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南方网> 新闻 > 精品 > 专题推荐 2020 > 2020年广东寻找最红小康村 > 小康播报

广东河源三洞村:山沟沟里的幸福生活【寻找最红小康村系列⑩】

2020-11-04 10:30 来源:南方网 陈薇 袁瀚 黄俊杰
.
00:00 / 00:00
标清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凌晨2点,钟旺华的腐竹作坊亮起了灯,柴火烧得正旺,前一晚泡好的黄豆下锅了。通过产业帮扶,扩大腐竹生产规模后,钟旺华一家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实现月纯利润达1.2万元以上,成为全村勤劳致富的典范。

      在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金灿灿的腐竹成为贫困户的致富“法宝”,优质鸡养殖与蜜柚种植形成生态循环链,社会力量助力省定贫困村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在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委农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办的指导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本期“寻找最红小康村”系列,来到此地。

      党建引领提质扩面

      “三洞村这几年变化非常大”

      走进三洞村,映入眼帘的是平坦宽敞的村道、设计别致的绿地花圃、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文化墙、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的村级文化广场,俨然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画卷。

      “三洞村这几年变化非常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南阳感慨道。过去,三洞村因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较薄弱。2018年,因三洞村辖区内存在非法矿点,村干部集体违纪,被确定为河源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对象。外出务工10余年的何南阳了解家乡情况后,暗自许下“要为村里做点事”的决心。

      2019年5月,何南阳经选举成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紧接着,三洞村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组织建设、整改突出问题,逐渐形成一支群众基础好、政治素质高、凝聚力强的村干部队伍。

      党建强起来了,产业也日渐兴旺。目前,三洞村的山楂树、蜜柚林、优质鸡养殖场等产业基地蓬勃发展,建档立卡的46户贫困户全部达到出列标准,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

      “科技+种养”助扶贫

      有贫困户分红逾8000元

      入秋后,三洞村脱贫产业优质鸡养殖基地的养殖户更忙碌了,“我们养的鸡属于优质三黄胡须鸡,每天在山上跑,主要吃米糠、玉米、青草、虫子等。”养殖户张金城说,成鸡出栏后,将一车车运出三洞村,由省农科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保价销售。

      “优质鸡养殖不是单纯养鸡,真正形成了一条科学种养的生态循环链。”冯作舒说,原先养殖基地尚未形成科学化、规模化养殖,把鸡简单散养,导致鸡品质不好,存活率不高。目前,三洞村在养殖优质鸡的同时,鸡粪用于饲养黑水虻,并将黑水虻作为鸡饲料,经过无害化处理的鸡粪作为红肉蜜柚树的肥料,“既节约了成本,又不污染环境。”

      冯作舒是驻村工作队从省农科院特邀的技术员,主要负责为当地饲养优质鸡苗,并传授养鸡技能。2017年,他以省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来到三洞村,这一来,便扎了根。

      四年来,每次购进新鸡苗时,冯作舒就住在村里全程给予养殖技术指导,每年驻村达4个月以上。驻村期间,他每天骑摩托车沿山路到养鸡场好几趟,仔细观察记录小鸡生长状况,并带着农户,对养殖场进行清扫、消毒,手把手教学,风雨无阻。

      尽管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心里难免有些遗憾,但看着一批批成鸡出笼,贫困户领到分红时脸上洋溢的笑容,冯作舒感到“值得”,“贫困户能学以致用,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将来他们自己也能把鸡养得很好,解了后顾之忧。”

      三洞村优质鸡养殖脱贫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作。全村有劳力贫困户成立养鸡合作社,自愿从财政扶贫到村资金中每人拿出2000元入股,每年进行分红。2019年度,每个有劳力贫困人口分红1095.66元,最多一户分得8700多元。

      优质鸡养殖生态循环链的应用,是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引导科技成果向三洞村地区转化的一个缩影。驻村第一书记许志农表示,工作队还围绕三洞村丘陵山区的山楂、三华李、南药、红蜜柚等特色经济作物,积极探索山地种植农产品,并通过节水灌溉、采运设备和产后处理机械化技术等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以科技扶贫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

      因地制宜扶持产业

      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三洞村,从事传统产业的村民不在少数,按驻村工作队“传统产业不放松,引进产业有突破”帮扶思路,三洞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扶持传统产业发展取得好成效。

      靠手工制作腐竹脱贫的钟旺华夫妇便是其中之一。许志农表示,工作队先后扶持4家腐竹家庭作坊进行改造,生产条件、生产工艺大大提升,腐竹质量明显提高,产量也由原来的每户每天20斤提升到100斤左右。

      “现在村里主要有两个新的产业化项目,腐竹厂项目和农家乐项目,每年将增加村集体收入至少16万元。”许志农说,经省农科院食品加工专家和驻村工作队多次考察,决定以三洞村为中心,以点带面带动全镇腐竹产业发展,预计能为当地腐竹产业增加一倍以上效益。

      2019年,省科技厅携手企业共建对口帮扶“三洞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由企业投入资金1000万元,开展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人居环境整治,并在三洞村开展“粤菜师傅”培训班、“月嫂”就业技能培训等培训课程。

      “培训班上,我学会了多款粤菜烹饪方式,并开起了农庄。”村民李根华自豪地对记者说,通过参加“粤菜师傅”就业培训,他学得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策划】 陈永 胡念飞

      【统筹】 喻淑琴(18898606366)

      【记者】 陈薇 袁瀚 黄俊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南方+ 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