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港澳广深要“四核联动”带动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支撑“一带一路”?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2019-11-11 08:15 来源:南方都市报 潘珊菊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一带一路”分论坛现场。

陈鸿宇

  11月9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19)在广州举行,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位外宾和政、产、学界人士齐聚海上丝绸之路“南大门”,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南都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设置了“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一带一路”、全球汉学研究与中国形象海外传播、中资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国际移民等研讨议题。

  关于大湾区如何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广东省政府原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一带一路”分论坛的首个发言者,阐述了湾区中心城市要实现“四核联动”的观点。他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认为,世界一流湾区都是多核的、联动的,没有哪一个单体城市能够带动整个湾区,要带动大湾区的发展,进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广州和深圳之间“双核联动”,更要包括香港和澳门的“四核联动”。

  A

  谈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关系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棋子”

  自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间的关系一直备受瞩目。《规划纲要》指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其中之一就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对此,陈鸿宇表示,在中国新一轮的开放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本身就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步核心“棋子”。中国南方必须有连接“一带一路”的大平台,并且应是一个既对内也对外的双向窗口。

  “粤港澳大湾区本身是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有魅力的湾区,是新时代中国整个空间布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引擎。”陈鸿宇说,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好,就可以按照《规划纲要》和中央一直以来的要求,以大湾区为龙头,背靠珠江-西江的产业带,辐射带动中国的中南、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还有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等,进一步还要影响东南亚和南亚,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沿线国家。

  B

  谈深圳成为先行示范区 “核心”城市之间应实现相互间的联动

  按照《规划纲要》的规划,粤港澳大湾区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陈鸿宇向南都记者解释,深圳成为先行示范区,担当的是试点的责任。这是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新实践和新提升而做的试点,希望通过试点探索,积累经验,总结可行做法。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深圳承担了很多责任,包括怎样深化内地和港澳间的合作,怎样发挥独特优势,处理好深圳与香港间的合作关系。

  “示范区是中央给的一个使命,不能只看到优惠政策和利好,实际上,这是给深圳的更高目标、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压力。”陈鸿宇说。

  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作为“核心”的城市之间应实现相互间的联动。据他介绍,近期广州和深圳的行政首长多次频密互访,签署了各种合作框架协议,并且在交通对接、产业协调、民生统筹多个方面都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有进取性的措施。

  陈鸿宇认为,世界一流湾区都是多核的、联动的,没有哪一个单体城市能够带动整个湾区,要带动大湾区的发展,进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广州和深圳之间“双核联动”,更要包括香港和澳门的“四核联动”。

  企业想“走出去”,必须解决互通问题,文化要互通、法律要相互认识和认可,营商机会也要互通。“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人当翻译,有人懂得当地法律法规、营商惯例、文化习俗等。”陈鸿宇指出,香港和澳门在这方面已经经营多年,有人才、渠道和知识优势,还有相应的法律支撑,可以发挥核心城市的作用。

  C

  谈“产业空心化焦虑” 该走的不能硬留,一切以企业为主体

  在中国新的开放布局背景下,从经济特区,到新区,到全方位开放,不仅从国外引进来,也从国内走出去,打开了双向窗口。对此,也有人产生了这样的担心:中国的资本、产业、企业和产品都走出去了,人才也走出去了,会不会造成“产业空心化”?

  面对这样的担忧,陈鸿宇指出,世界上所有发达经济体,都有从一个集聚资源到扩散资源“走出去”的过程。如果国际间的资本不能转移,产业不能转移,也就不能升级,那么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陈鸿宇认为,必须站在时代的潮头和高点上来认识问题,不能一味想让产业留在本地,而要利用其他资源来发展自己。他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产出、地价、劳动力工资、房价等等都在上涨,20年前依靠大量廉价农民工支撑起来的制造业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应向高端产业转型,随之而来的产业转移是不可避免的。

  但他也表示,有两个关键是不能转移的,一是企业的总部,二是企业的核心研发部门。他认为,研发部门通过在国内研发,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而且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风险,以及国外某些不正当的贸易壁垒和贸易制裁。

  “该留的不能硬推,该走的不能硬留”,他认为,一切都必须让企业当主体,政府不能靠出台各种补贴政策来强留不该留的企业,而要看市场的决定。对于转移到国外的企业,应谨慎处理,既不能硬留,也不能流失总部和研发部门,“产业链最关键的一块要控制在我们自己手里”,陈鸿宇说。

  现场

  爱吃月饼的新西兰政党人士: 中国传统文化 正逐渐融入当地生活

  文化交流正吸引着更多的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促进着各国之间的“民心相通”。

  本次论坛上,新西兰国家党理事会理事阿拉斯特·贝利介绍到,尽管新西兰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新西兰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备忘录的西方发达国家。贝利表示,“‘一带一路’促使贸易投资更加便利,我们都将从中获益。”

  贝利谈到,伴随着华人社区在新西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也已经渐渐融入到新西兰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中国的春节、月饼,都在当地很受欢迎。

  “我就很喜欢莲蓉蛋黄月饼。”贝利笑说。

  土耳其汉学家吉来: 孔子、孙子在土耳其也有“粉丝”

  参加此次论坛的土耳其AHBV大学教授、汉学家吉来是中国和土耳其之间的一座“文化桥梁”。他长期从事汉学研究,翻译了包括孔子、孙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相关著作的中国书籍;在此次论坛上他全程用流利的汉语演讲,对“百闻不如一见”等成语更是信手拈来,是典型的“中国通”。

  吉来提到一部名为《渺小谋杀》的土耳其流行电视剧,该剧演绎了几个主角运用孙子兵法相互竞争的故事。一位现场观众感叹:“没想到孔子、孙子在土耳其也有了‘粉丝’。”

  在会议现场,吉来还向参会者推介起了《习近平讲故事》一书。吉来对其中一节印象深刻:年轻时的习近平为了借一本书,徒步走了30里地。“这本书先列出一句习近平说过的话,然后分析历史背景。”这在吉来看来,特别有意思。

  吉来展示了自己的朋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照片:一杯土耳其咖啡,一本《习近平讲故事》。书中一些片段也被拍下来传到社交平台,网友们还会在评论区互动,获得不错反响。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潘珊菊 见习记者 马嘉璐 实习生 郑璇真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