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快速成长”,同时也为老年群体、境外人士带来了因支付习惯差异而产生的“堵点”“痛点”。为更好服务社会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在粤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共同发力,从供给端、需求端协同推进,多措并举提升支付便利性,让老年人、境外人士切实享受到便利的支付服务。
这家养老服务示范银行网点位于广州老城区。网点内,市民区女士正在尝试用新推出的“零钱包”服务兑换300元零钞。
据介绍,总额100-500元的“零钱包”内,分别装有若干1元到20元的零钱,便利境外人士、老人、学生等群体现金消费。在广州和深圳,“零钱包”服务除在网点常态化配置外,同时对涉老、涉外的重点场景、重点行业,提供门到门兑换服务。
境外人员支付习惯“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境外刷卡是支付的主要渠道。三月以来,广州在白云国际机场、“沙面国际化街区”等境外人员密度较高的地方设立优化支付服务示范区,推出一系列便利入境人员支付服务举措。
已经在中国定居多年的瑞士人方中睿,第一次带父母来中国旅游,恰好就在广州享受到“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政策的红利:境外来华人员在境外支付用的电子钱包可以在我国境内使用,符合条件的境外银行卡也可绑定至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实现境外银行卡与境内扫码支付的无缝衔接。
完善“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支付服务体系,对于即将迎来大量广交会外宾的广州而言尤为重要。当前,广东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外卡服务场景生态,合作商户涵盖会展中心、国际高端连锁酒店和餐饮、交通枢纽等多个境外来华人员高频、大额消费场景,让境外人员消费无障碍、支付不“见外”。
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在广州、深圳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要求紧盯重点机构、重点场景,按照既定方案和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各项服务,为老年人、境外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助力大湾区互联互通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记者:李新 赵国玫 摄像:张琪 姚辉 深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