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驰援梅州 抗洪一线的“生命摆渡”

2024-06-21 23:09 来源:南方网

  6月16日,受强降水云系影响,广东梅州多地突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数小时内,暴雨预警信号从黄色升至橙色,再升至最严重程度的红色,平远县泗水镇24小时降水更是达到罕见的369.3毫米。持续强降雨引发多地出现内涝、滑坡等次生灾害,多个乡镇、村出现电源、交通、通讯中断,俨然成为“孤岛”。

  “我也是蕉岭人,发大水偶有发生,却从来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一名当地的老百姓谈道。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以下简称广东消防)协同国家消防救援局广东机动队伍1424名指战员向险而行,与死神竞速,在风雨洪流中践行国家队、主力军的忠诚与担当。记者21日从广东消防获悉,截至目前,广东消防营救疏散群众近两千人。

  警情告急 驰援梅州

  “铃铃铃……”6月16日14时12分,梅州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第一起救援警情,随后,警情逐渐增多,最高峰1小时内话务量超150通、16日单日超1006通,创下了梅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建队以来单日接警量纪录。支队倾力出动,调派力量赶往平远、蕉岭、梅县、大埔等4个县多个区域开展水域救援和人员搜救任务。

  6月16日21时许,广东消防调派潮州、揭阳、汕头等3支临近的消防救援支队共170名指战员星夜前往增援,并要求中国救援广东机动支队、国家消防救援局广东机动队伍、广州消防救援支队、惠州消防救援支队……9支消防救援队伍共1020名指战员整装待发。广东消防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这场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虽然只在一个地市出现,但必须全力以赴,进入实战状态,随时做好出动准备!”

  灾情就是命令!6月17日上午9时,广东消防将洪涝灾害应急响应提升到三级,并经会商研判,要求各增援力以最快的速度分别到达警情量较多的平远县、蕉岭县、梅县区、大埔县、丰顺县等5个县区。事实证明,正是这次科学决策,使参战队伍在抗洪抢险中赢得了主动。

  洪水中 他们托起“生命之舟”

  洪涝灾害现场,水流湍急,水下暗流漩涡多,给救援造成了许多困难。消防救援人员分区多组同时作业,驾驶橡皮艇、携带激流救生衣、水域救援绳索等救援设备,赶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展救援,通过背、扶、抬等方式,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力争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洪涝中,最让人揪心的莫属被困的留守老人、孩子和病伤员。对于他们,消防救援人员则是耐心劝导,细心呵护,手搀或肩举或背或抱,耐心地将他们逐个转移。

  是谁将你高高托举?

  “骑在我肩膀上,我扛着您出去!”在白渡镇悦来村庵背岭有人员被困,梅州支队白渡特勤消防站驾驶员石力硕与队员立即驾驶橡皮艇前往救援。考虑到现场水位和老人身体状况,他们为老人穿好救生衣,采用肩扛、身背等方式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救援过程中,石力硕连说11声“不用怕……”,安抚被困人员情绪并安全转移被困人员。

  在松口镇石盘村,几名群众被洪涝困在家中,洪水已漫至二楼,自行逃生已不可能,当中还有一名6个月大的婴儿。汕头消防特勤一站副站长高利德与濠江区达濠消防救援站消防员沈晓斌等6名救援人员驾驶两艘橡皮艇立即赶赴现场。救援人员速将两艘橡皮艇捆绑在一起相对固定,并使用伸缩梯爬上二楼窗台,利用简易破拆器材剪开防盗窗网。随着“生命通道”迅速打通,6名消防员小心翼翼地通过接力的方式将婴儿怀抱转移至橡皮艇,并与其家人一同转移至安全区域。

  洪流中拉起“生命绳”

  揭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南环大道站指导员陈楷煜和揭阳普宁市梅林镇专职消防队队长黄武彬在前突侦查灾情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名被困在洪水中的老人。老人在漫至脖颈的洪水中,紧紧抱住路灯杆不敢动弹,由于长时间浸泡洪水中体力不支、瑟瑟发抖,随时都有可能沉入3米深的水里。陈楷煜和黄武彬在判断现场情况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用绳索和救生圈小心翼翼地接近老人,耐心地安抚稳定老人情绪,最终成功将受困老人转移到橡皮艇并护送到安全地带。两位消防员不顾疲劳,整理好器材装备后继续投入到救援当中。

  在暗流涌动的洪流中、在漂浮物遍布的积水中、在布满电线和杂物的楼道里,消防员的身体已被洪水浸泡溃烂,脚被水中的沙石等异物磨烂、刮伤。可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他们的救援脚步……

  生死穿越 他们负重徒步挺进“孤村”

  在平远县体育场,消防救援车辆、应急救援直升机、医疗救援车辆以及各方救援人员在此集结。在体育场的临时停机坪上,可以看到广东省航空护林站5架直升机分布排列,等待起飞;各方救援人员携带救援装备器材,列队整齐,随时待命,一场救援的硬战一触即发!

  洪水虽然退去,但因强降雨造成的地质灾害才是救援最难啃的“硬骨头”。总队按照“一县一战区、一镇一编队”战术部署,将5个区县分开29个救援作业点开展救援救助。第一时间建立灾情通报、警情接报、处警派警、协调联动机制,将各类社会救援力量纳入指挥作战体系,与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救援队伍合理编组、协同作战,接受总队前方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创新协调指挥机制,在受灾较重的县区全部建立“联合救援小组”,成立23个由1名消防救援指挥员、1名镇(村)书记、1名应急救援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 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通信、供电中断,车辆已无法在道路通行。揭阳支队副支队长朱均煜一行10人的前突分队冒雨携带卫星通信便携站、无人机等设备,徒步挺进梅州市蕉岭县南磜镇多宝村,在直升机夜间无法确定失联村庄具备降落的条件下,连夜跨山重装强突,负重赶赴该村开展通信及救援作业。截至6月17日20时许,前突分队距离接到任务已失联50个小时。

  朱均煜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一度哽咽:“这段路虽然只有20公里,但基本上十米一处塌方,部分路段公路完全被冲毁,只能连滚带爬摸黑前进,我们队员们的鞋子和小腿已经被泥浆完全覆盖。山上,泥石流不断!侧面,河水汹涌!前方,情况不明!通讯,无法联通……当时情况异常凶险。但想到远在20公里外的受灾群众面临着的绝望与无助,我们毫不犹豫向灾区挺进。”

  在经历18个小时的“急行军”后,朱均煜一行终于与增援队伍汇合,并第一时间向总队汇报灾情,圆满完成了任务。

  “从天而降” 他们开辟救援通道

  在平远县泗水镇大新村,多处出现山体滑坡,有房屋被冲毁,道路受损严重,部分房屋一楼被浸,村里随处可见洪水侵袭的痕迹。在直升机抵达前,因通信信号中断,受灾状况不为外界所知的大新村,成了“孤岛”。

  6月17日上午,梅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张华玉带领第一批救援人员携带物资、轻型救援装备,乘坐直升机进入大新村,了解当地受灾情况,开辟出一条“空中救援通道”。当第一批救援物资和救援人员乘着直升机抵达村里时,村民们欢呼雀跃。

  此外,潮州支队信通前突组3人携带卫星图传设备、系留无人机、发电机等随队乘机抵达大新村,成功搭建了通信指挥网络。这也是该村自通信中断后,前方救援人员第一次把受灾情况以图文的形式传送给总指挥部,成为“孤岛”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为被困群众搭建了和外界联系的异常宝贵的“平安热线”。“对对对,就是这个电话,有什么困难可以打这个电话。”村民在电话里和亲友说道。有了信息来源,多支消防救援队伍相继乘坐直升机进入灾区。

  争分夺秒 他们与“死神”赛跑

  在受灾的村落,道路塌方、山体滑坡、房屋倒塌等现象随处可见,多名群众受伤和被埋压,急需转运和救援。近千名消防救援人员携带救援物质和装备,或徒步或空降,分赴29个救援作业点与“死神”赛跑,开展紧急救援。

  日夜奋战搜救多名失联人员

  6月18日上午,佛山市消防救援支队跨区域抗洪抢险救援队第一编队30名指战员在指挥员苏一武副支队长的带领下,携带搜救设备分批次乘坐直升机抵达多宝村,这是首支抵达多宝村的专业救援力量。18日14时10分,多宝村2名被困人员通过直升机被转运至安全地带。15时38分,1名受伤严重的老人被转运至安全地带迅速送医。17时20分,1名被困老人被转运至安全地带……多宝村看到了希望,然而,救援队伍不敢有丝毫懈怠,送出伤者后,飞机再次驶向多宝村。“努力搜救失联人员,我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苏一武说。

  废墟中艰难的挖掘

  19日中午,受山体滑坡影响,蕉岭县南磜镇多宝村一房屋发生叠压式坍塌,3人被埋压,情况危急。梅州支队与佛山支队增援力量迅速乘坐直升机前往现场搜救。据了解,救援现场一栋两层半的砖混结构住宅,因山体滑坡而发生叠压式坍塌,导致三名群众被埋。该建筑的一楼地基偏移超过两米,二楼与三楼楼板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救援现场复杂,且有二次坍塌的风险。在现场地面温度超过40℃的高温情况下,救援人员借助液压扩张器、无齿锯、冲击钻、凿岩机等工具细致挖掘,争分夺秒、昼夜不停,力求尽快解救被困人员。22时许,第一名被埋压人员被救出;次日下午,另外两名被埋压人员也先后被救出。

  “不犹豫、不放弃”

  6月18日上午,深圳消防攻坚小组乘直升机后,携带装备徒步赶赴文贵村富炉石灾害事故点。现场山体滑坡面积约1200平方米,塌房土层厚度已达3.5到4米,近2层楼房高度。侦查人员通过走访周边村民,最终确定现场有10名人员被埋压,并确定了被埋压人员大体方位;同时,利用无人机紧急运输铁锹铁铲等救援工具,开展清土清障工作。19日早上,利用直升机增派第二批攻坚力量6名,增配铁锹铁铲等救援工具。6时20分起,参战力量迅速投入搜救作业。随着作业面逐渐被打开洞口,消防指战员们或跪着用铁锨刨土,或钻进狭小的空间破拆。救援争分夺秒,一刻也不敢耽搁。

  因环境恶劣、连续作业,人员体力消耗巨大,一想起灾区群众那些期待的眼神,队员们告诫自己:不能放弃,不能有一秒钟的犹豫。19日7时15分,发现第一名被埋压人员,7时40分发现第二名被埋压人员……随后,经过10小时不间断连续作业,17时43分,被埋压人员全部被找到。

  洪水退 他们“不退”

  暴雨洪涝灾害的来临是偶然的,但抗洪抢险的胜利不是偶然的。从打通陆路,到空中运输;从急流救援,到安置点……救援工作始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救援任务结束后,火焰蓝的身影再次活跃在学校的操场教室、医院的大院走廊,活跃在村头巷尾,和当地群众一起肩并肩清扫,开展清淤、送水等各项灾后重建任务,尽一切努力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本轮强降雨以来,广东消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出动12个消防救援支队和森林消防驻广东机动队伍共1424人,267车,198舟艇。共接报强降雨相关警情455起,出动消防救援人员4504人次、消防车辆616辆次、舟艇332艘次,疏散、营救群众1934人,清淤清障3.5万余立方米,排水排涝2.5万立方米,转移物资2583件。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王曦晨 

  通讯员 粤消宣

  供图 广东消防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