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当家,广东怎么当好这个“家”?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这份简称“制造业当家22条”的文件,为广东新时期制造业发展“划重点”。
“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持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顶梁柱’作用,加快塑造广东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优势。”——意见开门见山,点明了制造业的地位:“顶梁柱”。
栋梁者,担重任。建设制造强省,不是要不要、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广东的必答题。
谁出题?
为什么要建设制造强省?八个字足以概括——使命所在,现实所需。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使命是什么?
扎实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持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大省广东必须扛起这个大旗。
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广东制造业在全球、全国的方位,也就明白了什么是现实所需。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广东制造业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
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东制造也面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端挤压”。一方面是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促进产业回流和产业链整体回迁,巩固高精尖领域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利用低成本优势,吸引我国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制造环节转移。
从全国看,各制造大省加快崛起,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2022年广东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约占全国八分之一。但近年来,广东制造业占工业比重逐年下降。2021年,广东工业增加值率约为26.5%,虽低于发达经济体35%以上的平均水平,但也意味着广东提升制造业的潜力仍很大。”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珺说。
全球工业发展史表明,一些后发国家崛起并跨入发达国家行列都是抓住了新的工业革命而乘势而上的,而不是靠模仿发达国家的老路实现的。比如美国超越英国靠的不是蒸汽机,而是钢铁、汽车、建筑工业,日本和德国后来居上靠的也不是美国曾经领先的行业,而是精密仪器、化学工业与电器电子产品等。
因此,锚定建设制造强省,广东的解题思路也很明确:完成“两个全面提升”。
一是全面提升制造业在现代产业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制造业地位从主导向引领跃升,从压舱石向顶梁柱跃升,从稳定器向发动机跃升。
二是全面提升广东制造在全国全球的地位和作用:保持制造业整体实力全国第一,当好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加快在全球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成为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对此,意见提出,到2035年,广东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70%左右,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若干领域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处于引领地位,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先进水平,成为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制造强省全面建成。
坚持制造业当家,“再造一个新广东”未来可期。
答什么
答好必答题,重点是答什么,才能答出题中之义。
我们先从制造业当家的内涵看起。制造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从一二三产业关系看,广东既要强调制造业在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地位,又要强调制造业与农业、服务业的协调融合,尤其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这样才能更全面体现制造业当家的内涵。
为此,意见提出,将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列入核心目标,提出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大力支持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一二三产业发展,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
“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不仅可以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还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促进社会就业。”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总经理贾纺纺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认为,未来,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与先进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产业相互支撑、高效协同的态势,共同打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从制造业当家的内涵继续延伸,广东建设制造强省,还要处理好科技与产业的关系。
有人说,科技和产业就像红花与绿叶,红花推动繁衍迭代,绿叶提供能量生长。
因此,创新生态也是共生互促的: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同时要强化底线思维,通过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创新是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则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广东将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全过程创新链;落实落地研发投入措施,全面落实研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产品推广应用;强化科技金融发展,争取深交所加大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的融资支持。
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看来,全过程创新链涵盖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各环节。要让整个链条顺畅运行,需要推动创新生态体系各个环节各个子系统平衡发展,消除创新链运行中的堵点。“广东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不断推进全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
还有那个经典的问题:如何让“两只手”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看,建设制造强省,既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强调政府部门前瞻谋划、主动作为,引导关键要素资源向制造业集中配置,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广东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说。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是广东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基的重要抓手。”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总经理贾纺纺说。
为此,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抓制造业当家工作机制,实施“粤产粤优”亩均效益资源配置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分配真改革大创新,对各地区各部门投向制造业的资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形成硬指标约束,以“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为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怎么答?
做厚做实制造业当家的家底,广东的新动能在哪?
“五大提升行动”为广东制造业当家“注入灵魂”。
“大产业”立柱架梁,广东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构建“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为核心的新制造生态系统,实现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制造业企业“上云用云”,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
新制造生态系统,新在哪里?又打造了怎样的生态?
“工业互联网是产业数字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行业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方式;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产业数字金融属于生产性服务业,是生态系统得以顺畅运行的保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这样解读。
打造新制造生态系统,将助力广东塑造新型的制造业技术体系和产业模式,提高广东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大平台”提级赋能,广东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产业发展平台。
增强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是其中的重要举措。意见提出,推动“一县一园”建设,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每个县域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
“县域是中国产业梯度转移的终端,是中国制造业基础环节以及原料供应的主要集聚地,是产业基础环节的承载空间主体。”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邓传林认为,县域已经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大项目”扩容增量,广东要打造吸引全国全球重大项目和投资的首选地。
一方面,推动制造业存量企业投资跃增。如,支持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资,每年推动9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另一方面,推动制造业招商引资增量倍增。在新能源、新材料、芯片制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招引一批高质量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首次提出,推广“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项目招商引资闭环。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将充分利用国资平台在项目、资金资源,企业尽调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对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筛选及落地的支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双赢。
“大企业”培优增效,广东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
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是一大新举措。意见提出,打造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引领、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攻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
既要着眼“高大上”,也培育“小而美”。
在广东1600万市场主体中,既有实力雄厚的“链主”企业,更有默默耕耘的“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今天的广东,不但要巩固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更要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产业生态。
“大环境”生态优化,广东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见提出,实施制造业当家“十百千万”人才专项行动,培育建设10个左右产业创新人才联盟(集聚中心),支持培养300名左右制造业优秀企业家,集聚培育约1000名制造业卓越工程师,支持企业培训万名制造业新工匠。
“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0多万人,占比34.1%,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加快培养与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新工匠”队伍。
文件再好,实干为要。只有拿出拼尽全力冲刺,才能交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文字】南方+记者 昌道励 许宁宁
【策划】南方+记者 袁佩如