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的措施。其中提出,支持打造“双创”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完善股权、薪酬等激励机制,促进各类企业协同创新。
孵化器,作为双创的重要孵化平台,未来是否将迎来新一轮的提质计划?
南都记者梳理科技部公开数据,自2001年至今,无论是国家级孵化器、非国家级孵化器,均呈增长状态,如国家级孵化器2017年已达988个,2016年有863个,同比增长14 .5%;非国家级孵化器同比增长更多,为28 .8%。对广东而言,作为国内孵化器大省,已迎来发展双创良机:粤港澳大湾区的到来,诸多支持发展双创政策接连发布,在粤港澳三地双创元素互联互通之下,未来,广东能否孵化出国际型的新经济企业,或是检验广东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省的重要行业指标。
孵化器发布呈现区域经济特点
自2001年以来,孵化器数量直线上升。国家级孵化器2017年已达988个,较2016年增长14.5%,而2001年仅55个;非国家级孵化器2017年达3087个,同比2016年增幅更是达到28 .8%,2001年则不足300个。这意味着17年内孵化器发展热度一直未减。孵化器的发展与分布与区域经济情况有着密切关系,以广州为例,广州市孵化器协会公布的孵化器分布地图显示,广州孵化器分布状况可用“一核心两翼”来概括。沿着海珠区,向东延展,天河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州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地方。两翼,北为白云区、花都区,南为番禺区、南沙区。
各地区孵化器有何异同?按照专业和综合孵化器来划分广州孵化器分布图:海珠区,以新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突破口,通过举办会展来营造行业氛围,因此以琶洲为基地的会展型孵化器较突出。天河区,连接广州东西两端的广州经济发展重地,多以综合型孵化器为主,这与其天然的地理优势有关。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专业孵化器相对较明显,该区有生物制药、新材料等国家级新经济企业孵化器。
广州孵化器分布情况较典型,广东也如此。各类型孵化器分布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沿线,特点为东西两端孵化器较多:以国家级A类孵化器为例,2017年广东为17家,广州市占5席,深圳市占3席,东莞等城市共占9席。另一个孵化器大省江苏也是如此,孵化器分布呈现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江苏省A类国家级孵化器2017年共有14家,其中苏州占3个,南京1个,无锡1个,其他城市共9家。
政策加持下,国内孵化器集聚效应显现
孵化器呈高增长态势下,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增加。2018广州市科技局曾公布《2019年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奖励性后补助专题申报指南》,每家孵化器的年度评价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深圳给出的单项奖励金额也是如此。
不仅是地方。2016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对国家级孵化器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自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期间,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随后,科技部每年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89号)相关要求,开展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免税审核工作。2018年,资金支持力度又继续扩大,中央出台了新免税政策,政策对象扩至省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从现有内容看,这个政策对国家级孵化器来说并非新政。”一家国家级孵化器代表介绍,但政策对象扩大了,对外释放出国家要加大发展孵化器的力度。
诸多支持双创发展的政策发布之后,国内多个省份的孵化器集聚效应已显现。从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网站公布的2017年全国孵化器发展情况来看,2017年各省份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中,江苏省夺冠,广东第二,其次为山东省。从多个指标来看,江苏和广东不相上下。
制造业打通粤港澳孵化生态圈
有孵化器代表认为,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科技背景下,孵化器更要加强孵化功能,孵化出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然而,仅靠一家企业走这条路不容易。一家生物制药的孵化器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制药是广东、广州重点发展的领域。然而,生物制药前期培育过程较长,必须有资本作为发展背景。以该公司为例,正是因为母公司已是上市公司,自身有研发和投资需求,所以孵化器本身对公司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可以形成一个生态环。
为此,有孵化器集聚区在走资源整合之路:2018年6月18日,深圳湾创业广场迎来了它的三周岁生日。作为新兴双创资源集聚地和广东孵化生态基地代表的深圳湾创业广场,未来如何布局?深圳湾创业广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等产业资源拉入产业创新生态,不仅帮助创业项目成立公司,也争取让公司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能享受到园区资源聚合带来的支持。
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广深港澳科创走廊规划,都提出要求沿线城市间做一些科创协同。那么,当伴随越来越多的区域孵化器生态圈出来后,这些孵化生态间又如何发生关系?
“发展区域生态圈最好的办法是由企业来牵头建立。”一家从事智慧安防系统的企业负责人介绍,以深圳为例,这些年来它的发展依托华为等制造企业。未来孵化器的发展,应该也是以政府引导,企业牵头来完成,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从孵化器间利益出发,打造出大的孵化器生态系统。比如,香港有先进的科研资源,深圳有成熟的制造基础,广州有高校科研力量和较好的应用落地平台。对此,一名政府部门人士也表示,从广东省目前出台的孵化器发展策略来看,也是希望百花齐放,政府层面多是引导。
广东省驻硅谷首席经贸代表郇舒叶向南都记者分享她与斯坦福前校长约翰·轩尼诗谈话的一个细节:这位外国学者曾表示,创新就像浪潮,当浪潮来时,会创造出一种新的工业行业,新的行业又会孵化出创新企业,比如电子创新造就了惠普,半导体创新造就了英特尔,计算机创新造就了苹果电脑,互联网创新造就了谷歌,社交网络造就了脸书。创新不仅需要技术知识,还需要相应的市场来容纳。
南都记者梳理粤港澳孵化器生态圈发现,它如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一般,周边不缺龙头企业:国内BA T、华为等企业都已布局。随着国家的宏观政策出台,政府需要引导孵化出的是一个易于孵化创新生产的营商环境,而沿线这些龙头企业,需要加持广东的孵化能力。基于广东的制造底蕴,新一代的国际新经济小巨人,或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率先亮相。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任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