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工作如何实现治理手段多元化、基层管理统筹化、宣传教育常态化,番禺区融媒体中心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记者成为“扫黄打非”工作的联络员、信息员和宣传员,以点带面深化落实工作责任制,有效推动了“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
今年以来,番禺区“扫黄打非”活动累计收缴非法出版物24万余册,逮捕犯罪嫌疑人员16人,刑拘6人。
成为“扫黄打非”信息员后,一次工作经历让番禺区融媒体记者代妮娅至今难忘。2020年5月,番禺区融媒体记者代妮娅和同事一起到洛浦街西一村采访该村垃圾分类工作。当记者和一位清洁工聊天了解情况时,这位清洁工无意间说起该村最近纸质垃圾特别多,给他们的垃圾清运工作增加了难度。
作为“扫黄打非”信息员,代妮娅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情况不太正常,于是让清洁工带着他们去现场看看。经过查看,她发现这些纸质垃圾呈条状,疑似杂志书籍裁剪掉的毛边,还有一些印花了的纸张。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代妮娅走访了该村几户村民,并询问村子里近日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据村民反映,某处自建房内夜间常有人出入搬运东西,但是由于光线昏暗,村民只能看到是一捆捆的物品。
代妮娅初步判断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印刷制品,但是仅在夜晚运输十分可疑,于是她和同事便把掌握的情况迅速上报。这条线索很快引起了番禺区“扫黄打非”办、区文广旅体局以及区公安分局的高度重视,随即开展侦查。
2020年9月,番禺区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查处了洛浦街西一村5个疑似存储,复制、销售非法出版物场所。
代妮娅的经历在番禺区融媒体中心并非孤例。番禺区“扫黄打非”办为了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探索性地将融媒体中心记者发展成为“扫黄打非”信息员、联络员和宣传员。
番禺区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聚集番禺电视综合频道、番禺电台、《番禺日报》、“掌上番禺”APP等多个媒体平台,根据当前“扫黄打非”工作新形势、新趋势、新特点,创造性地制定了将媒体平台转化成为“扫黄打非”平台的工作思路。
依托中心强大的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全面融合“扫黄打非”工作内容,开设“扫黄打非”各类专栏、专题节目,打造出“扫黄打非”全天候指挥平台、多渠道举报平台、多功能教育平台、多领域培训平台,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融合发展态势。
2021年以来,番禺区“扫黄打非”办累计与群众开展信息互动1500条次。群众、“扫黄打非”信息员通过客户端、番禺掌上APP上报多条有价值的“扫黄打非”信息线索。在“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中,番禺区累计收缴非法出版物24万余册,逮捕犯罪嫌疑人员16人,刑拘6人。
同时,在“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中,番禺区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获评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和先进集体。
南方日报记者 李业珅 实习生 黄诗淇
专家点评
提升“扫黄打非”线索针对性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罗昕认为,番禺区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打造了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群众接受度高、移动便捷的“扫黄打非”全天候指挥平台、多渠道举报平台、多功能宣传教育平台、多领域培训平台,解决“扫黄打非”传统执法行动存在技术支持不够、宣传手段单一、互联网动态监管难的新问题,突破了传统基层“扫黄打非”宣传基本依靠横幅、海报、小册子及基层宣传员的“一双腿”“一张嘴”模式,实现全区政府部门、街镇、居委会、学校、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在同一平台上的资源共建共治共享。
通过该基层工作站,有效增强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上下之间的协同配合、重点领域协作以及联防联控联动机制的落实;极大地提升了辖区内“扫黄打非”线索针对性,为执法部门打击“涉黄”“涉非”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创造性打造集新闻、社会、活动、新媒体“四位一体”宣传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基层治理效果。番禺区融媒体中心“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