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英歌舞“火出圈”,专家建言跨国联合申报人类非遗

2023-01-26 20:03 来源:南方plus 杨逸

  英歌舞火了!春节期间,来自潮汕地区的英歌舞成为岭南年味名副其实的“新晋顶流”。从汕头潮阳海门镇的英歌巡游、到普宁的春节市区文娱活动……随着大锣鼓在潮汕各地响起,心潮澎湃的观众挤满大街小巷,瞬间拉满“粤味”新年的“氛围感”。

1

  英歌舞不但线下“吸睛”无数,也在各大社交平台纷纷“霸屏”。今年湾区春晚,英歌队与歌手腾格尔同台演绎歌曲《一身正气》,潮汕话、粤语、普通话与潮汕锣鼓交织别开生面的“混搭风”,引来网友如潮好评。墙内开花的英歌舞同样“飘香”海外。大年初一当天,由当地40多人组成的英歌队,在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一处购物中心闪亮登场,吸引大量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根”在潮汕的英歌舞为何一夜全球“爆红”?英歌舞海外传承有何“他山之石”可供借鉴?非遗专家建言,中国未来可与泰国等英歌舞传承氛围浓厚的国家合作,联合申报将“英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原生态”视频火爆

  以乡愁年味“治愈”人心

  “我们在自媒体平台推广英歌舞已经三年,没想到今年这样火!”

  普宁英歌市级传承人、富美青年英歌队总教练李俊浩告诉小南,一切都起源于一段“无心插柳”的视频:1月19日晚,队员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新年演出进行最后一次夜训,却被“路转粉”的游客将视频传到网上。这段激情澎湃的“原生态”演出视频瞬间全网走红,原视频点击量不完全统计将近2亿

  “我也是视频火了以后,被原创UP主通知才知道这件事。我们英歌队抖音号的粉丝数也差不多翻了一倍。”让李俊浩同样没想到的是,时隔三年重上街头,富美青年英歌队今年新春迎来商演“爆单”,从大年初一到正月二十五的演出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就连省外不少地区都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函”。接受采访时,李俊浩正在马不停蹄地赶往顺德演出现场。

  短短数日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英歌舞背后究竟有何动人魅力?在潮汕民间,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英歌,一直被视为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群众喜爱和推崇,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留下了“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的美誉。2006年,英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汕青年用手中挥舞的英歌锤敲击着每一个人的“乡愁”。在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看来,“年味”自古以来都在为中华民族提供群体归属感与身份认同,“英歌舞是潮汕人与自己生长并热爱的土地进行的互动”,对走出疫情阴霾的人心起到“艺术疗愈”的作用。

  潮汕青年对家乡的文化自信,也从富美青年英歌队的人员构成可见一斑。队员年龄从14岁到28岁不等,有的是学生,也有从事电商等工作的自由职业者。李俊浩介绍,过去三年虽然成员一直在流动,但总数稳定保持在70人左右,“00后”的新鲜血液已成为英歌队的主体

  与潮汕乡村许多为民俗活动临时组织的英歌队不同,富美青年英歌队每个周末都会举行常态化的训练,因此时不时就有激动人心的夜训视频流出。如今,不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也会邀请李俊浩担当教练,培训他们开展英歌舞的传承与演出活动。

  文旅深度融合

  为英歌“双创”送来东风

  “其实,很多潮汕青年都有组织常态化演出的愿望,但目前真正能实现的英歌队仍是屈指可数。”非遗保护专家、北京市立方(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尧,对潮汕英歌进行多年观察。在他看来,如何通过文旅融合带动英歌文化复兴,远在泰国的春武里府,或许有“他山之石”值得潮汕地区参考。

  如果中国游客来到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不难从这里的文化感受到熟悉的亲切感。游客们不但能在这里买到充满英歌元素的T恤、木偶等各色文创产品,甚至还可以体验一把英歌脸谱化装,与当地的英歌演员一起起舞。

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的英歌木偶文创

  据介绍,英歌舞从潮汕地区来到泰国已有上百年历史,至今仍然欣欣向荣。从去年11月开始,为推动疫情后文旅发展,帕那是尼空县每周末都会在旧市场进行英歌表演,吸引市民游客。“当地政府都会为上述活动提供一定资金扶持。”邓尧说。

  其实,在英歌舞的故乡潮汕地区,英歌舞近年的“出圈”也与数年前文旅融合的基础相关。邓尧观察到,乘着两届“普宁英歌文化节”、普宁市流沙西街道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东风,“英歌”的传播热度也在2013年、2019年掀起两波小高潮。

  自媒体的推广也为英歌“出圈”添了一把“火”。2019年,首部潮汕非遗电影《英歌魂》的推出,让当地非遗人深感提气。“明星效应不一定能直接带火英歌舞,但能够提升潮汕人的文化自信。过去,人们认为这只是局限在潮汕地区的文化,而今看到了走向大江南北的可能。”邓尧说。

  正是乘着这股东风,李俊浩开创了自己的英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商标并成功注册。邓尧也坦言,目前国内英歌文创设计方面的水平还处于起步状态,要打造具有传播力的文创IP,还需要政府为传承人提供更多与专业设计师对接的机会。

现场

  随着文旅市场的复苏回暖,潮汕英歌将如何准备迎接这个“春天”?“我们遇到不少来自东北的游客慕名前来观看英歌巡游。”民俗活动毕竟可遇不可求,邓尧提议,当地政府可以为英歌队提供“驻场演出”的固定地点,供游客沉浸式体验。“驻场演出也需要引流的配套设施,让游客们在来潮汕游玩的时候,知道这里也有如此‘宝藏’的非遗。”李俊浩补充道。

  跨国联合申遗

  有助共享英歌文化联结价值

  英歌全球“出圈”也将非遗人之间的跨国合作提上议事日程。去年12月,在邓尧牵线搭桥下,泰国帕那尼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当地英歌队与广东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交流会。

泰国街头的英歌演出海报

  这也是李俊浩首次联线千里之外的“同道人”。“他们在泰国将英歌舞传承得这么好,确实不易。我们英歌队成立以来,还没有走出国门,今年一定要好好出去看一看。”视频里,两地年轻人相约新年组团会面。

  邓尧向记者介绍,英歌舞在泰国也是官方认定的非遗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5个府都有英歌传承。但最让他惊讶的是,当地有学校将英歌设置为政府规定的文化民俗课,并专门编写教材,学校里每个孩子都会英歌舞;原本日渐鲜见英歌“后棚”表演“打布马”,如今也在当地随着英歌文化热潮复兴

1

  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的英歌,让邓尧想起了另一项非遗:“送王船”。“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禳灾祈安仪式。2020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将“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成功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实际上,送王船在国内也主要流行在厦门、漳州等几个地区,但随着华人的足迹,它在马来西亚非常盛行。”邓尧认为,人类非遗代表作强调为非遗项目本身对全人类的价值,被当地社区居民称为“做好事”的“送王船”,不但被中马两国视为共同遗产,还体现了人与海洋之间的可持续联系,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间对话

1

  “这些特征其实我们都能从英歌舞中看得到。”去年12月16日—18日,帕那是尼空县就以英歌为主要元素,举办了以“连结”为主题的文化节,强调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连结、人与人之间的连结、过去与现在的连结、文化与经济的连结”

  迈出将英歌申报人类非遗的第一步,还需要加强对项目的研究。“学术界对英歌在东南亚的流行程度其实并不清楚,可能除了泰国以外,还有其他国家可以加入到联合申遗的行列中来。”邓尧补充道。

  “开放与共享才能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输出、影响力扩大。”杨红亦对此深以为然。邓尧期望,下届“普宁英歌文化节”能参考国际狮舞比赛的成功案例,邀请来自港澳与海外更多英歌队加盟,共同分享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记者】杨逸

  【图片】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