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指导下,广东各地涌现出一批红色资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小康村”。
“红”,可以是党建引领,是经济发达,是产业振兴,是村民富裕,是生活红红火火,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村民网红,也是小康社会中村民一张张红彤彤的笑脸。
为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南方网、南方杂志、南方都市报、南方+等媒体以及快手平台,推出2020寻找广东“最红小康村”报道,走进百姓内心,用笔和镜头,记录红色沃土上的小康故事,凝聚决胜全面小康的澎湃伟力。
同时,2大红色小康评选活动~“广东十大最红小康村”评选报名及“广东十大小康故事员”评选报名(需提交小康主题的文图或视频)也同步启动,敬请垂注。
从梅南镇出发,往北十二公里的九龙嶂脚下,坐落着“粤东井冈山”——水美村,革命年代的红色基因,就隐藏在这座小村庄里。沿着盘旋蜿蜒的山路,硕大的红字——“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便映入眼帘。当年,这里是蓬勃兴旺的革命训练场;如今,遗留的红色资源正渐渐成为村民脱贫的左臂右膀。
红军酒酿红色情
凌晨四点,冯伯一家已起身准备酿酒,一缸不起眼的米酒,却藏着冯伯先祖与红军的故事。九十一年前,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古大存带领红军在水美驻军,成立东江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冯伯的祖先将祖屋星拱楼借予红军驻扎,还将自家酿的酒给红军消毒,从此,“红军酒”的名号一叫就是几十年。当年革命烽火中偶然成名的红军酒,如今竟成了冯伯一家脱贫谋生的好帮手,成了水美村独有的红色资源。
酿酒坊里,酒缸内正悄然律动,十天的暗潮涌动,造就了一缸香醇浓郁的白酒。远观,光阴积淀的厚重风味迎面扑鼻;细品,一股浓烈的酒劲直冲喉底,最后在口腔中留下一股酒香。
冯伯一家就靠着这一方祖屋,经营起一个小酒坊,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两个女儿远嫁,剩下儿子同住,“有钱的都往外跑啦,我们两个老人家穷一些,就只能守着这个老房子,买房子要好多钱的。”冯婆婆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件陈旧的条纹衫,问起如今的生活,她笑着跟我们介绍现在的补贴,“辛苦当然还是很辛苦啦,不过比以前就好多了。有吃有穿就可以啦,一件衣服都可以穿十几年了。”
祖屋的另一边,已被改造成红色教育基地,每当有党员干部去参观学习,第一站总是星拱楼。听说广州来了记者,冯婆婆热情地带我穿梭到隔壁,指着红军塑像和墙上的介绍图,将他们一家与红军的渊源娓娓道来。
“当时古大存带兵来到这里,我太公就把这个屋子给他们躲,酿了酒还给他们消毒用。这边放枪,那边放缝纫机,下面就是练兵场,现在要改成国防教育基地了。我们上一代人也是白白拿出来的,到我们这一代,有吃有穿,干嘛要讲钱。很多来这里的人都说你们家比较辛苦,收个门票也可以啊,我总是说不用,房子是上几代人建的,我们收钱也不好意思。”每次冯婆婆谈起祖屋在革命年代的经历,总是很兴奋,“很多人都不知道屋子当年的作用,我们作为主人如果不说,以后哪有人知道?”她很想告诉大家祖屋的贡献和故事。
割不断的革命记忆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水美村也越来越好……”坐在凉亭下的老人钟祝英拉着一位游客,脸上充满笑容,用客家话述说着她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她边说边比划着,向游客介绍解放军以前练兵的地方以及她放过哨的山头。九十五岁高龄的她身体依旧健朗,只是再也听不见声音,但她却从未停止向别人讲述自己在革命时期的经历。
“其实我们水美这里很多人都给解放军放过哨,只是那些老人都已经陆续离世了。以前,生活困苦,道路不通,他们哪有时间讲故事,也没有人来听。她们不仅给解放军放哨,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传递信息。当初都是把那些信息写在纸上,然后藏到木柴里,他们帮忙挑出去。你们是不知道呀,这里以前没有路,都是山,他们要爬过很多座山,还要躲避国民党才能成功把这些信息传递出去......”钟祝英老人的儿子向我们解释道。
群众心知冷暖
“他是好人,工作做得很到位。”低保户冯婆婆亲切地拉起党建指导员房锋的手,忍不住向记者夸了起来。“多亏他们,我们现在生活才没那么困难。我家老头也可以不用天天酿酒,身体偶尔不舒服还能偷偷闲,太感谢他们了。”
“有困难一定要及时和我们反映。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党建指导员房锋对冯婆婆说道。由于是梅县本地人,他和村民们打起交道来并无太多障碍,无论是村口经过的汽车,还是路上偶尔路过的一户人家,房锋都能热情地用客家话与他们拉几句家常。对于扶贫工作人员而言,探访村民、了解村民近况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梅南镇党委副书记古盖立告诉我们,“都说水美民风好,扶贫工作队的群众工作容易做。其实说到底,群众都是知冷暖的人,我们平时要多走动,要知民爱民。该公开、该透明的信息就要公开、透明。村民就会信任你,支持你,相关工作开展起来就容易点。”
党群协力拔懒根
“村民要脱贫,单靠政府是不行的。扶贫就要先扶志,我们要把懒根拔了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水美村第一书记袁泉道出了脱贫的关键。“随着美丽乡村、红色村项目建设的发展,村里的就业门路也多了起来。只要村民愿意干、肯干,生活肯定会好起来。”
脱贫攻坚,最怕群龙无首。不仅要干,还要有人带头干,“一个党员带十家,十个党员遍地花,‘头雁’工程一定要做实,基层党建工作也要做扎实。村里党员干部要带头致富,让村民看到希望,对口帮扶时才有说服力,村民也才会信任你,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水美村的致富带头人“鸡司令”带动十五户贫困户养鸡脱贫。他们养鸡、养猪、酿酒、种植灵芝……,成了典型的斜杆青年。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了防止养殖业对水美环境造成污染,他们缩小养殖规模,寻求发展新的绿色产业。
红色文化,绿色青山,打造金色水美
站在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下,抬头望去,天清气朗,茂密青葱的山林重峦叠嶂;低头眺望,铺天盖地的绿色之间偶尔可见零星的客家土楼。“靠天吃饭行不通,我们就靠自己。我们要把水美打造成旅游村,网红村,生态环境一定要搞好,基础设施也要完善,同时我们还要有自己的特色,把游客留住。” 水美村党支部书记罗苑华指着水美村的乡村规划示意图,详细介绍着关于水美村未来的规划建设。
“现在水美村发展主线就是‘红色+绿色+金色’,通过红色村地建设来盘活红色资源,以‘红色’支点撬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但是不论是红色、绿色,最终目的就是实现金色,让我们村民富起来。最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村民脱贫致富。”梅南镇党委副书记古盖立说。
如今,红军餐、红军客栈、红军茶……已成为了游客水美村体验红色文化的必到之处。在水美,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的苦涩记忆,也是脱贫之路的最佳拍档。一种文化,在两个时空焕发出不同意味的色彩。但无论是哪种意义,最终都回归到一个终点——人民的美好生活。
村民奔康金句
①扶贫就要先扶志,我们要把懒根拔了才能彻底拔除穷根。
②一个党员带十家,十个党员遍地花。
③现在水美村发展主线就是‘红色+绿色+金色’。
④群众都是知冷暖的人,该公开、该透明的信息就要公开、透明。村民就会信任你,支持你,开展工作也会容易点。
【撰文/图片】温志勇 刘昭仪 杨思佳
【统筹】喻淑琴(18898606366)
【监制】陈永 胡念飞
【来源】南方+ 南方农村报 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