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热点

浮洋人民法庭:群众身边的“法治哨所”

2021-09-28 00:51 来源:南方日报 郑淼鑫 纪金娜

  “现在开庭,请法警带被告人李明到庭。”随着“小审判长”一声庄重的法槌落下,潮安区人民法院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模拟法庭正式拉开序幕,松昌实验中学11名学生有声有色地进行着模拟庭审活动。这是由浮洋人民法庭法官“导演”的法治教育课。

  浮洋人民法庭管辖潮安区的金石、龙湖、江东、沙溪、浮洋五个镇。近年来,该庭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不断提升法庭服务基层的能力,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哨所”。3年来,该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982件,年均结案率98.4%,审限内结案率100%

  圆桌审判 挽救迷途少年

  来到浮洋人民法庭,圆桌式审判台赫然映入眼帘,一宗宗涉未成年人案件就在这进行审理。

  “探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模式、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我们重要的课题之一。”浮洋人民法庭负责人苏志红说,对犯罪未成年人的惩罚不是最终目的,教育引导失足青少年重归正轨,才是浮洋人民法庭帮扶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很后悔因为一时冲动犯错误,越来越觉得对不起家人。”“你要重新振作起来,改过自新,我们也会帮助你的。出去后你有什么打算吗?”“我想回学校读书,然后找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你放心,我们会帮助你顺利返回学校学习。”

  这是该庭的李法官和17岁的服刑少年小方的对话。为了引导小方走出困境,李法官主动邀请小方到庭进行座谈交流,成为小方的“知心哥哥”。他给小方讲了校园生活、家人的期望、老师的教诲、同学的情谊,还有和他同样情况的未成年人通过努力重回社会的例子。原本意志消沉、沉浸在懊悔情绪中的小方听后泪流满面,决定重拾信心、改过自新。

  近年来,浮洋人民法庭坚持“创一流少年审判”工作目标,在上级法院指导下着手筹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并组建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富有爱心、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少年审判团队,积极开展庭前社会调查,建立差别化未成年人帮教档案,全力帮助在校学生重返校园读书。

  此外,该庭干警化身“法治老师”“法官妈妈”,与辖区内青少年学生进行互动普法,赠送法律书籍。播种“法治种子”、根植“法律信仰”,从源头上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今年来,该庭共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8场次,接受普法教育学生人数达5000余人次,推动法治深入扎根校园。

  部门联动 巧断家务事

  浮洋人民法庭位于浮洋镇新丰村,联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关系着千家万户农村家庭的幸福和利益,也关系着潮安经济发展稳定大局。

  浮洋法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延伸司法服务,妥善处理各类民事纠纷。同时,该庭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加大诉讼调解工作力度,自觉将调解工作贯穿到整个审判活动中,主动引导当事人进行调解。

  今年5月,黄某将妻子李某告上法庭,称夫妻感情已经破裂,请求法庭判决离婚。

  案子受理后,承办法官多次打电话联系黄某和李某。黄某怒气十足,控诉着妻子李某患上抑郁症且结婚4年仍未生育小孩的事情。而李某对丈夫黄某也愤恨不已。

  为快速化解双方纠纷,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通过释法理、解疑惑引导双方打开心结、消除怨气,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双方自愿离婚。至此,牵扯双方多年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浮洋人民法庭的法官在家事审判中,善于从家长里短中理清法律关系,不断探索家事解纷新途径,增强司法柔性和情感治愈性。

  在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该庭坚持保护妇女、儿童和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睦。引入了家事调查、心理辅导、调解协作等制度机制,加强与所在乡镇司法所、妇联、村(居)委会等部门联动,聘请辖区内村民委员会中的妇女干部作为家事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近3年来,该庭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共485件,其中调解结案125件。

  法润非遗 助力蓬“博”发展

  非遗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深层的文化基因、久远的文化血脉、充沛的文化活力。浮洋人民法庭辖区拥有非遗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庭立足当地特色,以“法治哨所”力量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延伸司法服务。围绕“法治+非遗”主题,多次深入到大吴泥塑博物馆、金石嵌瓷博物、华夏历史博物馆、浮洋铜锣厂等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广受辖区内非遗文化企业欢迎。

  “具体是从法律角度,引导大家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风气,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苏志红说。

  “当前泥塑制作传承保护的现状如何呢?有没有遇到涉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问题?”812日,浮洋人民法庭干警来到浮洋镇大吴泥塑博物馆,详细地向工作人员询问有关情况。

  结合泥塑传承保护的司法需求,法庭干警细致地向博物馆工作人员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博物馆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这场法治讲座。

  “一直以来,我们只在作品的工艺上下功夫,却忽略了传承保护过程中的法治因素。接下来,我们要好好借助法治之力来弘扬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促使其高质量发展。”博物馆负责人不禁感慨道。

  此外,浮洋法庭还向辖区内多家博物馆赠送法律书籍,并就民营企业如何应对法律风险、依法维权,历史文化如何在法治框架下传承发展等方面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助力民营博物馆健康蓬勃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郑淼鑫 纪金娜 通讯员 张蝶 徐晓曼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