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通过战略统筹、产业联动、时空拓展,不断提升广州红色文化影响力、红色文化生命力和红色文旅感染力,擦亮英雄城市品牌。
全局统筹,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从全局上认识和统筹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旅与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广州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以红色文旅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城乡红色文旅资源联动。依托广州红色文化,通过“红色+”,促进红色文化与城乡旅游要素整合,推动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城市功能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二是实行城乡红色文旅人才联育。通过共享红色教育资源、共建红色课堂、互聘专业人才等方式,强化红色文化旅游点的合作,促进城乡红色文旅协同发展。三是落实城乡红色文旅活动联办。通过策划一批红色文旅精品活动,城乡形成遥相呼应的红色文化氛围。
以红色文旅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向心力。充分发挥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的优势,不断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形成文化向心力。一是开发“一程多站”式跨区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与香港、澳门联手开发体验型、交流型研学项目,打造港澳青少年在内地游学基地。二是建立粤港澳青年交流会议制度,增进港澳青年对广州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以对外开放推动红色文化走向世界。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作用,以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一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展馆缔结友好伙伴关系,加强文化交流。二是找准红色文化品牌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三是参考国际经验设计红色文化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
产业联动,注入红色文化生命力
推动红色文旅与广州数字文化优势产业联动,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红色产品,增强红色体验,不断提振红色经济生命力。
建设数字化红色文旅资源库,传承红色基因。一是对广州红色历史档案、史籍、文献、文物等进行数据收集、梳理、挖掘与整合,构建数字化红色文旅资源库。二是加快制定出台红色文化元素数字化管理标准体系,实现传统的文物档案管理工作与城乡数字化建设相衔接。三是探索数字化红色档案、史籍和文献公开化的制度构建,使红色文旅资源为公众共享。
注入文化创意元素,提高红色文化表现力。一方面,在坚守史实的“底线”基础上,发挥广州在动漫、影视、音乐等方面优势产业力量,以漫画、视频、歌曲等形式,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另一方面,借助技术手段构建立体化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鼓励民间通过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自主参与红色音乐、舞蹈、戏曲、书画的内容创作与传播,使红色文化转变为大众共传、共赏、共享的亲民文化。
融合科技手段,增强红色文化体验感。一方面,通过5G+人工智能、5G+VR技术实现数字化再现,打造沉浸式、个性化的文旅体验。另一方面,基于数字化红色文旅资源库,建立内容更加丰富、详实、准确而不失生动的解说系统,提升红色文旅的参与度。
时空拓展,提高红色文旅感染力
红色文旅要服务当下、服务百姓。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不应“躺”在博物馆、展览馆中,而应该不断突破时空界限,构建崭新场景,提高红色文旅感染力。
三大空间融合,推动红色文旅全域化发展。红色文旅与生活空间、休闲空间、移动空间相融合,使红色文化融入城市底色,以红色文化彰显城市温度。一是对重要的红色文旅资源点周边的居民社区进行微改造,融入红色文旅元素,打造红色文化微景观,呈现历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街区形象。二是通过红色文化与“三道一径”(绿道、碧道、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融合发展,跨越地区行政边界,叠加嵌入研学、体育、康养等休闲功能,动静结合、古今贯通,让市民感知红色氛围。三是在交通站点及线路上推动红色文化与城市共生,例如在交通站点打造红色文旅“微博物馆”、设立“红色公交”专线等,以“公交+文化+理论+文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模式,串联起红色印记。
打造红色“云产品”,推动红色文旅全时化发展。红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云展示”“云研学”“云节庆”等,形成全时化的红色文旅体验。一是以数字化红色文旅资源库为基础,建设红色文化“云展示”空间,为民众深入了解历史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教育途径。二是运用技术手段,并配合远程教学培训,提供红色“云研学”服务,成为线下红色教育的有益补充。三是整合红色文旅资源,打造一批红色“云节庆”,使市民在活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