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灯塔电影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下午4点,2020年全国院线电影总票房正式突破50亿,院线复工率已经达到了88%,其中“七夕节”当天,票房在限流中达成了历史新高。
“七夕”让电影人看到市场复苏的强烈信号,也对即将来临的国庆档充满期待。
日前,主题为“中国电影复苏与IP自信”的南都周刊传媒第三期“智汇学堂”,在广州市海珠区智汇科技园举办。来自业界学界的大咖,与现场和线上观众一起,探讨疫情后中国电影业发展、国漫电影的状况和前景、树立电影和文化自信等话题。
复苏信号已释放
作为影院放映一线的从业者,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总经理助理谢世明表示,疫情后观众回归影院的心情十分迫切,复兴的第一周票房每日持续走高。不少观众疫情后第一次走进影院,留下票根并拍照,认为很有纪念意义。
但第一轮新鲜感之后,上百部的小体量影片无法支撑起整个电影行业。在压力下,大制作《八佰》提前点映。从21号开始,日均票房破1.5亿。七夕票房在限流中达成了历史新高。《八佰》带来了复苏。“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还在”。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好影片供给院线。
而在即将到来的国庆档中,很多重量级大片《夺冠》、《姜子牙》涌入,尤其是即将上映的国漫《木兰·横空出世》,与迪士尼真人动画电影《花木兰》似有“狭路相逢”之感,能否会像它的片名一般横空出世,令人期待。
国漫电影抢占国庆档
据介绍,定档国庆的几部国漫电影皆是中华文化IP的代表,包括《木兰·横空出世》。业界分析表示,这样的现象代表着本土文化IP的运用与动漫影片将成为未来国产电影的一个热门方向。
广东省影视文化促进会会长、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张海洋表示,今年疫情重创电影业,但广东电影人没有放弃,面对现实,共克时艰,努力转型,像《木兰:横空出世》这样的国漫就是很好的代表。近年来,国漫电影的主题设置、故事叙述、角色塑造、特效制作等,都有重大飞跃,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相信此片能掀起又一轮国漫热潮。
谢世明则谈到:“在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走过低幼的改编之路,09年之后,国漫慢慢崛起,例如近几年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漫电影逐渐走到了前台。
院线、网络平台齐头并进
作为电影投资者,中国国际动作导演/演员协会秘书长、深圳大视界国际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吴啸认为,最近《八佰》热映,但这样的院线复苏是个暂时现象。观众观影习惯在近两年中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转向自媒体和短视频。院线依然需要几年时间来恢复曾经的状态,可能今年乃至明年都很难实现。行业制作整体处于停滞状态。由于终端市场发生了变化,所以从投资的方向也会向网络大电影靠拢。未来可能是院线和网络齐头并进的时代,现在的市场也有在盲目追逐一个题材的现象。
相比吴啸,《木兰·横空出世》的幕后创作人刘纯更乐观:大餐和快餐的区别即是电影和网络视频的区别。院线大电影的制作也和小成本电影制作有着根本的不同。电影不只限于讲好故事,院线电影需要资本的注入和高科技的制作。
“电影要记住自己的优势:最大的银幕”。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周文萍提到转战线上的《囧妈》,电影播放转向线上是无可置疑的大趋势,但大银幕的优势也有不可替代性。电影自诞生之时,就是在消亡的声浪中成长起来。
周文萍强调:“电影能够提供奇观性、壮观的影像和最震撼的视听享受。电影创作人的热情也永远存在。好莱坞的工业化已然成熟,而中国的电影工业化依然在路上。《流浪地球》和《八佰》虽然是工业化代表,但也是个案。中国电影未来必将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周文萍强调:国漫IP的开发方兴未艾,我们要学会怎样讲好故事,从根本上吸引观众进入影院。
花木兰不只是花木兰,她是传统文化中国女性精神独立的写照。她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她是兼具忠义和勇敢的化身。带着对《木兰辞》中未尽之语的延展,相信国漫《木兰.横空出世》能接过“国漫崛起”的接力棒,讲好与时俱进的花木兰传奇。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