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舞又来“炸街”了!
经过持续一年的热潮,来自潮汕地区的英歌舞迎来“二度出圈”。随着甲辰新春的到来,“中华战舞”的鼓槌声不但在潮汕各大城镇、乡村敲响,更传播到万里之外的英国。
当地时间2月11日,龙年英国伦敦“四海同春”新春庆典在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唐人街等多个地标盛大举行。现场人山人海,伦敦市民奔走相告,带着一家大小前来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短短6分钟的英歌表演《英歌雄风》为庆典打起了头阵。普宁南山英歌队边走边演,一路巡游,锣鼓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震撼全场,吸引多达70万人现场围观,还有超过百家媒体前来报道这一多元文化盛事。
英歌比西方街舞更富艺术性
从“爆红”到“长红”,从“出圈”到“出海”,300年历史的英歌舞站到了这场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春节庆典的C位,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中外观众为之倾倒?
英歌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动作优美,刚劲有力,内容取材于《水浒传》梁山108将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因此也成为逢年过节登场的“压轴好戏”。早在2006年,英歌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认为,英歌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舞蹈,脍炙人口的水浒英雄故事为其“注入灵魂”,“这种催人向上的英雄主义色彩,体现人类共同的艺术审美要求,因此具备全球共有的文化价值。”
英歌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潮州大锣鼓,使英歌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在林伦伦看来,英歌与西方流行的街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英歌舞者更有武术功底,因而比街舞更加富于艺术性。
全年龄参与推动英歌热潮
而“业余性”也成为英歌舞持续“出圈”的吸睛点。
“英歌舞太有活力了,太惊艳了!”通过与英歌队员的交流互动,不少伦敦市民啧啧称奇,原来这些英歌队员并不是专业舞者,震撼人心的力与美完全出于他们长年累月的自发练习。
在潮汕地区,许多英歌表演队全靠年轻爱好者业余组织。本次赴英国伦敦表演的普宁南山英歌队成立于1945年,靠着一代代年轻人的坚持传承,就这样走过了将近80个年头。
“英歌舞几乎完全没有局限性,无论年龄、性别、行业、地域,从几岁的娃娃到中老年,只要放下农具、放下书包、放下手机,就可以将英歌敲起来。”林伦伦说。
英歌传承“求变”也“敢变”
大年初一当天,“少年版”的南山英歌队在家乡展开了同样精彩的巡游。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普宁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介绍,南山英歌队在本地各个小学就招收了300多名学生。
打铁还需自身硬。英歌舞传承不但“求变”,而且“敢变”。陈来发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积极推动英歌“非遗进校园”,焕发与时俱进的新活力。
“如今,走进校园的英歌舞不但会教孩子们舞蹈,还会教他们画脸谱,讲英歌舞背后的文化故事。”非遗保护专家、广东省文化馆原馆长杨明敬介绍,南山英歌队已经培养出三个梯队的传人:除“成人组”外,还有以中学生为主的“青年组”、小学生为主的“少年组”。
跨界共创“无死角”秀出非遗魅力
创新,才能让年轻人喜欢;喜欢,才能让年轻人成为传承人。运用新媒体产品提升非遗“能见度”,也是英歌舞“出圈”的看家本领。
去年,腾格尔演唱的潮语摇滚《一身正气》,拉开了英歌舞全网火爆的序幕。由南方日报、南方+制作推出的MV《潮魂英歌》全网总阅读量超5000万,斩获首届“大湾区之光”青(少)年短视频大赛最佳制作作品奖项。
今年以来,英歌视频爆款依旧在网络层出不穷。音乐、美术、舞蹈、武术……全媒体总动员的多模态创新,360度“无死角”表现英歌舞的魅力。
从舞剧《咏春》选段惊艳亮相央视春晚,到音乐剧《雄狮少年》唱响大湾区,立方律师事务所文化遗产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一级律师、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团长邓尧表示,与影视、动画、舞台剧等跨界共创短视频,正在成为岭南非遗不约而同的探索方向。
让岭南非遗融入世界文化舞台
去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级“世界年”,也为英歌“舞出国门”吹来一股东风。
实际上,英歌舞近年一直频频走出国际舞台。去年大年初一,泰国英歌舞队在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购物中心的演出视频,就在网上火了一把。
邓尧介绍,在泰国,英歌舞已经成为在泰华人与其他族群友谊的纽带。去年底,在泰国传承百年的潮阳英歌队首次回到故乡交流,“中泰一家亲”传为佳话。
英歌下一个舞台C位在哪里?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表示,英歌舞走进国际地标之余,还可以在演出过程中结合所在地的文化艺术进行“双创”,从而让岭南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的大舞台。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毋庸置疑,英歌龙年新春烧起的这一把“火”,将为更多岭南非遗故事火出圈、火出海带来“流量密码”。
南方+记者 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