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总监 张劲文
建设者感言:
1. 回顾过去,展望大桥。
五千多个日夜,数万名建设者,成功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新时代的标志性工程,向全世界诠释了中国智慧,彰显了“四个自信”。港珠澳大桥用铁的事实证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央部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地同心、远见卓识的管理制度,顶层设计和精益求精匠心独具的科研、设计、施工高度集成,是大桥攻坚克难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两大法宝。工程是干出来的,工程更是奋力用心干出来的。感谢所有建设者,感恩新时代赋予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大桥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成为全球跨海通道新标杆。近期我们要沉静下来,对以下事项进行更加深入的考量:
第一 , 如何用更好的运维管理模式,以及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手段,落实更好的运维技术,养好管好大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延长大桥使用寿命。
第二 , 如何加速把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和规范,使中国桥梁建设技术走出国门,为世界提供中国标准,为构建“一带一路”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 , 如何进一步发挥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地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纽带作用,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2. 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三大海峡通道展望。
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在前期及建设过程所形成的宝贵经验:
第一是粤港澳大湾区。港珠澳大桥所形成的“两级协调、三级治理”的三地共建共管机制和实操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将具有最直接的借鉴价值,大湾区的定位和概念是极其清晰的,落实到战术上的执行,既需要完善的框架设计,又需要克服一个个不可预见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港珠澳大桥人具备这样的智慧、经验、方法和能力,勇于担当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
第二是中国三大海峡(渤海、琼州和台湾海峡)通道。港珠澳大桥前期和建设期所形成的工程管理模式和技术标准体系,对中国三大海峡通道前期工作及建设管理工作,均具有不可估量的直接指导作用,包含中国三大海峡通道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早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无论中央决定何时实施,都只是时间迟早问题。超级工程的前期工作深度将直接决定建设期的抗风险程度,建议中央针对三大海峡通道的立项工作,采用“前期工作立项+实施阶段立项”的两阶段立项模式,尽早完成前期工作立项,以可控的资金投入,实质性启动前期工作,以控制建设期的巨大风险。实施阶段立项时间则可视情择期另行批准。中国三大海峡通道前期工作和正式实施,将会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历程,需要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交通人的持续努力。
建议中央对以上两个战略事项作出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