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8年9月在全国率先设立了行政审判中心。朱洪波 摄
为防止行政协议案件性质界定不清导致的“踢皮球”现象,该类案件将采取“推定管辖”;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协议纳入行政协议范围,公民可就此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违约的,应当充分赔偿当事人的实际损失。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相关司法解释,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界定。据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规定》)将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民告官案如何防止审判部门踢皮球?明确“推定管辖”
南都记者关注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协议的类型做了列举,主要包括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和土地房屋等征收征用补偿协议等。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将行政协议纳入受案范围之后,一些地方审判部门出现对界定不清晰的协议案件相互“踢皮球”、不受理的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梁凤云解释,出现上述现象原因在于,行政协议既有行政性的一面,也有合同性、协议性的一面,这就导致在界定和区分行政协议和民事合同当中会存在的难度和困难,因此个别地方法院对于界定不明、合同属性不清的协议案件出现“民事推行政、行政推民事”的现象。
为此,《规定》明确规定了“推定管辖”制度。如果生效的民事裁定以协议不属于民事合同为由,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的,法院行政审判部门应当依法受理、依法立案,从而减少不同的审判部门之间“踢皮球”的情况。
此外,为保障原告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规定》参照民事诉讼法等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除了在原告的所在地和被告所在地之外,另行增加了协议的订立地、履行地和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的管辖标准。
“通过这样的规定,我们力求能够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地保障民营企业在内的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协议案件当中的一些合法权益,并且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梁凤云称。
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纠纷可行政诉讼
国有自然资源领域政府不履约、不监管、权力寻租等乱象或将得到改变。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协议纳入行政协议范围,公民可就此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法规定,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属于行政协议范围。《规定》对除上述两类协议之外的类型进行了列举。主要包括:矿业权出让协议等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协议;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的租赁、买卖等协议;符合司法解释规定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协议等。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黄永维对此表示,通过对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协议的审理,将有效解决过去一段时间国有自然资源领域政府不履约、不监管、权力寻租等乱象,确保国有资产等国家利益得到有力保护。通过对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的租赁、买卖等协议,将有力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房子是用来住的”合法权益。
此外,《规定》还明确排除了行政机关的内部协议、人事协议。对于行政机关之间因公务协助等事由而订立的协议、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订立的劳动人事协议,不符合行政协议的基本要素,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民告官”案件中,法院应当审查行政机关行为的合法性
“民告官”案件中,法院应当审查行政机关行为的合法性。
《规定》对此明确,法院审理行政协议案件,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70条的规定对被告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的行为是否具有法定职权、是否滥用职权、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是否遵守法定程序、是否明显不当、是否履行相应法定职责进行全面的合法性审查,不受原告诉讼请求的限制。
对于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补偿。《规定》明确,被告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因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导致原告履行不能、履行费用明显增加或者遭受损失,原告请求判令被告给予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此外,《规定》还明确了行政协议违约责任。行政机关违约的,应当充分赔偿当事人的实际损失。原告要求按照约定的违约金条款或者定金条款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告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行政协议义务,原告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南都记者 刘嫚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