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从开始拥抱世界到成为经济全球化“中流砥柱”。在此过程中,开放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之一,并创造了令世人惊讶的中国奇迹。
9月29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对中国70年来的对外开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复盘。
70年来,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4.6万亿美元,增长超4000倍,带动就业1.8亿人以上;中国已成为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7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对外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8年分别达1383亿美元和1430亿美元,吸引外资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在华外资企业已达96万家。
历经70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商品消费国,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从发展与经互会国家合作,到改革开放,兴办经济特区、加入世贸组织,再到共建“一带一路”、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实现了向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当前,一个覆盖全、层次多、梯度深、行业广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快速高效地形成之中,中国正从经贸大国走向经贸强国,在后一阶段,中国将更加注重转变贸易方式,优化外贸结构,优化国际市场结构,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并从商品和要素等流动型开放加速迈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
70年来,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4.6万亿美元,增长超4000倍,带动就业1.8亿人以上。-视觉中国-
多年蝉联全球头号贸易大国发布会上,钟山指出,中国外贸在突破封锁中艰难起步,1957年中国创办了广交会,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贸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1950年进出口总额只有11.3亿美元,规模非常小,到2018年已达到了4.6万亿美元,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钟山表示,“外贸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8亿人以上。”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外贸的体量非常小,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的广交会对于打破这种封锁、扩大进出口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中国外贸开始走上了“快车道”。
1978年,中国外贸总额为206亿美元,40年来,这一数字增长了223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货物进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仅为0.8%,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列第29位。而从2009年起,中国连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2013年起,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并保持至今。
1978年到2018年,中国的贸易伙伴也由40多个发展到232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中国至少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FTA),自贸伙伴遍及亚洲、大洋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
“从贸易量上看,中国FTA的贸易占我们对外贸易的38%,即使不含港澳台地区的话,这一比例也达到了25%。中国正积极落实自贸区战略,与更多的主要贸易伙伴建立自贸区。”商务部国际司司长张少刚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介绍。
从经贸大国走向经贸强国中国外贸正在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升。白明指出,早期中国外贸主要依托低成本的劳动力等要素,出口的商品在价格层面具有优势;如今中国外贸正在转变贸易方式,优化外贸结构,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通过“三来一补”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6%增长到1998年的53.4%;不过加工贸易通常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较短,而产业链更长的一般贸易更能代表自主发展能力。截至今年前8个月,加工贸易占中国外贸的比重已降至24.9%,而一般贸易的比重则升至59.8%。
同时,中国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钟山指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中国出口的主体,民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回顾新中国70年经济成长时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并非简单地发挥比较优势,对贸易升级的引导也一直在发挥作用。
李稻葵称,1995年到2007年,中国仍有大量的低价劳动力,尚未达到刘易斯拐点,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这一阶段中国应专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贸,然而纺织、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占比在这一阶段却不断下降;与此对应,机械、车辆、船舶等需要更多资本、技术的产品出口份额却在稳步上升,许多高技术产业也出现了超前布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高度重视并引导贸易结构的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贸易并不乐观。世贸组织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下调1.1个百分点至2.6%;近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9年贸易和发展报告》更是将全年的贸易预期降低至2%。
钟山就此回应称,今年以来,中国外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挑战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中国正全力以赴“稳外贸”,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他指出,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特别是受经贸摩擦的影响,商务部正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通过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高质量、开拓市场、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增强企业竞争力。今年前8个月,中国实现进出口20.1万亿元,增长3.6%,增速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整体水平。
在提升质量方面,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集成电路、成套设备、医疗器械出口的增长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中国的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外贸新业态也快速发展,其中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增长了20%,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了11.2%。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国际市场布局正在进一步优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比重达到30.1%;商品结构上,机电产品的出口占比已达57.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28.3%,民营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出口占比达到51.4%。
中国利用外资居全球第二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钟山介绍,2018年中国吸收外资1383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到去年底,中国累计利用外资2.1万亿美元,在华外资企业96万家。
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外资为中国创造了10%的城镇就业、20%的国内税收、40%的进出口贸易,在激发创新活力、带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稻葵认为,对外资开放的意义并不限于引进了资本与技术,创造了就业与税收,更重要的在于,促使中国的经济主体学习国际上最先进的知识、制度与理念,并结合中国实际付诸实践。
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的质量在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外资占比明显提升。今年1-8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60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7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占比达28.9%。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8.4%。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46.4%、54.4%和74.6%。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国际上经贸摩擦加剧的影响,部分外资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王受文就此表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这对外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外资企业在中国40多年来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比如说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去年的销售收入达到7000亿美元,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大于在他们本国的销售额。他们看中这个市场,因此他们愿意到中国来。”
此外,他强调,中国政府对吸引外资的政策非常鲜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在放宽外资准入上,中国的负面清单已从2013年的190多条缩减至37条;中国还出台了外资促进措施,外资来华投资不需逐案审批,99%的企业只要到工商监管部门注册即可;中国还加大了对外资的保护,今年出台的《外商投资法》明确给予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同样的待遇,并建立了外商投资的投诉机制。
自贸区与自贸港是新时期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据王受文介绍,今年前7月,前期设立的12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国国土面积的千分之四的体量,吸引了全国14%的外资。
“商务部正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海南实际,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深入研究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展。”王受文说。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从经济特区、开发区到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管理,从‘外资三法’到《外商投资法》,我们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们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中国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钟山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过四个阶段,已初步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他介绍,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这是全面开放的准备阶段,通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品种完整、体系完备的工业体系,为其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世纪之交,其特征是广度开放,主要体现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逐步开放。1980年,国家开放深圳等四个沿海城市,这是“点”的开放;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再次开放沿海14个港口,开放由点及线;1992年之后,中国在多个省份设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从沿海一线扩大到面。
第三个阶段是深度开放阶段,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中国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出口所面临的关税壁垒大幅度下降,企业出口迅速提升,加工贸易占据了出口的“半壁江山”;中国还主动降低关税,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大力推进全球化。
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进入全新的第四阶段,一个覆盖全、层次多、梯度深、行业广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快速高效地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已覆盖18个省份,中国已开始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中国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市场准入不断放宽,目前已放开一般制造业,并加快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的开放。
李稻葵指出,一个平稳、可持续的开放过程,需要政府精心的管理和引导,近40年来,政府以极大的政治勇气与决心,不断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在适度保护本国企业与引进外部竞争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并尽力消除一些开放对一些产业、地区、群体带来的冲击,进而逐步走向全面开放。
白明则表示,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中国正推动由商品和要素等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转变。“比如,以前我们更注重把外资引进来,注重为外资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而现在更加注重国内的规则、制度、法律等层面的完善,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