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佛山三水大塘首创党员创新试验田 激发乡村新动能

一条鱼“游”出大产业

2020-09-07 07:20 来源:南方网 李周秦 王伯乐 冯清华 李敏君

  “这是今年我们在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培育出来的新品种——金宝小冬瓜,已经通过鉴定验收,并且上市啦。”日前,在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现代农业园内,来自韶关南雄的农民学员纷纷围着一个个迷你冬瓜拍照留念。一旁,广东劲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主管蔡焕珍自豪地向学员们介绍种植经验。

  培育出新品种金宝小冬瓜的田地正是蔡焕珍领种的党员创新试验田。近年来,三水区大塘镇与广东省农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以党员创新试验田为载体,推行党员和农户“帮学带做”活动,帮助农户学习市场前景好、产量高、品质优的成熟新型农业种养技术,并通过技术共享、信息共用、渠道共建的形式带动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民共同种养,共同致富。

  目前,首批17块党员创新试验田分布在大塘镇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农田和鱼塘,规模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每块党员创新试验田都有一名设岗定责的责任党员,并由各科研院所派出的专家党小组担任挂点指导员。

  指导员下乡▶▶产学研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前不久,瓜果的丰收让蔡焕珍喜上眉梢,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普通品种来说,一亩地大约能种植550个冬瓜,收成时每个冬瓜有30至40斤,每斤能卖到6毛钱左右,平均每亩地收益超万元。这还只是上半年的收益,在挂点党员专家的指导下,党员创新试验田实行一年三造的作物交替种植。

  蔡焕珍坦言,领种党员创新试验田这几年,自己见识到新型机械如何让农业种植加速,新品种的培育也让她开了眼。“如果没有党员创新试验田,放在以前可不敢想能和这么优秀的专家交流种植经验。”

  是什么原因让大塘镇当地的农民党员有机会与省市级的农业专家型党员在一块普通的农田上擦出火花?

  大塘镇相关负责人说,总面积达4.5万亩的大塘镇现代农业园,是广东省三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进程中,要保障农业生产高产优质,就必须推动高效农业技术落田间。因此,借助科研院所技术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成为了该镇党政班子的一大法宝。

  为此,三年前,大塘镇现代农业园区党工委正式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院所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结合各院所的科研方向和当地生产经营特点,双方决定在园区内设立17块党员创新试验田。

  各院所派出的专家党小组把新技术、新品种带到田里来,并通过定期实地走访、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与领田党员保持实时沟通,在农作物生长过程、指标、性状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便于优质作物品种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了良种良方集成配套,使得农户都实现了大幅增产增收。

  这几年,在蔡焕珍20亩的党员创新试验田上,已经试验出不少抗病强、产值高、品质佳的新农产品。蔡焕珍也通过技术员的指导、与农民的交流、自己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种植技术并传授给农民,带动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民共同种植,铁柱2号、黑优3号等瓜种帮助农民大幅增收。

  大学生返乡▶▶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

  收网、起捞、称重、计数、装箱……在大塘镇现代农业园区里,佛山市三水顺华源水产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一条条加州鲈鱼正从他们的手中“游”往省内外地区。这一条条小鱼,承载着该公司创始人林华父子的创业情结,也寄托着带动农户致富的期待。

  今年49岁的林华与鱼打交道已有36个年头。2011年,林华成立了三水第一家以水产养殖、种苗孵化、水产品销售流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水华淼水产专业合作社。2013年,他又成立了集名优种苗繁育、优质水产养殖、销售流通、新品种示范、新技术服务咨询于一体的佛山市三水顺华源水产有限公司。鱼塘也从最初的几十亩到几百亩、从培育鱼苗向养殖商品鱼和品牌鲩鱼多种经营模式转变。

  林华的水产养殖业迎来新拐点,是其儿子林俊大学毕业后返乡。林俊坦言,由于大学本科并非农业专业出身,一开始投入工作也面临不少难题。为了更好协助父亲做好水产养殖业,他沉下心来扎进田间地头,向前辈请教,与同行交流,并线上学习管理学、水产养殖等相关课程。

  与此同时,林俊获悉园区内推行党员创新试验田,便以党员身份主动认领了一块试验田。认领试验田之后,在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指导下,林俊试养出“民丰一号”桂花鱼、加州鲈鱼,“优鲈一号”等新品种。

  近年来,在林华父子的辛勤耕耘下,该公司繁殖生产桂花鱼、泰国笋壳鱼、加州鲈、黄颡鱼、生鱼、四大家鱼等名优鱼苗180亿尾,年产值高达6000多万元。

  一人富不是富,共同富裕才是富。林华父子以水产产业为依托,以帮学习、传技术、带发展为重点,积极为养殖户提供种苗和养鱼技术,进行产业扶贫结对帮扶,带领渔民大力发展现代养鱼产业,带动一方群众致富。

  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地区300多个农户养殖加州鲈、笋壳鱼、桂花鱼、四大家鱼等名优品种,“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农户养殖成本降低了15%,平均带动农民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

  对此,养殖户张伟德深有感触。他于今年2月份开始在40亩鱼塘里投养了19万尾鱼苗,这批鱼苗将于本月进行销售,预计创收50多万元。“要是没有他们父子的帮忙,想都不敢想养鱼能有这么好的收益。”张伟德笑着说。

  看到了丰收在望,张伟德的干劲更足了。这片鱼塘,不仅是他今后增收的一大渠道,更是他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南方日报记者 李周秦 王伯乐 冯清华 李敏君

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