传染病的识别和处置等应急反应能力。

  南方日报:在疫情大流行的情况下,建设免疫医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如果大流行结束,这些资源是否就浪费了?

  肖海鹏:应对传染病应该作为每个医院的基本配置。传染病是一直都会存在的,疾病的大流行也不会就此结束,甚至包括流感,也是每年都有流行。在医院的设计上,要做好“平急结合”。比如,除了新冠肺炎,医生平时在诊疗中也会遇到肺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可以收治在负压病房。在没有收治传染性疾病患者时,负压病房也可以关闭负压系统,作为普通病房使用。

  南方日报:“免疫医院”的理念对我国医疗应急管理有什么启示?

  肖海鹏: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教训提示,仅借助人力和传统粗放的诊疗管理模式,无法对公共卫生风险做出精准应答、预警和救治,这也是当今医疗应急管理的主要痛点。

  免疫医院将发热门诊、传染病病原体综合检测平台、重症快速反应小组、高级生命支持单元、远程医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诊疗管理模式与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对各类公共卫生风险实时监测预警、第一时间管控潜在危机并做出精准应对,全方位护佑人民生命健康。

  例如,我们医院将原有的发热门诊全面打造成为传染病应急救援中心,筑牢免疫医院的第一道防线。从2020年1月至今,我们的发热门诊接诊了8.1万人次,把全部疑似阳性患者都检出来,没有出现院内感染导致医院关停。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朱晓枫

编辑:陈海敏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