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学习深圳的力度和劲头,成功引起了珠江口对岸的注意。
今年开春以来,江门紧锣密鼓筹备一个新的组织——江门市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这是江门市委“一把手”布置的任务,目前办公室已在市领导和深圳市高端智库专家的见证下,正式揭牌。
学习深圳经验,这件事情称得上司空见惯。从2021年到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三年发文,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累计达到87条。但在一众“学员”中,从市级层面专门成立一个学习借鉴深圳经验的办公室,江门此举在全国算是首例。
面对全国学习深圳的潮流,江门为何如此饥渴,想要比别人学得更透、更深?究其根本,“学”是第一步,“通”才是关键的第二步。江门学习深圳,不仅想当深圳最努力的“学员”,更想当深圳最紧密的合作伙伴。
这两年,“小镇做题家”一词在网络流行,指的是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依靠刻苦学习、擅长考试而进入一流高校的青年学子。现在,江门也想当“大城做题家”,想要通过学习深圳,实现城市能级的跃升,跻身大湾区一流城市的圈子。
这套考题,可比小镇的要复杂许多。
借风的人
现在,所有江门人都在期待,深中通道将会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
历时8年,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将在3个月后具备通车条件。这条跨海大桥,在虎门大桥和港珠澳大桥之间,为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交通主骨架连接了关键“一横”,届时江门至深圳的车程将从原来的2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以内。
进入深圳“1小时生活圈”的视线范围,对江门来说,意味着更多高端要素流动的可能,意味着借力借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机会。
长期以来,江门受限于地理位置,不与任何一个大湾区中心城市接壤。江门与澳门,隔着珠海;与广州,隔着佛山;与深圳和香港,隔着整片珠江口。而深中通道的建成,在江门和深圳间拉了一条最短的直线,让江门重新“回归”珠江口,成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重要组成部分。
深中通道将历史性改变江门的区位条件。
江门早就意识到,2024年将会是经济社会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刻。
在多个场合上,江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江门已经打开了加速崛起、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现在正是江门历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机”,“重点工作都要围绕迎接大桥经济来开展”。
但常言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硬联通的大桥如期而至,江门的软联通能否匹配得上深圳的节奏,江门创新体制机制的胆识和能耐能否跟上深圳的步伐?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深江经济合作区的进度,还需要加快。
为什么要划一个新区?这是江门经过长时间调研论证,符合深圳所需和江门所能的决定。江门空间资源要素充足,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也是湾区唯一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这为众多创新型企业弥补在深圳发展空间不足,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了很好的选项。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兴贺曾指出,要以土地空间保障为核心,不断强化深江合作核心竞争力。
早在2019年,江门就在深圳举行过投资合作交流会。当时,江门的想法是加强与深圳产业对接,推动“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合作模式。在台下,华为、腾讯、TCL、宏发投资、德昌电机、威立雅等150多家深圳龙头企业参加。时隔5年,当时坐在台下的不少企业,现在已经成为江门的一分子,尝到了深江产业合作的“头啖汤”。
以产业空间为媒的合作模式,得到市场的认可,让江门嗅到了深江产业合作更大的商机。2023年2月,江门首次提出深圳江门合作在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致力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
如今1年过去,这场跨越珠江口的“牵手”最终能否一锤定音、开花结果,江门还要付出更大努力。
所以江门还要学,为了推动深江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而学。
接轨超级城市
南通和宁波,两座长三角城市,近期被江门反复提及,要对标学习。
2月18日,江门举行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到要深刻认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巨大牵引作用,学习南通、宁波等先进城市,做实“大桥经济”文章,强化“软硬联通”。
3月4日,江门开展“大桥经济、黄金内湾”专题调研,再次提到要学习宁波、南通等先进城市,围绕“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谋划。
这两座城市一个共通点是,都依靠大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城市的跃升。前者依托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融入了上海大都市圈,GDP在2013—2021年年均增长达到8.4%,入列万亿之城。后者在大约15年前迎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域深度拥抱“大桥经济”,前湾新区从一片滩涂崛起为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
它们做了什么来迎接大桥,值得江门学习?我们从往年城市间的互动可以窥见一斑。
2017年,南通对接服务上海大会在上海举行,着力推动南通“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之后,为了更深层次对接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南通首先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推出了不少在江苏全省或全国首创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比如,深化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投标企业可在任意地点完成投标,各个环节均可通过网络完成。
在南边,宁波正以多领域、全方位接轨上海为重点,坚持产业科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发展、对外开放、市场环境六大领域一体化齐头并进,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在2020年相关行动计划中,宁波提到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推进产业合作、生态共保、服务共享等领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从学习、融入,到接轨、共建,南通和宁波成功对接上海资源,在短时间内迈入了万亿GDP城市,其背后的共通之处,在于体制机制一体化建设。
简单而言,就是为来自超级城市的高端资源要素,营造如超级城市般的发展环境。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深入梳理堵点卡点清单,更考验着城市开放、改革、创新的魄力和决心。
一批年轻干部赴深体悟实训专题培训。
下一个横亘在江门面前的问题是,深圳这么多改革经验,应该从哪里开始学起?
过去三年,国家发改委给出的87个“标准答案”。
2021年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以清单的形式,系统总结深圳创新经验5方面共47条,并面向全国公开推广。这些“深圳经验”包括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制度型开放新格局、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22年10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这次18条举措涉及要素市场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治理4个方面。
2023年10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向全国推广深圳在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涉企服务、改善民生和提高治理效能等方面的22条典型经验。
江门市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深圳的先进经验,以及当前深江合作存在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堵点卡点问题,江门初步选取了九方面基础性工作开展学习,包括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涉企服务、投资开放、城市建设、行政体制、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法治化营商环境。
如此全面、如此系统,江门的目的很明确:与超级城市深圳并轨发展。
放大机会点
江门要从基础性工作开始学起,这条“求学”之路就不会太短。
但机会不等人,江门坐不住、等不起,也慢不得。在3月5日召开的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座谈会上,江门对现在要“干什么”有清晰的认知:
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找准“小切口”、突破点,安全有序、先立后转推进两地产业合作、要素流动,联合开展全球招商,共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共同构建未来产业格局,共同提升大湾区产业竞争力。
边学边用,产业先行,这是江门的答题思路。因为深江合作的进程,不仅关系到江门能不能如期实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5000亿目标任务,更关系到更长久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江门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在全省成功实现争先进位。但如果细看产业结构,金属制品、食品、家电等传统制造业仍然是江门产值靠前的产业链,产业体系整体略显“老态”。
在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亮出了势头良好的几个新质生产力方向:向空天探索,向深海挺进,向微观进军,向虚拟空间拓展。这无疑给江门敲响了警钟:用科技改造升级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江门还有很大空间。
量变引起质变的关键一跃,很可能出现在深江合作这个机遇点上。
过去10年,惠州GDP稳居全省第五,从3000亿到4000亿,从4000亿到5000亿,惠州都只用了3年时间,已成为广东下一座万亿城市的最强候选者。迅猛发展的背后,惠州制胜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承接了深圳的产业,二是前瞻布局了能源大产业,如中海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国家重大外资项目。
这份作业,江门正在“抄”,并且第一步已经有了眉目。
德昌电机(江门)有限公司尝到了深江产业合作的甜头。
江门即将通过深中通道,对接上深圳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同时,大型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为江门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准备了充足的空间。在今年深圳两会上,深圳市市长覃伟中明确指出:“抢抓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机遇,加强与中山、江门等产业合作。”
这表明,深圳与江门进行产业合作,符合“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共同期待。
下一步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多大产业?江门想了3招:联合招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第一招,中山也用过。去年6月28日,深圳、中山两市首次面向全球联合招商,以官方名义确认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招商机制,并以两地设立总部区和产业基地形式实现落地。江门能否在今年,与深圳达成类似的联合招商机制,以“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撬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大湾区,值得期待。
第二和第三招,考验江门对深圳和自身产业发展的把握。今年初,江门给自己设定了10个新兴产业目标:硅能源、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传感器、海洋牧场、安全应急、数控机床、盾构机、智慧农机、水经济;以及数个未来产业方向: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氢能源、深海装备、低空经济等。
这其中,有不少都是深圳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如人工智能、氢能源、低空经济,透露出江门服务深圳、接轨深圳的产业规划。
大桥“牵手”的日子逐步靠近,深江合作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南方+记者 李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