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有哪些新动向?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许多重大信号。
为此,南方经济智库邀请刘元春、刘志彪、陆铭、白明等多位国内知名经济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探讨2021年的中国经济新趋势。
广州珠江新城CBD。
“在疫情特殊背景和‘十四五’即将开局的背景下,此次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关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他最大的感受是,此次会议不仅要解决目前经济持续复苏的短期问题,还要为建设新发展格局做出中长期的战略布局,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新目标、新提法、新举措,是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引。
双循环如何推动?
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如何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关注点。
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粤评君注意到,这与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 的表述有细微变化,“需求侧改革”变为“需求侧管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所长白明认为,此次提出的需求侧管理少了“结构”两个字,但是内涵比“结构性”改革更宽泛,包括从结构上进行优化,比如消费升级;在规模上进行扩张,形成新的需求热点。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表示,这主要是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的是供给方堵点而难以单方面打通包括需求侧堵点的整个流程而制定的政策,供给需要需求侧配合,“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拉动从国内循环到国际大循环的双循环。”具体而言,他认为有四个方面:
一是各种需求调控方式的管理,如财政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搭配;
二是需求形成机制上,主要是分配和再分配关系的管理,以及对广义价格体系的调节。“生产要讲效率,分配要讲公平”,要运用再分配各种手段调节社会公平;
三是需求结构的管理,包括投资与消费关系,政府投资与企业、个人投资关系,政府对民众福利性支出与增长发展性支出的关系三个方面的管理,“现在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比重比较高,释放民营企业投资还有较大空间,政府投资中投资于民生和社会福利还应提升”;
四是破解需求堵点,重点是强化需求引导,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目前仍然有一些政策对需求端进行限制,制约了扩大内需,如汽车消费、户籍制度等,必须逐步破除。”
粤评君注意到,此次会议强调“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老百姓的收入提高是消费提升的基础性、瓶颈性问题,没有收入的持续提升,即使短期消费政策在短期有助于刺激消费,但也不会在总体上扩大消费。”刘元春认为,一是收入分配领域,要改变目前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较低的状况;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安全网;三是要通过收入分配的调整解决目前边际消费倾向得不到整体改善的问题;四是要为新的消费提供有效供应。
大城市住房如何解决?
规范推动租赁市场发展,提升公共服务的量与质
此次会议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明年工作的重点内容,强调租购同权,引发专家热议。
“我的印象中,这是第一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着重强调大城市的住房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表示,目前大城市仍然存在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接下来应该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因为《大国大城》等著作而为人所熟知的陆铭,在大城市发展上有多年研究。“中国的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特大和超大城市,不能简单认为高房价就是炒作,”他表示,在大城市住房市场普遍严控的背景下,房屋销售上以刚性需求为主。未来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不会得到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住房建设需求和加大土地供应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长。“那么加大土地的供应,加大住房的建设,我觉得非常必要的。”
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这个政策体现了对于民生的关注,引导市场价格稳定,体现了更合理、更科学的管理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方向。”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刘诗濛表示,此次会议将这一问题单独列出,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另外一方面也说明随着城市发展需求,住房市场到了进行调整和改革的时机。
刘诗濛认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自有住房拥有率很高,相对而言就造成以前租赁市场规模很小,但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租赁市场不断扩大,特别是今年以来一些长租公寓企业营运发生问题,就特别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租赁市场。与此同时,会议提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这就要求房企运营的重点随之进行调整,整个房地产市场向租和购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吸引人口流入大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更好的公共服务。在扩大内需方面,此次会议还提出,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中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消费同时存在总量和布局问题,”陆铭表示,除了总量上存在一些短板,从布局角度讲还存在空间错配。传统上来讲,公共服务是按照户籍人口来配置的,尽管大城市的一些公共服务也逐渐覆盖外来常住人口,但公共服务的总量在人口流入多的特大城市还是不足。“继续改善民生,刺激消费,尤其是在人口流入比较多的地方补足医疗教育的短板是非常必要的。”
创新短板怎么补?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链主”企业带动产业创新
创新是第一动力。此次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明年工作的重要内容。
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科技要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必须在科技体制创新上有所突破,” 刘元春表示,为此,一方面要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服务平台,利用中国的庞大市场需求引领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与改革的激励体制和科技评价机制,增加对重要创新资源的投入。
创新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言,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会议提出,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要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逐步形成以市场驱动的价值链龙头企业,也就是‘链主’企业,逐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刘志彪表示,过去,消费市场和研发环节很多在国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更多依托国内大循环,培育发展技术驱动的龙头企业和大量的“隐形冠军”,就能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对于部分城市在一些产业领域“一窝蜂”的现象,会议强调,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白明认为,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方面,龙头企业要更多在关键环节布局,“每个行业的产业链,都应该有个目录清单,把关键节点列出来。哪些必须龙头企业发挥作用的,要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以免一窝蜂投资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平台企业如何管?
支持创新发展,反对垄断行为
近段时间,反垄断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此次会议也将其作为明年重点工作,继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再次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具体而言,会议提出,一方面,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数字经济是发展大势所趋,但是如果平台一家独大,很多小的企业可能发展受阻。”中国人民大学竞争法研究所执行所长、法学院教授杨东表示,国家要对平台经济进行管控,强化监管,否则可能抑制中小微企业发展,对创新发展不利。
刘元春认为,要看清发展与监管的辩证关系,没有监管,发展将产生剧烈的外部性,交易将受到损害。“数字经济需要具备规则性,需要良性竞争,需要进一步经济创新。对于资本的野蛮生长和无序生长,对于利用垄断地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进行全面监管。”
“根据发达国家的反垄断工作经验,要鼓励企业创新,不应反对企业利用技术创新通过正当竞争获取的市场地位,但要反对侵犯中小企业和民众合法权益的垄断行为。”刘志彪说,加强监管,可以更好引导企业将资源聚焦在各行各业的创新上,为社会创造财富,便利民众生活。
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方面,此次会议还提出,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宏观经济治理要求宏观调控不仅能在短期体现,还体现在中长期战略规划上,体现在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结构性布局和总体布局上。”刘元春表示,宏观经济治理的效能要全面提高,就要求在制度上、战略规划上,在短期政策的精准定位上同时发力,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高水平的开放方面,更强调规则性,未来应利用开放来促进资本市场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记者】王彪 昌道励 实习生 罗雅情
【策划】黄应来 王彪
【出品】 南方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