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召开在即,近日,广东农工、民进、致公、民盟、九三、民建、民革等多个民主党派相继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2019年省“两会”提案准备情况。南都记者发现,养老话题成为今年各民主党派“不约而同”关注热点之一。针对养老机构医疗资源薄弱、养老专业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多个民主党派提出,探索建立新型养老模式———“智慧养老院”,建立学校教育、在岗培训相结合的健康照护专业人才倍增计划等。
多民主党派关注养老
●2017年底,广东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67万人,占全省户籍总人口14 .7%。
●根据广东省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半失能、失能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5%,有77 .3%的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
●全省44.9万张养老床位中,医养结合床位仅占33%,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80%以上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以广州市为例,截至2018年,广州市已建成养老机构达183个,床位52203张
●据省老龄委统计,全省累积获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人数仅7108人。仅广州市目前就需要养老护理员2万人,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实际从业养老护理人员仅9000左右,缺口高达55%。
●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平不足,仅养老机构能实现持证率在98%以上,社区居家养老,从事失能老人家庭看护工作的家政人员持证率不足2%,家属照顾者学习过养老照护技能的,也不足10%。
关键词
医养结合
现状:“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老”
建议:科学制定医养结合规划,加大医养结合经费投入
民盟广东省委会的关注角度为医养结合。其提交的《大力推进医养结合 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提案显示,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67万人,占全省户籍总人口14 .7%。根据广东省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半失能、失能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5%,有77.3%的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医疗救治。“而目前广东乃至我国养老机构医疗资源薄弱,医院不能养老,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常住,又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
同时,养老机构方面,全省44.9万张养老床位中,医养结合床位仅占33%,而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80%以上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护理型床位缺口巨大。以广州为例,截至2018年,广州市已建成养老机构达183个,床位52203张,但养老服务项目更多是围绕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模式和实际开展,多数养老机构缺少医护人员和相应设施。此外,医养结合工作仅靠政府财政支撑,难以保证医养结合资金链条供应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该提案认为,医养结合正是解决“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老”矛盾的现实选择。不过,当前,“能医不能养、能养不能医”的“医养分离”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提案建议,把医养结合工作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科学制定医养结合规划,加大医养结合经费投入,积极打造具有示范带动力、可推广、可复制的医养结合示范点。
在严格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改进医养结合机构资质审批管理方式。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相关机构的扶持力度,对医养结合机构从资质审定、市场准入、土地供应、建设运营、床位补助、保险补助和相关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更加细致、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提案还建议,通过建立医养结合救助性基金、将部分医保基金用于医养结合以及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等方式建立长效筹资机制。
关键词
“时间银行”
现状:七成左右的社区居民不了解时间银行
建议:政府出台正式文件推动助老服务“时间银行”发展
民建广东省委会提交提案《多措并举,推动互助式养老持续发展》,其认为,互助式养老服务是在我国未富先老、养老服务资源匮乏的背景下的现实选择,也是城乡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自发性策略。推动“互助养老”的核心是全面激活老年人的守望相助的认知,将老年人相互间零散的互助行为有效组织起来,调动起广大居民的团体性和积极性力量。
提案明确提出,在城镇推行时间银行,把时间银行服务平台与线下互助养老服务相结合,夯实互助服务的持续可获得性。简单说,即以服务换服务。“这是广大中低收入长者的期望,以服务换服务没有货币贬值的焦虑。”提案解释,即把线下互助性养老服务与时间银行平台相结合,通过政府的再担保,确保在未来需要时可得到及时的服务。
实际上,广东已有“时间银行”模式的探索。民进广东省委会《关于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的提案》说出当前进一步发展“时间银行”的现实困难、制约因素。
提案指出,广东的“时间银行”大都是以个别街道和社区为单位的小范围实践,兑换机制等制度不成熟,导致维持时间都不长。且在资金、人员和信息化方面缺乏政府支持,服务内容单一,主要还集中在看护、购物、心理辅导、谈心、娱乐、清洁、住院陪同等简单助老服务方面。而对新生事物,公众认知度比较低。一项关于“时间银行”的调查显示,七成左右的社区居民并不了解时间银行。
该提案建议,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先期主导投入,出台正式文件来推动助老服务“时间银行”发展。组织专家团队,对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组织机构,储户的权利义务,银行管理方的权利责任,账户的开立,时间货币的存储、支取、转赠、继承等做出明文指引。“建立科学的服务兑换和奖励机制是引导时间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
同时,建议推动系统构建和实现信息互通互联,从“社区级时间银行”系统,到“市级”、“省级”,最终推动“全国级”的“时间银行”建设,实现全国各地“时间银行”的“通存通兑”。加强地方立法层面对时间银行服务者的保障。
关键词
养老人才
现状:从事失能老人家庭看护工作的家政人员持证率不足2%
建议:建立学校教育、在岗培训相结合专业人才倍增计划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提交的提案《关于解决广东养老人才瓶颈问题的建议》则直击养老人才问题。
提案指出,养老服务业本质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而养老人才队伍不足、质量不高已经成为阻碍广东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提案抛出养老人才现状: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大,据省老龄委统计,广东累计获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人数仅7108人。仅广州市目前就需要养老护理员2万人,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实际从业养老护理人员仅9000左右,缺口高达55%。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平不足,仅养老机构能实现持证率在98%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方面,从事失能老人家庭看护工作的家政人员持证率不足2%,家属照顾者学习过养老照护技能的也不足10%。总之,照护水平低、照护质量差,导致一些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情况快速恶化或反复入院,造成对公共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家庭沉重的负担。
因此,提案建议,打破目前民政、卫生、人社、残联等部门割裂分散的养老局面,由省领导牵头做实老龄工作委员会在养老政策顶层设计和决策中枢职能,加强老龄工作的统筹协调。完善养老人才顶层设计,为应对未来持续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养老人才战略规划。
与此同时,建立学校教育、在岗培训相结合的健康照护专业人才倍增计划。一方面通过学校教育、定点培养等方式,扩大教育系统对养老人才的输出。提案认为应该避免“养老服务”的污名效应,与国际通用术语接轨,改名称为“健康照护与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系统增设老年医学及护理专业。
另一方面建立从业人员在岗培训机制,通过行业协会认证、管理,实行从业准入认证、技术技能认证相结合的从业人员持续培训教育体系。
提案还建议,建立广东省统一的养老人才培训、认证和登记体系,制定全省统一的健康照护培训课程体系及配套的执业资格认证体系,由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担培训、认证、管理方面的职能。研究落实广东省养老护理员资质和香港、澳门互认机制,推动大湾区养老人才资源整合。
关键词
农村养老
现状:农村公共养老服务的供给总量供不应求
建议: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民办养老”新模式的试点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其提交提案《关于推进“互助养老+民办养老”新模式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认为,农村留守老人自理能力差,家庭养老功能又不断减弱,面临的养老问题尤其严重。农村公共养老服务的供给总量供不应求,供给内容单一,人才缺失严重,公共养老服务并没有有效的填补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空缺。
提案建议,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民办养老”的新模式。互助养老模式是把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组织起来,按组建立农村社区互助养老小组。小组老人日常聚集在一起集中照料,每小组选派一名比较有威望且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担任责任人,村长作为总的协调管理人及负责人。每个互助小组老人彼此扶持,相互照顾,让老人在不改变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下得到照顾,同时也能解决农村地区社区养老缺乏人手和经费的问题。
提案同时建议,省民政厅牵头相关部门合作,建立起农村留守老人基础服务数据库,制定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指导性文件。在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农村地区,选择一批典型村进行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民办养老”新模式的试点,将其纳入乡村振兴与扶贫攻坚战略。
此外,提案建议由省民政厅牵头制定民办养老机构准入的规范性文件。建立省市县三级按比例分摊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专业养老机构进入农村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统筹:南都记者 贺蓓
采写:南都记者 贺蓓 见习记者 董晓妍 实习生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