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通道上,6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回应民生关切,在不同领域凝聚“代表力量”,展现履职风采,彰显使命担当。
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民意寓于立法,立法顺应民意,让基层群众的声音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代表们围绕履职心得,聚焦“民之所盼”,传民声、道民意、解民忧,传递有“力度”、有“温度”的广东好声音。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探索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省人大代表,潮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王顺卿看来,国有企业要围绕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企业所能,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产业、项目、平台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彰显国企新担当。王顺卿介绍,在国有企业的推动下,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做好项目帮扶,潮州市归湖镇金光村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下一步,他们将通过在饶平县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布局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拓展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全力助推潮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县域基础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是广大人民群众都非常关心的民生大事。”省人大代表、云浮市新兴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梁凤珍表示,去年广东两会期间,她通过代表建议的方式呼吁有关部门加强乡镇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得到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妥善落实。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33年,梁凤珍认为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统筹县镇村学校师资配备、改善镇村学校办学条件等是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建议要坚持“五育并举”、坚持信息化赋能、坚持城乡教研一体化、坚持推进集团化办学,推进县域基础教育的发展提质增效。
传承创新岭南文化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体育强省。作为一名“90后”文化产业创业者,省人大代表、清远天安智谷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赖建尧认为,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这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良好的文化产业创业环境激发了更多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领域,为文化产业增添年轻的活力。“相信在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文化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彰显文化魅力与经济价值,有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实现文化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赖建尧说。
省人大代表、河源市源城区文化馆原副研究馆员陈羡梅扎根基层,坚持通过完善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深化调研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推动传统文化视听节目传播传承不断创新,全方位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看到了文化的力量,群众需要文化,文化要为人民。”陈羡梅分享,她曾和一位82岁高龄长者共同担任重阳节晚会主持,那名长者对文化艺术的追求热爱令她印象深刻,这更坚定了她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信心与决心。她表示,未来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及履职的过程中,将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精准有效对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
听民声、汇民意
基层民主实践更有“烟火气”
“基层立法联系点始终敞开大门,欢迎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立法!”这是省人大代表、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涛在“代表通道”上的殷切呼吁。作为广州市猎德街道基层立法联络站站长,在过去一年,有许多基层群众的声音让他记忆犹新。在制定《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过程中,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创业者在立法联络站吐露心声,他希望能有一本针对性指导港澳青年如何在内地创业的政策手册,从而减少因两地法律制度差异造成的困扰。这条真正解决创业者“痛点”的实用建议被写进调研报告,这位香港青年的期待也成为条例中的重要条款。
刘涛深知,基层群众的意见是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实践,不仅保障了立法能够直接反映民情、民意、民智、民心,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也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凝聚大湾区科研人才力量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高度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我国重点打造的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之一,着重发挥广东改革开放前沿和港澳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中试验证和成果应用推广基地。”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表示,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在大湾区汇聚,依托大湾区“人才库”优势,环境保护研究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据悉,余刚团队目前正在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的科技创新中心。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的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希望越来越多的大湾区科研人员勇于攻克科学和技术难题,紧密结合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把握国际科技前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冯泽概 陈婷
摄影 张琪达 罗渊
设计 廖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